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穗飘香,小麦开镰收割忙。眼下,正值小麦丰收季节,位于崇州的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1万亩小麦全面开镰收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

5月7日,在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里,5台收割机在一大片金色麦田间来回穿梭。一簇簇麦穗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饱满的金色麦粒倾泻入仓,小麦秸秆也同步就地粉碎还田。
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负责人杨福明谈到:我们在种之前,选了新开发的优质品种,加强科技支撑和种粮大户的责任心,今年的产量不错。我们对现有品种蜀麦1963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验收结果是527.3公斤每亩,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的产量。

一旁,在前几天刚收割完油菜的大田里,拖拉机正忙着对大田进行翻耕。不一会儿功夫,20余亩农田就已经翻耕完毕。紧接着,无人机进行施肥,智能插秧机进行插秧,一幅幅抢收抢种的农忙画卷,次第铺展。
插秧机操作员万义谈到:一台机器一天能插60亩秧苗,相当于50个人的作业量,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而且还实现了精细化、标准化和智能化作业,最终达到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

近年来,崇州始终牢记“天府粮仓”的建设任务,探索超大城市郊区新城农业现代化模式,健全“五良”融合体制机制,正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
2024年,崇州计划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7.9万亩,较2023年增加300亩;计划产量22.9万吨,较2023年增加2300吨。预计在5月下旬基本完成今年的夏粮收割。
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王伶俐谈到:我们合作社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良种、良机、良法、良田、良制的深度融合让我们年轻一代种田越来越轻松。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和去年相比,合作社小麦的亩产大概增加了30公斤。

近年来,崇州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做优做强粮食“研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通过建设高产高效的“天府好田”、培育绿色优质的“天府好粮”、发展农旅融合的“天府乡游”、建设宜居宜业的“天府乡居”,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