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ESG观察 | 三大城市推动中国ESG实践,都有哪些异同?

北京、上海、苏州三地相继出台推动ESG实践的地方政策,意味着ESG的影响力正在从资本市场投资工具落地到区域规划和企业经营实践中。

来源:视觉中国

【政策动态】推动碳排放双控每年需新增投资2万亿以上;赵英民谈绿色低碳转型;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及开展ESG标准化研究;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江苏、安徽等地鼓励储能技术发展;山东正建设虚拟电厂

3月24日到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举办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政策措施: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郑栅洁表示,中国人口众多,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碳达峰碳中和等,将带来巨大市场需求。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2030年前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投资2万亿元以上。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绿色低碳转型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下一步,将统筹协调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科技推广应用。

3月2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就2024年至2025年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具体任务。在深化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提出开展合规管理、环境社会治理(ESG)、边境后规则等重点领域标准化研究。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到,加快健全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等。

3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定出台3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体系,显著拓展产品碳标识应用场景,推进打造50家以上绿色低碳链主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服务水平的绿色低碳专业服务机构。到2030年,制定出台1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

各地出台政策鼓励新型储能产业发展。3月22日,江苏省科技厅和财政厅联合发布《2024年度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指南》。专项资金按照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和数智控碳四类专题组织项目。 在源头减碳专题中,聚焦高效规模化绿氢制备关键技术、固态可逆储放氢关键技术、零碳海上风力发电的机组集群协同调控关键技术、新一代长时储能关键技术、高碳燃料分级转化氢电联产关键技术等。项目采取竞争择优机制,单个项目财政资助上限为500万元,自筹与资助经费比例至少1:1。新一代长时储能关键技术中,聚焦液流电池、高温熔盐储热、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等关键技术。 

3月28日,安徽池州市经信局发布“多措并举加快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动态,谋划制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2024年度工作要点,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人才招引等重点,力争全年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营收70亿元,增幅10%。技术攻关方面,聚焦TOPCon高效光伏电池、电解液、半导体特色分立器件、镁制氢储能等方向。

新华社3月29日消息,山东正在建设虚拟电厂,帮助电网消纳更多波动性强的新能源,从而提升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和安全保供能力。目前,24.2万千瓦容量可调负荷资源池已实现与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互联互通。

【企业行动】苹果CEO称中国供应商为减碳作出巨大贡献;宁德时代联手特斯拉开发充电更快电池;中国在海外最大电化学储能项目开工;日本JERA计划向埃克森美孚项目采购低碳氨;日本岩谷产业新建液化氢工厂;中国石化与道尔达共同生产可持续航油;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被裁决“洗绿”宣传

3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苹果计划在2030年前达成所有苹果产品的碳中和,苹果正在原材料、生产和运输三个方面推进上百项减碳相关的项目。他表示,苹果的许多供应商在中国,中国供应商积极采取减碳举措,作出了巨大贡献。

3月25日,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及总经理曾毓群在中国香港举办的世界合一论坛上透露,宁德时代正在与特斯拉合作开发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池,双方共同研究新型电化学结构等电池技术,此外,宁德时代正在向特斯拉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工厂提供设备。对于电动车安全性,曾毓群表示:“我们可以让电动汽车发生火灾的概率降到千万分之一,而燃油车起火的比例大约在万分之一,所以电动汽车不仅在废气排放方面表现更好,在安全性能也会表现更佳,比燃油车好了一千倍。”另外,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出现在3月28日上线的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的配置中。

中国能建3月26日消息,中国在海外投资单体规模最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洛奇储能项目,于当地时间3月25日开工建设,这是乌兹别克斯坦首个开工的外商投资电化学储能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电网提供21.9亿千瓦时电力的调节能力。项目计划总投资额1.4亿美元,计划于2024年12月投入商业运营,采用电化学储能磷酸铁锂电芯,配置150MW/300MWh储能系统。

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JERA3月25日表示,已与埃克森美孚达成协议,共同在美国开发低碳氢和氨生产项目。埃克森美孚正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开发一个年产氢气约90万吨、氨气超过100万吨的世界最大低碳氢气生产厂,计划于2028年投产。JERA在声明中说,根据协议JERA可投资该项目,并每年从该项目购买约50万吨低碳氨,供日本国内需求。日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氨作为替代燃料的需求量提高到300万吨,以推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日经中文网3月28日消息,日本岩谷产业将在2027年之前投资约500亿日元(约合23.86亿元人民币),在川崎市和爱知县丰田市新建液化氢的生产基地。岩谷产业将利用新建设的工厂制造氢气,冷却后制成体积较小的液化氢储存。新建厂后,岩谷产业的年产能相当于可让20万辆燃料电池车分别行驶1万公里。

3月26日,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中国石化的一个炼厂利用废弃油脂共同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年产能达23万吨,新生产线将由中国石化和道达尔能源公司共同运营。相比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少50%以上。

