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彭古今·官渠文化—人民渠建渠70周年专辑》正式出刊

挖掘“官渠文化”,增强“官渠文化”在灌区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讲好水利故事的积极实践,进一步加强都江堰灌区文化建设。

近日,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彭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联合编纂的《天彭古今·官渠文化—人民渠建渠70周年专辑》正式出刊!

据了解,该书分为“官渠春秋”“福泽彭州”“官渠旧事”“诗文杂记”“官渠畅想”“大事记”6个版块,以“大叙事”“微记录”的方式,用官渠文化串联起各版块。以翔实的史料、历史文献,记述了官渠堰沿革,名称由来;以大量史料、见闻或亲身经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兴修官渠堰工程的宏伟场面,描述了“巴蜀新春第一渠”如何造福彭州;以民谣谚语、诗词歌联、书法绘画作品,连环画作品,颂扬官渠文化精神;以游记散文记叙官渠文化融入彭州,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纪念官渠文化先贤的建议和设想;选载了70年间官渠工程技术方面的大事,作为前5个版块的补充。

人民渠,原名官渠堰,于1966年正式改名人民渠,是都江堰扩灌工程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省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故有“巴蜀新春第一渠”之美誉。其灌溉成都、德阳两市十县(市、区)242.29万亩农田,并承担了部分城乡生活、生态和40余家工业企业用水供水任务,同时承担了向人民渠二处丘陵灌区230多万亩农田灌溉的囤蓄输水任务,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渠文化既是彭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都江堰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彭古今·官渠文化—人民渠建渠70周年专辑》的出刊,正是深度挖掘“官渠文化”,不断增强“官渠文化”在灌区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讲好水利故事的积极实践,对进一步加强都江堰灌区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人民的渠,历史的河,见证了灌区从新中国到21世纪的辉煌。今天的人民渠人将以“不逊前人,无愧未来”的英雄气概,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稳定、发展的新灌区,以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灌区榜样而不懈奋斗!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