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报告五大看点:房地产市场以稳为主、中央加杠杆趋势明显 | 两会·最热烈

2024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预计增长0.1%。这意味着今年房地产政策的导向仍以稳为主,推动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是首要目标。

2024年3月7日,北京朝阳区核心商务区车水马龙。图片说明:人民视觉

记者 王珍

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显示,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长3.3%,较上年实际增速放缓3.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较上年实际增速放缓1.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财政部在预算报告中称。

收支增速有所放缓

财政部指出,从财政收入看,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但另一方面,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一次性垫高2023年基数,将相应下拉2024年财政收入增幅;2023年年中出台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对2024年产生翘尾减收,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也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

从财政支出看,财政部称,国防、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弥补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基本民生短板,财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转移支付需保持一定力度。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贾东旭在研报中指出,支出增速放缓不一定代表政府消费对经济支撑的力度下降,政府工作报告在风险挑战部分明确提出“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并强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这些表述清晰传达出对于政府消费,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甚至科技等方面的呵护,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这部分仍保持较高增长。

重点支持科创领域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教兴国、扩大国内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外交等8个方面。

和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是财政政策首要支持的两大领域,而上年排在首位的“扩大国内需求”则移至第三位。

主要支持政策包括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落实技术改造相关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如中央财政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4亿元;加大教育支出和财政研发补贴,如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安排1649亿元、增长5%,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安排3708亿元、增长10%,等等。

“今年预算报告主要政策的前两项均和科创相关,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一轮财政逆周期调控不同于以往几次扩张,更加聚焦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界面新闻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分析人士普遍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意味着在企业研发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研发活动存在着试错成本,因此政策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此前在参加界面新闻直播活动时表示,2023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跃居第11位,加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但是基础研究经费占整体科研经费的比例较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下一步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首先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对于今年来说,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基础研发,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另一方面要支持技术骨干,尤其是央企、国企常态化参与国家的科技战略决策,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罗奂劼说。

“卖地收入”预计和上年持平

预算报告提出,2024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目标为66327.53亿元,较去年实际数增长0.1%。分析师表示,这意味着今年房地产政策的导向仍以稳为主,推动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是首要目标。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中,最大的一项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比近90%。2022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随之萎缩,2022年、202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下降23.3%、13.2%。

“对于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目标为6.6万亿,较去年增长0.1%。我们认为这一增速目标较为客观,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央对于2024年房地产一级市场的判断和政策导向仍然以稳为主。”章俊说。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房地产是当前宏观经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后期政策“工具箱”在降低购房门槛、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若各项政策及时调整到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这将结束行业约三年的下行周期。

华金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2023年下半年以来,虽然房地产市场需求侧政策的结构性放松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从高频交易数据来看,当前各线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积仍低于疫情前六年均值,且暂时没有趋势性扭转的迹象,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属性被高度弱化后,居民购房行为十分理性,预计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都将继续负增长,但降幅将进一步收窄。 

广义财政显著扩张

根据报告,2024年拟安排财政预算赤字率3%,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虽然预算赤字率并未突破所谓的3%安全警戒线,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强调,单纯看赤字率本身意义不大,因为我国赤字率口径偏小,仅涵盖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赤字率数值本身不是个真问题,真问题是两个:财政支出力度有多大;有哪些政策工具组合,即结构。

他进一步称,财政赤字率在3%,但通过专项债、特别国债、其他调入资金等扩大支出具有同扩大赤字率一样的效果。比如,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就相当于增加赤字率0.7个百分点,新增专项债3.9万亿元相当于增加赤字率2.9个百分点。如果将这三者加总计算,实际赤字率已经达到6.6%,高于去年的6.1%,力度是不小的,是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

另外,根据界面新闻计算,财政预算赤字率3%、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意味着今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达到135.33万亿元。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的收支缺口除以名义GDP得到的广义赤字率约为8.2%,较2023年的7.0%增加1.2个百分点左右。

长城证券指出,今年计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同时地方专项债新增额度也比去年进一步提高1000亿至3.9万亿元,均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可能意味着一些新能源、新基建、三大工程等关键领域的项目支撑更有保障。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18.6%的目标,不管是对比2023年的目标6.7%还是实际完成的-8.4%都有明显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表示,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长18.6%,可以有效带动财政支出强度的提升,有利于财政可持续性的增强,体现了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

中央支出显著提升

从赤字结构看,今年中央赤字安排33400亿元,比2023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与2023年持平,连续三年不变。中央赤字占比为82.3%,比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年初预算分别增加5.3、3.7、0.9个百分点,体现了中央加杠杆的意图。

长城证券指出,今年中央本级支出增速目标为8.6%,远高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的3%,而对地方转移同比增长4.1%。实际上,今年赤字规模4.06万亿元中,较去年增加的1800万全部由中央承担,地方赤字维持在7200亿元,已经连续三年持平。

另外,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支出预计增长18.6%,远超收入增幅。章俊表示,这背后主要是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6000多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政府性基金的扩张与往年显著不同的是,增量资金主要来于中央,而不是往年持续扩张的地方专项债。对于政府投融资而言,意味着更低的融资利率和更低的债务风险。”他说。

在今年的财政政策工具中,超长期特别国债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这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

超长期特别国债通常指期限大于10年、最长可达30年或50年,具有特殊目的及用途,且不计入赤字的国债。去年末中央推出了万亿元国债,并在今年初全部发行完毕,主要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等八个方向。

 “这不仅是财政政策资源投入带来的扩张,同时也从中央财政的角度释放了积极信号,表达了政府今年要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目标。”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