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IPO放缓下的投行江湖:超九成保代“无米下锅”,裁员降薪屡见不鲜

“开张吃三年”的券商保代们或面临着“三年不开张”的窘境。

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陈靖

IPO寒冬下,保代群体的“金领光环”正在逐渐黯淡。

“4月份了,团队年终奖的具体金额仍然悬而未决。”近日,一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无论是大投行还是小投行,好多在今年都还没有‘开张’。”一位华东资深保代告诉界面新闻。

“A股IPO节奏放缓,‘开张吃三年’的保代们可能要面临‘三年不开张’的窘境了。”中金公司一位股权承销业务从业者感慨。

“投行今年基本上很难了,小朋友都想往外跑,资历深的赚够了还能呆着。”一位华南头部券商前保代告诉界面新闻,他现在已经离开原公司,跳槽到一家投资类国企。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A股当前IPO首发募资总额为264.25亿元,较去年同期IPO首发募资总额1150.67亿元,同比减少77.04%。

投行“寒冬”在年报中也得以印证。近日,上市券商2023年年报陆续披露,投行业务几乎全线承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有30家上市券商披露2023年年报,其中有超过20家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甚至还有5家“入不敷出”。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注册保代规模已达8600人左右,去年企业IPO项目约涉及600名保代,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有超九成的保代无签字IPO

界面新闻在采访了解到,已经有多家投行开始对保代进行内部转型,裁员和降薪也是屡见不鲜。在多位受访保代看来,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投行保代一直被称为是站在“金字塔尖”的群体,那么对于正在经历职业生涯艰难时刻的他们来说,将面临怎样的选择?

超九成保代去年“无米下锅”

“好难做,有项目也不敢报,现在各个板块都比较严,北交所也放缓了,我们预计未来一两年内都会比较难。”一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网站发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一文,其中提出证监会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此后,A股IPO节奏明显放缓。2023年,沪深市场共批准了245家IPO申请,并启动了237家IPO发行。其中,2023年1至8月核发IPO批文213家,启动发行193家;2023年9至12月核发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前八月IPO批文占到全年的86.94%,启动发行占到全年的81.43%。

券商投行业务在过去一年表现普遍欠佳。数据显示,2023年,A股IPO企业数量及发行规模均有下降,全市场合计313家企业完成IPO,同比下降26.87%,发行规模同比下降39.26%;再融资发行规模同样有所下降,同比降幅29.26%。其中,现金类定向增发同比下降18.58%,可转债同比下降48.61%。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注册保代规模已达8600人左右,剔除重复数据后,2023年的企业IPO项目共涉及的保代数量约为600人,可见,在过去一年,已经有超过九成的保代“无米下锅”。

比较来看,2022年有1/9的保代参与IPO签字,而2023年这一比例已降至1/14左右。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在这8600名保代中,有约4100位保代拥有职业经验和签字经历,另外超4000位保代的签字项目为“0”。

随着IPO业务空间进一步收窄,保代团体也呈现出“二八分化”的结构趋势,明星保代常常手握两三个项目,但资历较浅的保代则可能要面临尚无签字项目的窘境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截至4月17日,共有6位保代各有三个正在审核中的IPO项目。这些保代分别是中信证券的安楠和胡征源、华安证券的刘传运、中金公司的漆遥、浙商证券的赵华和周旭东。从工作经历来看,这6位保代大多拥有超过十年的从业经验。

此外,有90位保代负责了两个IPO项目的审核工作。这意味着,当前有96位保荐代表人参与了至少两个正在排队等待审核的项目,占整个保荐代表人总数的约1%。

根据界面新闻的统计数据,2023年,华泰联合证券明星保代王哲曾担任创能源、联合水务以及保丽洁3个项目的签字保代。

中信建投证券的3名保荐代表人曾琨杰、刘实和吴建航,分别参与了两家IPO项目的保荐工作。

尽管去年民生证券大股东的股份被国联集团收购,但其IPO业务并未受到影响。民生证券的3名保荐代表人曾文强、傅德福和帖晓东也各自参与了两个IPO项目的保荐。

“不少保代不太愿意签字”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业务的收紧也冲击到了一些明星保代。

