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听一个乌克兰人谈论意大利美食?

在春节假期中,除了谈论中国的美食,让我们也聊聊意大利的美食文化。

在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听一个乌克兰人谈论意大利美食”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可以问问翁贝托·埃柯为何要为一本饮食书写序?

答案可以很简单,比如作者艾莲娜·库丝蒂奥科维奇(Elena Kostioukovitch)是埃柯的俄文翻译,埃柯认为她见多识广,且充满热忱。但这种解释过于随便,埃柯给出了更加复杂的答案。

在序言里,埃柯承认自己在美食领域无非一介庶民,对美食家,他做出如此想象:“所谓的美食家,并不是一盘美妙绝伦的法式橙汁鸭或份量慷慨的窝瓦河鱼子酱配布尔尼软薄饼,就能让他感到快乐满足的,这只是不追求极品美味、也不至于把标准降到麦当劳快餐的一般人而已。真正的美食家和老饕,是那些愿意为了吃到世界上最赞的法式橙汁鸭,大老远专程跑到特定餐厅去品尝的人。”

这给予了埃柯不去踏足这一领域的充分借口。因为若要在埃柯家楼下的披萨店和一间未曾造访的小餐馆中选择其一的话,埃柯通常会选比萨。

照此标准,从1988年开始移居米兰的艾琳娜·库丝蒂奥科维奇则能够跻身与广义的美食家之列,她在同一年以将埃柯的作品《玫瑰的名字》译为俄文而名声大噪。

库丝蒂奥科维奇不仅是一位作家和翻译家,她对于意大利美食更有超乎寻常的热情与好奇。这或许与她本人出生于俄语区有关,如她所体认到的,在英国或俄国知识分子的想法中,谈话若出现某些过分将焦点放在食物的地方,可能会降低席间谈话的格调——这也许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两国的烹饪水准——但在意大利,人们通常会讨论吃,而且讨论的频率远远高出世界其他地方。

在她移居意大利的20多年中,她多次以和美食有关的问题“纠缠”朋友或熟人们:“为什么你们所有人和你们的作家、记者以及政治人物,都这么爱谈论食物呢?为什么在谈到特定食物的时候,你们会把它们和特定的历史时刻连在一起?菊苣与阶级斗争有何关联?为什么在法西斯执政的20年间,执政者试图禁止西红柿意大利面?”

像所有研究意大利文化的学者一样,库丝蒂奥科维奇逐渐发现意大利的诗歌、小说中处处蕴含以食物为隐喻的情形,其频繁程度足以令人吃惊。例如用“去豆子”(andare a fagiolo)来表达喜欢,用“就像撒在通心粉上的芝士”(cacio sui maccheroni)来表示来得正是时候,用“跟面包一样好”(buono come il pane)形容心地善良。

这让这位东欧平原上长大的乌克兰人感叹:“意大利人的集体想象,是建构在以食物来表达的文化符号之上。”

这同样是埃柯在本书中获得共鸣之处,身为一个并不在乎吃的意大利人,埃柯曾为了解比利时人爱喝什么样的啤酒特地跑到布鲁塞尔外围的偏远区域,也曾为让外国人认识皮埃蒙特本地文化而专程驱车去品尝阿尔巴白松露。

在这几个行动中,埃柯自认为并非为了口腹之欲,而是有文化的原因,为了获得一种启发、得到记忆的闪回,或是了解并引人认识一种传统和文化。

此外,对于埃柯而言,谈论意大利文化或意大利风景永远都带有一层困窘的意味。他引用自己的游历经验举例,在美国、中亚或者北欧,沿途总有壮丽的自然风景等待着疾行而过的游人,但意大利的的地平线永远不会变得过分的宽广,因为游客的视线总是会受到身边的山峦限制,路上总会不停地遇到小村落,而景色总是在不断改变中。

如此一来,在狭小地带充斥着多样的景观成为意大利给游人留下的最深印记,埃柯曾如此提到自己家乡周边的自然风情:“皮埃蒙特、马尔凯或托斯卡纳的丘陵地都各有特色,少有相似之处,有时甚至只要横跨如脊椎骨般纵贯意大利半岛的亚平宁山脉,就会有进入另一个国度的感觉。意大利甚至连海都不一样,第勒尼安海的沙滩和海岸,与亚得里亚海沿岸完全不同,更别说各岛屿的海岸景观了。”

这种多样性并不只限于景观,同样也发生在居民和当地文化身上。背井离乡的俄国作家赫尔岑也说过:“意大利的每个小城市都有她自己独特的风貌。”这一特征几乎是立刻被俄语区来的库丝蒂奥科维奇掌握了。

她甚至对此发散出更深的理解:“在意大利文化中,当一个人把一份食谱传给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推广自己的家乡。”譬如佛罗伦萨撒丁骨大牛排、米兰的番红花炖饭、特雷维索的红苦苣,以及卡布里色拉。

这一体认最终成为库丝蒂奥科维奇构思这本《意大利人为什么喜爱谈论食物:意大利饮食文化志》的初衷。

在这部内容颇具学者风范的饮食志里,库丝蒂奥科维奇为意大利各地区按图索骥,探讨其当地代表饮食,除了她本人多年来在力古里亚地区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和特定文献外,她还参考了诸多食谱古籍。在相关章节中,库丝蒂奥科维奇简短提到每个地区的代表菜色与产品,总结它们的特色。

但这本书与一般食谱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积极地检验那些适用于全意大利的饮食符码,这些符码包括地方节庆、生活时令、地中海历史、情欲甚至极权主义,涉及包括了历史、地理、农业、动物学、人类学、设计、经济等等相关知识。库丝蒂奥科维奇相信,这些饮食符码能够解释并处理一代人对饮食文化的信息情结。

“饮食符码就是我撰写这本书的手段与原因。” 身为研究意大利的外国文化学者,库丝蒂奥科维奇几乎是着魔般沉浸于探索并研究意大利饮食符码的过程之中。

这也正是她与她的作品受到翁贝托·埃柯认可的原因之一。与意大利菜肴的相遇,意味着挖掘各种深不可测的差异性,包括了语言习俗、口味、灵感想象、幽默感、面对痛苦和死亡的态度等。在意大利,认识烹饪就等于认识居民灵魂的说法,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恐怕都要来得真切。用埃柯写在序言中的话说,“这些特质区隔出西西里人和皮埃蒙特人,或让人分辨出威内托人和撒丁人的差别”。

而当一个乌克兰人因为它对这片土地的着迷,开始透过饮食文化来描绘意大利,也许人们能够籍此机会重新发现一个几乎被他们遗忘的国度,至少一部分意大利人是这么思考的。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