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贝
最近,你的朋友圈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刷屏了吗?情人节这晚,夜华终于要与大号白浅在十里桃林相遇,单是看预告,单身汪小编就被狠狠地虐了一把。
当大幂幂对阿离说“你父君是我的心我的肝,我的宝贝甜蜜饯儿,我又怎会不要他”时,你有没有被酥到?剧中,男主风华绝世,又拥有至高地位,转生三世都不乏女仙们痴恋。然而论世间沧桑变化,三生三世也只爱白浅一人,他爱的纯粹而执着。
这大概就是万千少女心中的最佳恋人形象了吧。自该剧新年开播,我们就一直想做一期关于恋人的节目。恰逢谭韶远导演的话剧《恋人》情人节上演,该剧由著名导演关锦鹏担纲艺术总监。于是趁着《恋人》彩排间隙,我们带着摄制组走进了大麦·超剧场对主创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采访。
接下来,就让我们点开视频听听他们心中关于“恋人”的思考吧。
你听过的最好情话是什么呢?你心中的恋人又是什么模样呢?看过视频,小编被里面的配乐带入了一种怀旧而青春的情绪里。接下来就让我们聊一聊《恋人》中的音乐吧!
从音乐的视角看《恋人》
文|蓝贝
赶在来北京出差的前一晚,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看了一部小剧场话剧——改编自北爱尔兰戏剧大师Brian Friel的作品《恋人》。
Brian Friel 被称为“爱尔兰的契诃夫”,是英文世界中最伟大的戏剧大师之一,他是美国文学院院士、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爱尔兰文学院院士。其作品曾获得托尼奖、奥利弗奖、以及纽约戏剧评论家奖等诸多奖项。
他的剧作大部分被搬上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舞台,并在世界各地舞台上常演不衰。多部剧作被改编成电影和歌剧,基于对老先生的崇敬,来看这部戏自然也是充满了期待。
走进剧场,不一会儿,就听到了The Beatles的名曲“Hey Jude”,“Imagine ”……,一首接一首的放,对于一个披头士乐迷来说,在剧场里听到这些歌,顿时觉得好亲切,一下子就忘了话剧,不由自主的陷入一种既怀旧又青春的情绪里。
随着音乐在剧场中的回响,戏剧也一点点展开,这时我才发现了the Beatles的那些歌并不是剧场里的背景音乐或者暖场歌曲,那根本就是戏剧的一部分。
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听到披头士的音乐,依然丝毫不觉得过时,依然会不由自主的感到一股青春的气息。当年半个地球年轻人的偶像创造的作品,如今听来,不论是歌词还是情绪,竟然与Biran这部戏的气质和内容无比的契合,这真令人惊喜。
大家都知道披头士的影响力早已脱离了音乐的范畴,他们的音乐充满了文学性,不然也不会超越时代超越种族超越语言成为席卷全球的青年亚文化,这一点在Brian的这部戏中,我再次得到了印证。
戏剧由一对高中生在一个夏季的上午跑到山上复习功课展开,明媚的太阳,青春的少年和少女,全部身着清爽的白衣,在山上边温习功课,边对未来充满可爱的想象,整个画面充满了日系的小清新之感。
整个上半场描述了这对少男和少女纯净又懵懂的感情。他们既相爱又敏感,既在乎对方又免不了争吵。他们在勾画着未来的样子,甚至考虑到了自己的孩子。但同时他们对未来的想象又不是那种雄心勃勃,以求大富大贵式的,他们只求一点点钱就很满足。
那份只属于年轻人的单纯感染着在座的每个人,白色系的画面基调也令人感受到了这份青春,而这正是披头士的音乐所传递给人的感觉。
正当我们对这种年轻人之间纯净的爱心驰神往时,剧场中另两位身穿黑袍的人,以解说员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幸的消息,这对少男少女溺水身亡了,而没有人知道他们溺水的原因。这时,我忽然觉得,那种日系的纯净的白色画面,多像天堂的颜色呀。
他们等不及了,他们想快点走到未来,于是手拉着手,走向了天堂。随之,充满爆裂愤怒气质的摇滚乐——来自何勇的《垃圾场》开始响起,上半场《成》结束了,随着《垃圾场》的结束,下半场的《败》开始了。
与上半场的白色基调相比,下半场换成了黑色的布景,不论是演员的服装还是舞台的设定,都是暗色调,给人一种压抑之感,完全没有了上半场那种阳光的味道。
主人公也变成了一对中年夫妇,一个修女和一个见不得女儿跟男朋友亲热的老女人。
不得不说,导演对舞台画面背景和演员服装的颜色设定与剧情还是非常契合的,这样的暗色调正契合了这对中年夫妇这么多年来,激情逐渐消退,个体逐渐被某种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压力所吞没,一直到最后变的不可忍受、一发不可收,导致一地鸡毛的结局。
虽然这对中年夫妇没有像上半场那样走向死亡,虽然他们还活着,但是他们的婚姻已死,或者说从未活过,所以下半场的名字叫《败》。
上半场白色的画面令人想到天堂的颜色,而下半场的黑色令人想到地狱。事实上他们的生活的确像是地狱中的煎熬,令人看不到希望,所以男主人公最后才忍不住,在醉酒后爆发了,导致无可挽回的结局,看到这里,再想想下半场开始时何勇的《垃圾场》,觉得彷佛音乐在一开始,就对故事有了暗示。
不同的音乐开启了不同的故事,也注定了不同的结局。Beatles那么青春跳跃的hey,Judy,那么富于幻想,既天真又世故的Imagine预示着一个青春故事的开启,所谓《成》;下半场开头何勇爆裂嘶吼的《垃圾场》,预示着接下来故事的一地鸡毛。正如歌词里写的,婚姻、爱情像个情感的“垃圾场”,所谓《败》。
从以上角度我们看到了音乐与剧情的契合,音乐起到了一种情绪的引导和延续功能,帮着剧情的推进。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单从这个作用来看音乐,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何勇的《垃圾场》是下半场《败》的片头曲,但同时它也是上半场《成》的结尾曲。
《垃圾场》预示着《败》的结局,但《败》的片尾曲却是丁可的《beautiful life》,这首歌充满了静谧与安详,一点都听不出黑色与颓唐。这又如何解释呢?这些音乐的选取是否还藏着某种别的隐喻呢?或者是导演对该戏的某种想法通过另一种载体的表达呢?
剧目名称|恋人
演出时间|2017.02.14-2017.02.19
演出地点|大麦·超剧场
演出票价|180-660(580X2)元
该剧的原著—北爱尔兰戏剧大师Brian Friel说:
我已婚,有五个孩子,生活在乡间,烟抽的太凶,有时候去钓鱼,读很多书,操很多心,时而会参与一些事业并必然在之后要后悔,希望能从现在到我死亡之间找到宗教、某种哲学、以及对生命的理解,这一切都能能减轻死亡给我带来的恐惧。
了解了Brian Friel的这个背景,我想对理解这个戏是有帮助的。看了上面那些话,再看作者这“两个主题统一却情节独立”的剧情设定,你是否能感到作者“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否极泰来、空谷藏锋”似的佛理或哲思呢?
再看这样的既充满暗示又充满预言的音乐编排,会不会觉得这很可能就是导演对Brian Friel理解的一种尝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