例如,在A股历史上签署项目数量最多的保荐代表人是来自平安证券的赵宏。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自2008年加入平安证券以来,赵宏已经担任了24个项目的保荐代表人。然而,界面新闻统计数据发现,近两年赵宏也面临着没有新项目的情况。

“前两年,拥有丰富资源及项目的保代比比皆是,但现在却变得非常稀少。”一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对此发表了评论。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IPO市场收紧,众多保代无项目可签,另一方面是有项目的保荐代表也不一定愿意签字。“现在有一定的风险性,不少保代不太愿意签字,审查会非常严格。”一位珠三角中型券商保代表示。

在分析人士看来,IPO收紧政策大概率将延续,加之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质量要求提升,预计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将继续收缩。

3月15日,证监会明确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主要考虑是同步增加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使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次出台的意见共9个部分,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也被称为资本市场的第三个“国九条”。新“国九条”提出,要“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向界面新闻分析指出,市场表现低迷和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是IPO放缓的主要原因。A股市场的低迷导致监管机构担心新的IPO会吸走市场上有限的资金,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行压力。因此监管机构有意识地放慢了IPO的发行速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稳定市场,直到A股的表现有所改善。

资深券业人士王剑辉告诉界面新闻,当前IPO放缓,有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阶段性因素,当前市场相对低迷;另一方面是长期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值的增长速度,特别是IPO的增长速度与整个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过去五年来,股市IPO的扩容速度显著高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中长期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IPO放缓的核心并不是缺资金,也并非不看好这个市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问题。监管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还是希望专业机构能够突出自己的行业操守,让好企业通过IPO上市获得相关的资源,这是从长远角度出发来考虑。

投行酝酿“去产能”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各方对IPO发行节奏均有收紧预期,投行从业人员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春节后到现在就没有企业上会,我们预测今年IPO发行节奏将会进一步放缓。”上述中金公司保代表示,“对于整个市场现有的近万名保代来说,这无疑意味着‘熊市’的到来。更严重的是,之前等待上市的企业仍在排队,而市场上新IPO项目的数量几乎为零。”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此直言不讳:“投行现在产能严重过剩,压力肯定大。”

市场压力之下,券商投行裁员的消息不断浮出水面。今年早些时候,“哪家券商裁员更决绝”的话题曾在多家投行内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整体而言,‘扛把子’毕竟是少数,随着近年来券商投行大举招兵买马,保代人数快速上升,这也导致全行业有一半保代没有项目可‘保’。”对此,有一中小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裁员、优化已不可避免。”

一位投行团队负责人则表示,尽管目前经营环境艰难,但做出裁员决定仍然不容易。

华北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今年不可避免会裁员。”另有中小券商人士透露,他们所在的券商在裁减投行人员时不会手软。

有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虽然公司没有明确的裁员指标,但在年度考核时必须打D,同时有进人指标,这意味着必须有一定的人员流动。”

除了裁员,降薪在行业内也是屡见不鲜。 去年年中,有中字头券商传出降薪消息。根据降薪方案,该券商投行条线中低职级员工的每月固定薪酬或将普降,根据职级每月固薪的降幅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 随后,界面新闻曾向多位券商人士求证,得到的消息与上述传言基本一致。

近日,华南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2023年投行业务亏损数千万元,今年势必收缩投行战线,该公司正在考虑实施降薪方案。

