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歌手转行LOL职业玩家,看脸时代的生存方式

这一回的演出名称叫做“德粥party”,淡黄色的海报中央,这几个字组成了一个绣球似的图案。

一月初的几天里,跟随两位民谣歌手花粥和张艺德,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两地,近距离看着他们俩走完了2017年开年的第一场巡演。

这一回的演出名称叫做“德粥party”,淡黄色的海报中央,这几个字组成了一个绣球似的图案。

演出结束,他俩就在这海报上给歌迷们签上了名字。张艺德把字签成了一个竖条,隔十米也能认得出;花粥在右下角写得一笔一划,像在试卷上填名字。

新一年刚来,雾霾便弥漫在京津两地上空有一阵子。我从广州出发,上飞机前还担心着机场的能见度,结果上午十点不到便提前降落了,接机的人是艺德。

因为是第一次见面,我们得打电话辨识彼此。这颇像是网友见面,看他大包小卷儿地背着吉他,拎着行李箱,反而比我更像下飞机的乘客。

就在出站口旁边,我们找了家麦当劳坐下闲聊,聊的不过是圈里圈外的闲事儿。聊天的目的在于耗时间,等花粥从乌鲁木齐飞过来。

我和艺德是标准的八零后,如今这个逐渐低龄化的网红时代是否属于我们,是摆在尴尬年龄前的一大问题。

看见了真人,第一反应是把脑子里听过的歌和面前的人相对应。于是乎,《西兰花》和《普通歌手》里那个把爱情故事用旋律和歌词娓娓道来的青葱少年,摇身一变成了眼前的“大叔”。

我说大叔,艺德坚决反对。我说网红,他双手赞成。跟张艺德聊天要做好听相声的准备,他的谈吐间带着天津人天生的哏儿。

我私以为,这是一种需要智商和阅历的贫,段数够得到,嗑就唠不完,唾沫聊干了也不会觉得累。幸运的是,坚持了几个回合,直到花粥来了。

我的网络世界大门正式被打开,要说是上了高中以后的事。进了大学的校门,赶上了校内和豆瓣风行的社交元年。

天南海北的人聚在同一个聊天室或小组里,聊同一个歌手或者话题,直到最后各奔东西,剩下的只是一个昵称而已。

花粥就是一个风光无限的昵称,翻译成今天的话说,一个曾经在豆瓣音乐圈里大写的IP。

那会儿用生命在泡豆瓣的人们,不会不知道花粥和小钟(钟立风)是谁,一女一男,一萝莉一大叔,两个常年挂在豆瓣音乐榜单首位的独立歌手。

当互联网上的寂寞男女青年第一次听完了花粥的《老中医》,都像是治好了绝症似的乐开了花,孰不知又患上了另一种绝症,那就是单曲循环到天亮。

我那时候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花粥和钟立风能从豆瓣小站里爬出来,去到全国各大城市走巡演,那场子还不得炸了。循环了一百遍和一千遍的同类们,谁还不想见见粥大爷到底是谁,长个啥样?

结果是,小钟似乎至今都没炸起来,而来看花粥的人确实挤爆了好几个场子。几年过去了,如今的情况依然和昨日类似。

所以,我见到花粥的第一反应是,往日的豆瓣岁月倒带般涌过来了。用金马奖影帝范德彪的话说,是扑面而来的也不为过。

坐上了同一辆车,去到了同一饭馆,入住了同一处酒店,进去了同一个现场,贴着衣袖观察着张艺德和花粥,一个是喜欢的独立歌手,一个是追过的豆瓣大神,他们都曾经用歌伴你度过了生命里的某段时光。

如今两个旋律里的复杂感受一瞬间夹杂在一起,顿时你会感受到另一种不言说的喜悦——而这些,都是音乐和时间带来的。

我说网红,花粥说对。花粥一个人上台,坐在北京愚公移山七百人的现场,翘起了右腿,弹一把吉他,开口是,我是一个网红。

台底下就炸了锅。

花粥是网红,这个年代不论在哪,不想做网红的,似乎都不是进步青年。人们一开口就谈论的,不再是谁的作品有多好,而改成了谁的流量有多大,直播有多火……

然而,即便把时间快进几年,在只见作品不见真人的豆瓣世界里,花粥早就是个网红。来到当下,她在微博里轻飘地发了一个直播房间号,就有一堆人挤进来看她打游戏,然后此后的很多天,总有人进来刷个评论就走:花粥在吗?

换一个人看,艺德在今天的网络世界,也在把隐藏多年的网红面目露在人们面前。他正在做一个叫“印象张艺德”的大事,把一个人单枪匹马做演出这些年积累的粉丝,通过一篇命题作文的方式找回来。

说得直白一点,看过他的现场,见过他的真人,或者只听过他的歌,都可以将一篇“印象张艺德”的文章投递到他的微博或者邮箱。

有趣的是,过后几天准保你会收到回信,而回信的正是他本人。我跟艺德讲,前期的甜蜜过去,到后程可就是个考验体力的苦差事。

张艺德说对,但很值得。他对于做个网红,起初还有些羞愧,心底里觉得正八经的歌手不该做露底裤的傻事。但后来想也罢了,去泳池还不得穿泳装,何况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又不是去澡堂子。

我说,歌好听但不火,和歌火但不好听,你选哪个。张艺德说,歌好听。

我说,歌好听但人不火,和人火但歌不好听,你又选哪个。张艺德说,歌好听。

我说,这就是为啥有人说你不火的原因吧。

张艺德说,但我歌好听。

我最后说,得嘞,齐了。

你去听他的《西兰花》,只有一个感觉是,好听。那是他写给一个西安认识的兰州花姑娘,所以就随手写下了这么个歌名。

你去听他的《普通歌手》,会有另一个感觉,我靠为什么没火?那是他十五分钟即兴创作的诉苦作品,歌唱到最后,钱啊名啊都不要了,不如就做一个听众的专属歌手吧。

最后,你去听他和花粥用网络互传音轨的高科技录的新歌,叫做《另一个孤独的歌者》。对于花粥和张艺德——两个单打独斗了这些年的民谣歌手来说,听歌的人唯有遇见了这首歌才会真正明白,他们在歌里反复寻找的另一个人是谁。

就是他们彼此。所以,有了这一次我来到他们身边的理由,有了这两场名叫“德粥party”的演出,还有接下来更持久的巡演,都是属于花粥和张艺德的。

现在,两个人站在一块儿,那份孤独就被瞬间除以了二,直到化为零。

都说圈子这东西是靠战队和抱团凑出来的,所以你看麻油叶和众乐纪,一伙人就这么凑在了一起,还很有粘性的分不开。

关于未来,我替广大男同胞问了花粥一句,有朝一日从DOTA世界里的业余玩家转变为职业玩家吗?花粥说不,歌我还没唱够呢,接下来我还要做直播,我可是个网红。

再者,我问张艺德,有朝一日会变成歌火人也火的歌好听歌手吗?张艺德说对,就是有点绕,就一句话,做个用事实说话的网红,这事实就是现场,就是歌。

是啊。游戏世界需要职业玩家,独立音乐也需要网红歌手,小众和非主流已经是过去时,没有指路高人毕姥爷,这些年全凭作品的蛮力在现实世界里单刀赴会。

如今苦尽甘来,是时候走上他们的溜光大道了。让一部分不给社会添负担的年轻艺术家先富起来,我投德粥各一票。(完)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