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尴尬·辣眼睛!2016周播剧没有爆款,全部扑街

周播剧这个属于电视的概念,有点被“网络剧”的光芒所掩盖,所以对于周播剧来说,视频网站才是2016年影视剧终端上的最大赢家。

文/大嘴

2015年湖南卫视一部《花千骨》,让周播剧成为“影视热词”,2016年,三个一线卫视在做周播剧场。

然而2016年过去了,周播剧也沉寂了整整一年,再无另一个“花千骨”的爆款出现。

在国内,周播剧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想要培养“晚间剧”那批观众的习惯依旧存在困难。其实,周播剧是需要“抓人”的元素,比如一部IP+明星+原著粉丝+明星粉丝,这些所谓的强强元素,足以撑起一部周播剧不俗的收视率。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周播剧中,表现都相对乏善可陈,各种注水、尴尬、辣眼睛,只给观众留下了扎堆扑街的印象!小编不说,大家也都心里清楚。

注水+尴尬+辣眼睛,周播剧刚起步就陷入泥潭

如今各大卫视开始纷纷把周播剧作为重要竞争资源推出,这种对于周播剧的积极扩张与当年湖南卫视的“一意孤行”如出一辙。说白了他们就是看中了周播剧在广告、话题发酵方面的优势,再加上当时的“限娱令”、“一剧两星”等政策,让投资人看到了曙光。

我们都知道,落袋为安的前提是周播剧制作精良,收视抢眼,可是回顾2016年的周播剧成绩单,是不是跑的有点偏了?

现实永远是骨感的,在去年周播剧目中,除了《九州天空城》以“妖艳贱货”的形象占据了话题榜外,《老九门》播着播着就烂尾了;

《幻城》从穿着大裤衩的日子播到穿秋裤;

《如果蜗牛有爱情》较电视剧《小别离》总是离“爆款”差一口气·;

《新边城浪子》平均收视在零点五左右徘徊,没有溅起什么水花就匆匆收场······

这些周播剧已无法拯救网友的吐槽之魂了:剧情注水节奏拖沓,五毛特效辣眼睛,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所以2016年周播剧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没有爆款,全部扑街。如果有个例,来打小编脸。

国内周播剧从刚开始,便出现了高开低走的局面,无论是有强大的原著粉丝群,还是汇聚了当红一线花旦小生,都无法挽救现如今周播剧尴尬的场面。

这些周播剧看似紧跟潮流IP、启用小鲜肉,尽力满足观众的需求却依旧拉不住观众,为什么?

1、剧情注水,台词尴尬

相比周播剧盛行的欧美、日韩等国家,国内周播剧还“太嫩”。边拍边播的优势在于制作方可以时时接收到观众对于剧集的评价,随收视率高低决定“砍”或“保”;在线下,剧集中也会安排一些迎合时下观众趣味的小惊喜,来带动剧集的讨论度。

比如,《来自星星的你》在拍摄期间遇到了下雪,于是就有了那句刷爆朋友圈的“初雪的时候吃炸鸡和啤酒”,当然这些也都需要编剧的对接配合。

然而,在国内的周播剧是无法边拍边播的。许多古装剧、神话剧需要大量外景拍摄和特效制作,不仅如此,因为演员天价片酬,让电这些剧目的投资越来越高,为收回成本,开始注水,60集起步,回忆杀能拖就拖,台词废话连篇、话题全靠鲜肉,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就这样的局面,周播剧凭什么让观众跟你“下周见”?就靠刷脸想要留住观众,当观众都是傻子么?

2、视频网站蚕食卫视周播剧

现如今“视频网站先播,电视台后播”的制度让卫视平台周播剧遇到瓶颈。比如《老九门》是由爱奇艺独家制作,在东方卫视首播当晚,爱奇艺一次性就上线了六集。这些周播剧被视频网站买断了播放权,电视台需要从视频网站那里买剧播出。

这样一来,电视台不仅要出大量资金购买播放权,还播的比网站慢,播放时间也不如视频网站灵活,周播剧凭什么让观众与你一周以后不见不散?

网络周播剧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电视周播剧“守时观看”的弊端,这样,观众不仅愿意买账,还愿意为看更多的剧集买单。因为,周播剧所带动的VIP会员抢先看模式,使得几大视频网站付费用户显著增长。

周播剧这个属于电视的概念,有点被“网络剧”的光芒所掩盖,所以对于周播剧来说,视频网站才是2016年影视剧终端上的最大赢家。

最后说一句,2017年的周播剧,似乎又是一场IP混战,请"保重,别“覆辙”!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