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最近因广告营销“翻车”的品牌,又多了一个,这次是苹果(Apple)。
当地时间5月9日,苹果公司负责营销传播的副总裁Tor Myhren发表了一份道歉声明,声明中表示:“创造力是苹果的基因,设计能够激发全世界创造力的产品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赞美用户通过iPad表达自我和实现创意的各种方式。这段视频没有切中要害,我们感到抱歉。”
他指的是苹果的最新广告。
在近日的新品发布会上,苹果播放的一条广告引发争议甚至批评。这条名为《Crush》的广告宣传的是苹果公司的新款iPad Pro。
它展现的场景是这样的:伴随着Sonny&Cher的经典歌曲《All I Ever Need Is You》,一台碾压机缓缓落下,将乐器、电视、书籍、颜料罐、相机、雕塑等物体压碎,随着机器升起,新款iPad Pro出现在屏幕中央。
不难看出,这条广告想要传达的含义是新产品蕴含强大功能,同时也更薄。
但就是这样一条广告,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不适。批评的声音认为,它传达出了一种技术力量毁灭人文创意的隐喻——十分有技术决定论的意味。相关话题讨论里,不乏“令人恶心”、“心碎”、“不适”、“自私”等评价。更有称为“人类体验的毁灭,硅谷出品”。
目前,苹果已经取消了该广告的电视播出计划。这条广告曾在苹果中国的视频号上播放,当下也已被删除。
批判之余,不少网友怀念起了苹果的另一则广告《1984》,从与《Crush》的对比中我们便能发现争议的根本所在。
《1984》是苹果在1983年为其麦金塔计算机设计的电视广告,在那一年的超级碗期间播出。这一广告借助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的著名小说《一九八四》进行影射,片中以不知名的主角代表麦金塔计算机的来临,从掌控世界的“老大哥”身上拯救人类。这一象征解脱、创造与乌托邦的广告,也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营销。
而《Crush》引发争议的原因,除了苹果本身自带流量外,更关键的一层是它所传达的意味,在人们心中与此前呼吁创造力的人文主义背道而驰。
苹果以擅长塑造品牌调性的营销而知名。
它的特点,是制造一系列充满个性、反叛的广告活动吸引眼球,除了《1984》外,还有《Think Different(不同凡响)》,都称得上广告史上的经典创意。而后续“苹果风”营销思路,无不在塑造一种“高级感”,艺术、创新、年轻、特立独行,而它也聪明地将品牌和一种生活态度关联起来。
但苹果如今面临的商业环境变了。随着电子产品竞争加剧,无法再以“一支广告打天下”,苹果需要更多创意广告来保持产品对消费者的新鲜感,但这也暗中增加了“失误”的概率。
以iPad为例,目前尺寸不断放大的手机与体积不断缩小的笔记本电脑,都在蚕食它的市场。据苹果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907.5亿美元,同比下降4.3%;净收入236.4亿美元,同比下降2.2%;其中iPad营收为55.59亿美元,同比下降16.7%。
更重要的是,苹果的处境也在发生变化。它从乔布斯时代一个挑战主流的反叛者,变成了一个不断被挑战甚至被竞争者超越的大公司。它不再是打破常规的那个代表,反而成了主流风向标。
也正因此,《Crush》碾压一切的行为,会让消费者感到一种来自科技巨头的傲慢。尤其是在当下,经历过疫情与全球动荡的人们,对看上去缺乏人文关怀的举动或许都变得更加敏感。
也正如网友戏称:“把《Crush》倒放,才是苹果该有的样子。”
不过,即便不是苹果的本意,从传播效果上来说,《Crush》也已达到目的——至少它所宣传的产品iPad Pro在当下已经收获不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