有从业人士指出:“对于券商投行来说,辅导企业上市需要分阶段收费。例如,如果一家中小企业计划在北交所上市,通常的做法是在股改阶段收费50万元、辅导阶段收费50万元、申报阶段收费200万元,这些是固定费用。成功上市后,还将收取保荐承销费,其中保荐费用大约在15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承销费用则根据募集资金按比例收取。”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换句话说,一个项目的大部分收入要等到上市阶段才能获得。如果企业未能成功上市,投行项目的主要收入将无法得到,但人工成本和差旅费用相对固定,因此保代们会感到非常焦虑。”

多家头部券商对投行部门“动刀”

界面新闻从接近中信证券人士处获悉,近日,中信证券对100多名总部投行股权业务人员实施了调岗,旨在缓解IPO速度放缓带来的人员压力。调岗并未导致薪酬变化,但中信证券已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该人士称:“中信证券百余人从IPO股权岗转至债权融资、并购重组、投资等业务条线,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去年投行业务大幅下滑。”

某券商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此次调整是中信证券内部的人员优化策略,涉及范围较广,中信证券的投行团队规模庞大,总人数超过2000人。在过去几年里,由于IPO项目数量众多,公司需要迅速扩大团队,提高薪酬并积极招募人才。然而,在当前的投行环境下,竞争激烈,僧多粥少,导致转岗和辞职现象普遍。”

知情人士还透露,在当前证券业和投行环境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被调岗的员工在新岗位上完成业绩考核可能会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如果考核连续不达标,可能会面临降薪甚至被劝退。

同时,有接近中金公司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中金投行内部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结构调整,分散在不同地域的IPO行业组已被合并,以避免结构冗余。

一位接近国泰君安的人士表示:“公司已于3月对投行员工进行裁员,比例预计超过10%。IPO业务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没有项目可做;并购重组和债权业务相对较好,但竞争也十分激烈,一笔利率不到3%的城投债吸引众多券商争夺。”

事实上,上述三家券商的投行业务普遍出现了下滑。 去年,中信证券各项业务市场份额占比仍位居全市场第一,不过,投行净收入下滑约27.28%,从上年的86.54亿元降至62.93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中信证券今年以来共有保荐项目约30单,已有7单IPO项目撤回。

中金公司2023年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32.42亿元,同比减少40.3%,营业利润率为10.81%,同比减少22.2个百分点。包括投资银行在内,中金公司六大主要业务条线收入均出现负增长。

去年,国泰君安投行业务收入35.18亿元,同比下降13.6%。

保代该走向何方?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很多保代也在焦虑和迷茫中寻找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上述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如果券商裁员,预计投行部门应该走在前面。“这么多人,没业务的话,情况可想而知。”

他表示,正在关注其他工作机会来应对潜在的裁员风险,不过他也坦言,当前的市场行情之下,换工作并不容易。

一位华南中型券商保代告诉界面新闻,近期他也准备跳槽到更好的投行平台。当前行情不容易,只有向更好的平台流动,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资深投行人士向界面新闻指出:“对于大券商和中小券商来说,在面对行业困境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券商可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一些,因为大券商获取业务的能力会更突出一些,但是从整体来看,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说不论什么机构的保荐人都会遇到类似的困难。”

黄立冲建议,IPO保荐人可考虑转行或到上市公司工作,可转向并购咨询服务,考虑提供企业重组、财务咨询等,帮助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增长,另一种可能是转向为企业提供上市前的咨询服务,包括财务顾问、市场定位等。

在王剑辉看来,对保荐人来说,会有一个阶段性的供求关系压力,建议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有提前安排,做出一些积极的准备,特别是年轻的保代。

“比如说,资管的项目管理,即类似证券公司的权益类或是综合性投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调研管理属性,包括一些私募基金、股权基金等,其工作内容会比较接近乃至有较多的重合之处,保荐人可以在这些方面拓展自己的知识,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做业务方面的规划。”王剑辉说。

上述华南中型券商保代表示,整体上,保代在求职市场上比较受欢迎,身边有很多人转型成功。“可以去做投资,或者可以选择去上市公司做董秘,总之还是有选择空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