3月20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地方法院发布裁决,认定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洗绿”违法,通过旨在改善其环境形象的广告误导了消费者。该裁决表示,荷航为其措施描绘了“过于乐观的景象”,不过该公司并未受到任何处罚。法院强调,未来该航空公司必须“诚实、具体”地对待环境声明。

【可视数据】气候变化导致可可价格暴涨;2022年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带来1万亿美元经济损失;中国低碳经济助推铜价;美国拨款60亿美元支持工业减排;澳大利亚宣布47亿元“Solar SunShot”计划;我国4月碳价指数公布

突破1万美元——据报道,今年以来纽约可可期货价格累计上涨135%,去年3月至今的一年时间里,累计涨幅更是高达250%,远超黄金价格同期涨幅,并在3月26日达到惊人的每吨10,03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原因是全球面临60多年来最严重的可可供应短缺。

“厄尔尼诺”气候正在影响可可的生产环境,包括气温和降雨模式。占全球可可产量三分之二的科特迪瓦和加纳,由于恶劣的天气、疾病和长期的森林砍伐导致该地区可可产量短缺。 

图:可可期货价格,tradingeconomics.com

每天浪费10亿顿——3月27日,联合国环境署与WRAP共同发布《2024年食物浪费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世界各大洲家庭每天浪费超过10亿顿饭菜,7.83 亿人遭受饥饿,三分之一的人类面临粮食不安全。食物浪费继续损害全球经济,加剧气候变化、自然损失和污染。2022年浪费的食物总量中,60%发生在家庭层面,其中食品服务占28%,零售占12%。根据最新数据,粮食损失和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 (GHG) 年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 (GHG) 排放量的8%至10%,几乎是航空业排放量的5倍,造成严重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粮食损失和浪费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估计约为1 万亿美元。

中国低碳经济助推铜价——3月29日惠誉博华发表观点称中国的低碳转型将助推铜价。全球近六成的铜消费源自中国,而中国铜消费与低碳转型关系密切:电力行业铜耗量占比接近50%,交通运输(汽车)行业铜耗量占比逾10%,其余应用场景多为家用电器(通用设备)、机械电子等制造业,建筑业铜耗量比重则不足10%。此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推行等,将为相关耗铜制造业延续2023年的高涨走势“火上浇油”。

60亿美元——美国能源部3月25日宣布将提供60亿美元资金,补贴20个州的33个工业项目,以减少工业碳排放。这是有史以来美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最大国内工业脱碳投资。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表示,参与这些项目的包括钢铁、水泥、混凝土、铝、化学品、食品和饮料、纸浆和造纸等行业,这些行业约占美国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而这些项目预计每年将消除14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减少道路上约300万辆燃油汽车。

10亿澳元——澳大利亚政府3月28日宣布“Solar SunShot”计划,将投资10亿澳元(约合47亿元人民币),增加澳大利亚自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产量。澳大利亚政府表示,虽然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家庭拥有太阳能电池板,但该国使用的太阳能板中只有1%是澳大利亚自己制造的。通过Solar SunShot计划,澳大利亚计划以生产补贴和拨款等方式,支持本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碳价指数——3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公布2024年4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研究中心模型计算得出,2024年4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的买入价格预期为79.72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84.72元/吨;买入价格指数为199.29,上涨11.47%;卖出价格指数为191.15,上涨10.49%。同时,2024年4月全国碳市场履约使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买入价格预期为66.48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71.20元/吨;买入价格指数为167.12,上涨4.04%;卖出价格指数为171.28,上涨6.33%。

今年3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在多个交易日连续上涨,价格最高拉升至85元/吨的高位,再创碳市场上线以来新高。成交量方面,本月市场活跃度在上月基础上继续回升。2024年3月,全球市场碳价月内价格走势不一,欧盟、英国碳市场环比上升,韩国、新西兰碳市场环比下降。而在今年2月,由于对经济放缓的担忧,欧盟和英国碳价曾经历价格大幅下滑。

【观点声音】 周小川指出发展零碳电力需要激励政策;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称充电桩远远不够;惠誉认为新规将加速整车央企布局新能源车;电动汽车百人会刘小诗:电动车产业是“西慢东快”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的“加速迈向零碳电力”分论坛中指出,实现零碳目标,关键在于建立更为明确的激励政策,并通过价格等手段来限制化石能源电力的使用。零碳电力的建设及运营成本总体仍然较高,阻碍了短期内的商业化应用。新能源的间歇性等特性,对电力调度、峰谷调节、储能等要求更为严格,相关设施需要大量投资。周小川指出,“要顺利转轨,就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需要充足的投资流入电力辅助系统。”

3月27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车充电桩还远远不足。他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每年大概的产量是700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的60%以上,但在出行过程中,充电桩、充电设施、对新能源车紧急救援充电设备还远远不足。未来,要进一步增加充电桩、充电设施,让大家可以克服“里程焦虑”。李扬谈到,无论是海运还是车辆电动化,甚至是民航,都要进行绿色转型。

