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合肥日报 刘小容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其中,合肥有两项成果入选。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揭示光感受调控血糖代谢机制、“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两项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
揭示光感受调控血糖代谢机制

光是生命产生的源动力,光是否能直接调节血糖代谢,以及其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实现,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教授研究团队发现了光直接通过激活眼中特殊的感光细胞,经视神经至下丘脑和延髓的神经核团传递信号,最终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组织,抑制其消耗血糖的能力。这项研究回答了长久以来未知的光调节血糖代谢的生物学机理,拓展了光感受调控生命过程的新功能。
“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剧烈的天体爆炸现象,万亿电子伏特以上辐射观察对揭示其爆炸成过程、辐射机制和探索新物理前沿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戴子高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提出最亮伽马暴的高能辐射起源于极窄的喷流并解释了观测到的光变曲线;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唐泽波教授参与建设的KM2A阵列中的缪子探测器在高能伽玛射线的鉴别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已成功举办19届,本次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经推荐、初选、终选、审议4个环节。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100多位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专家投票,遴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了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