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新加坡20年,李显龙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

“我已经做了我应该做的一切。能够顺利交接并不容易……人应该有勇气在成熟的时机放手。”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5日,新加坡,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左)与前总理李显龙(右)在宣誓就职仪式上握手。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升龙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随着人民行动党第四代领导核心黄循财在2024年5月15日正式成为新加坡第四任总理,已执政20年的李显龙退居幕后。同一天晚间,李显龙正式宣誓就职国务资政,正如他的父亲李光耀当年交棒给吴作栋时一样。

在梳理李显龙的执政贡献时,新加坡当地媒体最频繁提及的是这个城邦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政局稳定,以及国际地位提升。

这个人口仅592万的城邦国2023年的GDP为5320亿新元(约合5013亿美元),比2004年李显龙刚就任总理时翻了一番。彭博社的报道显示,新加坡资产管理规模在其任内增长了8倍。另外,随着国际地位提升,新加坡作为区域内国际商业、文体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全世界的资本、富豪、创业家正持续涌向这里。

在总结李显龙总理生涯时,新加坡媒体普遍盛赞其领导担当,以及透明的决策,使得国家稳健度过了2008年金融风暴、新冠疫情危机等危难时刻。

作为华人移民后代,李显龙的祖辈来自广东梅州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人传统上重视子女教育,以进入官场为荣。年轻时候的李显龙最大的兴趣并不是从政。1974年,他获得英国剑桥大学数学一级荣誉学位和计算机优等文凭,原本可以成为世界级数学家。但在父亲的要求之下,李显龙于1984年进入政坛。

在中西方多元文化的成长经历锻炼了李显龙的口才。在公共演讲中,他时常能在闽南话、客家话、普通话、马来语和英语之间流畅切换,并引经据典。

从李光耀开始,历届新加坡政府奉行实用主义外交路线。而李显龙尤其重视与中国、美国、印尼、马来西亚的外交关系,以寻求国际生存空间的最大化。他曾在2016年国庆集会上说到,作为“小国”,新加坡需要广结朋友以确保其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政治评论家们同时也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加坡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收入差距扩大。这使得人民行动党在2011年和2020年的选举中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低的选票。2000年代末李显龙政府决定引入大量移民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这引发了新加坡人的强烈不满情绪,并在新冠疫情期间达到顶点。

新加坡战略商业咨询公司BowerGroupAsia的总经理Nydia Ngiow表示,李显龙的领导由自上而下的强势风格转变为更温和的协商方式。这种趋势在2011年大选后变得更加明显。Nydia Ngiow认为,未来黄循财也会延续甚至强化这种风格。

在2022年6月获得第四代领导团队核心身份后,黄循财就制定了名为“新加坡携手前进”(Forward Singapore)的未来十年执政蓝图。该计划具体分为授权(empower)、装备(equip)、关怀(care)、建造(build)、共同责任(steward),以及团结(unite)六大部分。另外,黄循财的新组阁也基本保留了前任的阵容。

李显龙留下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开局。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指出,黄循财最棘手的挑战是如何维持微妙的地缘政治平衡,但新加坡开放的经济使其容易受到美中竞争的影响。此外,新加坡社会不平等、房价等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也是黄循财必须解决的难题。

李显龙政府在执政末期也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并试图通过更严格的移民规定、新的住房计划和反种族主义法律更新来解决。新加坡实施种族多元和文化多样政策,政府在住房、就业、学位分配等方面做决策时需要精准拿捏各族群之间的平衡。但这显然不是一项轻松的挑战。

今年72岁的李显龙原本计划在70岁之前卸任,但被新冠疫情拖延至今。期间他多次强调想把新加坡“有条不紊”地移交给继任者。2023年11月,他在人民行动党大会上宣布,将在2024年11月人民行动党70周年党庆前交棒。

今年4月底,李显龙在接受当地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仍可以就新加坡在对外关系等领域发光发热,但黄循财在具体、敏感的决策上应自行决定,“如果他有任何差遣,我都愿意随时效劳。”

很明显,72岁的李显龙将继续对国家施加影响力。正如香港《南华早报》和新加坡当地部分媒体用“Loong Time”诙谐双关语所调侃的,李显龙身上最受争议的是其家族的长期执政。《南华早报》的标题写道,李显龙卸任并非他的政治生涯的终点。

在李光耀去世一年后的2016年,李显龙设法保留了其父一处故居,但李光耀生前曾表示应将其拆除。这引发了李显龙与弟弟李显扬、妹妹李玮玲长达数年的不和睦。李玮玲更公开声称兄长意图利用父亲的遗产建立政治王朝。但李显龙否认了相关指控,并表示自己的子女对从政不感兴趣。

在上述集体采访的结尾,当记者问到决定卸任的心理状态时,李显龙回答道,“冷静。我已经做了我应该做的一切。能够顺利交接并不容易……人应该有勇气在成熟的时机放手。”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