3月27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分析认为,拟制定的对整车央企单独考核的新规会加速布局新能源车,但也可能使车企财务状况承压。国资委于2024年3月宣布,将对其直接监管的三家汽车央企的新能源汽车部门进行单独考核,这三家企业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集团) 及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长安汽车)。新规将着重考察技术与创新、市场占有率和长期战略规划而非短期盈利能力,但具体措施尚未披露。国资委还表示,将鼓励三大汽车集团开展高质量投资或并购优质电动汽车资产。

惠誉评级预计,此举将按下这些企业向电动汽车转型升级的“加速键”,提振其电动汽车销售额及夯实其市场地位。然而,鉴于电动汽车业务利润微薄但投资巨大,这些车企集团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因此承压,净现金头寸或会受到侵蚀。由于国资委侧重于市场份额的提升而非短期盈利能力,上述车企可能会采取激进的销售和营销策略,以便在快速增长但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3月28日,在世界资源研究所“新竞争力时代”春季沙龙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回答主持人提问,被问及电动车产业是否面临“西冷东热”局面,他表示,相较于“西冷东热”,更确切的来说应该是“西慢东快”。“中国首先明确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通过’换道先行’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他指出,目前全球各国和企业推动汽车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并未改变,也并没有放弃电动车,部分国家和企业只是在短期内调整了节奏和路径。

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两大支撑因素,一是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协同集成能力,二是需要一个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接受度比较高的市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挑战,比如技术升级和迭代,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固态电池与智能汽车,这还需要全球的产业和企业长期的投入和努力。另外,去年一年中国就有超过1000个新车型,包括改款车型推出,高度内卷对企业形成巨大的压力。三是在商用车转型、基础设施完善、后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周述评】

3月以来,北京、上海、苏州三地相继出台推动ESG实践的地方政策,意味着ESG的影响力正在从资本市场投资工具过渡到城市发展指引,并落地到区域规划和企业经营实践中。

值得注意的是,三份文件的发布方所涉政府机构并不相同,这也意味着文件背后的推动因素和文件聚焦的重点领域不同。界面智库整理了三地文件的异同点。 

可以看到,在ESG信息披露、ESG评级、ESG服务的生态体系方面三地都有涉及,并强调了鼓励企业进行ESG实践,重点企业或国有企业优先带头,同时在三地文件中,ESG都被放在“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中。在ESG评级标准上,三地都鼓励评级标准与国际上标准加强交流、推动互认。

三地侧重点有所不同,上海重点在帮助涉外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北京重点在政策引导辅以学术研究支持,同时强调行业监管与规范;苏州工业园则重点在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市场主体,以及ESG与产业融合,并直接给予落户奖励来吸引相关产业。

三地ESG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设定在2026年(上海)、2027年(北京)、2025年(苏州工业园),上海侧重涉外企业ESG生态,北京侧重ESG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苏州工业园强调ESG产业规模。

三地都提到要加强ESG生态体系建设,如何定义ESG生态体系的内涵?上海的解释体现了ESG政策落地的层次感:政府自上而下推进配套政策,行业组织针对性地给出行业可参照标准,企业需要在经营治理中融入ESG理念,专业服务机构包括评级机构、咨询机构、标准认证机构等提供专业服务。

上海、北京、苏州不同行业的ESG表现也是不同的。界面智库与一标OneESG数据库合作,对北京、上海、江苏(省)不同行业进行ESG价值核算,将企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外部性核算出来,直观地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影响。核算发现北京市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ESG净值表现最好的五个行业为银行业、交通运输业、汽车行业、商贸零售业和计算机行业。

上海市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ESG净值表现最好的五个行业为银行业、交通运输业、非银金融行业、国防军工和美容护理业。

江苏省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ESG净值表现最好的五个行业为银行业、家用电器业、非银金融业、建筑装饰业、社会服务业。

另外,数据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地区上市公司2018年-2022年的ESG净值总体在逐年增加,对环境、社会造成的外部性在逐年改善。其中北京的改善情况最为明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北京产业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要服务于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各地则需要发挥重点行业优势,并着重对ESG净值靠后的企业有步骤地推进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低碳”相关的举措上,3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制定出台3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相关地方、企业或团体标准,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服务平台体系,显著拓展产品碳标识应用场景,推进打造50家以上绿色低碳链主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服务水平的绿色低碳专业服务机构。

虽然碳足迹管理和ESG是两套体系,但在实践中两者发生了融合,并且在我国两个概念正同步发展。正如LRQA劳盛ESG专家梁凯此前在北京的一场分享会上所说,因为“只有温室气体被纳入了碳关税,温室气体具有了一个约束交易、约束贸易的属性,所以这两年才会把碳谈得非常的高,但是ESG绝不是也绝不仅仅是碳。”但企业落地ESG,尤其业务或产业链上下游涉及碳关税的企业,会需要做碳足迹盘查和管理。

梁凯认为,企业理解ESG,可以从三个问题入手:一、企业是否是一个负责任和具有商业道德的组织;二、企业是否具备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企业的产品能否进入期望的市场,并持续拿到订单和合同。这三个问题就是企业实践ESG治理的逻辑,也是三地政府推动ESG发展的理由。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