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涨的时间少跌的时间多?其实数据分析显示并不是这样

“牛短熊长”是对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误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印象中,A股总是“牛短熊长”,这种观点认为A股涨的时候少,跌的时间多。界面新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实际上,“牛短熊长”是对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误判。如果除去震荡市,A股处于上升趋势的时间均多于处于下降趋势的时间。

界面新闻通过价格走势效率的方式将指数划分为上升趋势市、下降趋势市以及震荡市。价格走势效率定义为交易区间内末日减首日收盘价的绝对值除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变动之和,即〡an-a1〡/∑〡ai-ai-1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看出单独交易日对区间涨跌幅的贡献是否方向相同,当区间内所有交易日涨跌一致时效率最高,价格走势效率此时为1,判断为绝对趋势市。当区间内所有交易日涨跌互相抵消时效率最低,价格走势效率此时为0,判断为绝对震荡市。

以上证指数为例,Wind数据显示,2000年2月14日-2016年底的17年中,有4105个交易日,界面新闻将期分为上升趋势市、下降趋势市以及震荡市,分别用红色,绿色,蓝色线表示如下: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研究显示,在这些交易日中,有2597个交易日处于震荡市,占绝大部分时间;处在上升趋势的交易日有883个,占所有交易日的21.51%;而处于下降趋势的有625个,占比仅为15.23%。

这意味着,市场在63.26%的时间里处于指数震荡的结构性行情中,这也是考验投资者投研实力,拉开收益率差距的时间段。在此阶段,对板块或个股研究深入的投资者,往往会有较好的表现。

据界面新闻测算,在上升趋势的交易日中,上证指数累计实现458.3%的上涨,平均每年指数上贡献9.3%。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善于把握个股机会、追逐强势股的投资者在上升趋势和震荡市两个时间段,都有很多可以操作的机会。换而言之,追逐强势股的投资者在A股中,有八成多的时间是可以操作的。

在占比15.23%的下跌趋势交易日中,风险系数是最大的,操作难度很高,往往容易导致利润快速回吐或者被套牢。在过去17年里,平均每年上证指数在此阶段跌幅约为10.2%。由于上证指数中银行,石油等权重占比较大,实际个股跌幅往往远大于这个数值。

界面新闻对沪深300指数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显示,沪深300指数和上证指数主要在微观的天数和幅度上有所差别。譬如:沪深300震荡市的时间稍多于沪指,占65.53%,比沪指多2.3%,上升趋势占19.44%,依然大于下跌趋势的15.03%。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曾指出,A股并非“牛短熊长”,而是“熊短牛长”,他指出如果从月份的角度来看,上证综指因为其代表的都是大市值周期性股票,表现稍逊。但中证500指数和上证380指数表现就比上证综指或上证50指数要好得多。其实从1996年算起,A股牛市平均持续时间是20月,熊市是10个月,震荡是25个月。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