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在上海,数字产业、数字企业将迎新机遇。
2023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国发〔2023〕23号)(下称《总体方案》),赋予上海“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的新使命。《总体方案》要求上海自贸区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
2024年2月3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共提出117项措施,其中在数字贸易领域就有24条措施。
据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介绍,在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率先制定重要数据目录、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在临港新片区建立数据跨境服务中心等措施。
在促进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的应用、依托 “单一窗口”开发电子发票应用门户、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数字身份认证制度、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前注册服务指导、完善外资企业参与创新药物研发等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的方式和要求、探索开展高度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及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编制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管理试点规定等措施。
在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国际开源促进机构、加大公共数据开放范围和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加强与境外机构在数字经济领域交流、加强数字包容性国际合作等措施。
“这些措施将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数字产业、数字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朱民表示。
国家数据局在2023年12月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底,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数据交易规模增长1倍,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场内交易规模大幅提升。
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
在上海,浦东已率先布局数据产业。上海数据交易所目前已落地浦东。2023年,上海数据交易所全年数据交易金额超11亿元,签约数商超1000家,挂牌数据产品2100个。
在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朝透露,浦东新区将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等方面出台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
此外,上海国际数据港也已落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率先探索跨境数据流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片区将力争在数字贸易领域实现多个突破。
目前,临港新片区出台了“数据流动操作指引”,率先建立“事前评估备案、事中备份存证、事后抽查核验”的全流程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机制,探索了近50个数据跨境便捷流通场景。前不久,在临港新片区举行了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创新大会上,在会上发布了《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将跨境数据分为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3个级别进行分级管理。
赵义怀说,新片区将按照“从企业到行业、从案例到清单、从正面到负面”的原则,率先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金融理财、高端航运等重点领域,开展一般数据清单和重要数据目录的编制工作,今年3月有望发布第一批清单。
同时,新片区将加强与DEPA(《数字经济伙伴协定》)国家数字贸易领域合作,积极创建DEPA合作示范区,推动“无纸化贸易”等规则在临港新片区落地;在航运贸易领域,率先探索电子提单、电子信用证等在贸易支付结算、单证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场景中的应用;搭建数字身份跨境互操作服务平台,打造数字身份跨境认证枢纽;探索开展数据出境标准合同与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与国际互认试点,推动相关领域应用场景落地。
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是临港新片区数据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新片区将以此加快数据外包、国际云服务、数据合规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落地一批数字贸易规则试点场景。
“同时,我们正积极发展面向国际的离岸数据产业,探索开展离岸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存储等新兴业态,推动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示范区。”赵义怀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