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笔险资举牌落地,紫金财险4亿元拿下华光环能逾5%股权

从2023年险资举牌风格来看,一是多集中在港股上市公司,二是偏爱于基建、新能源等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领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4年首笔险资举牌落地。1月4日,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紫金财险”)披露公告称,1月2日,公司通过协议转让买入华光环能(600475.SH)A股4719.47万股,占该上市公司A股股本5.0012%,触及举牌线。这笔推进一年多的股权交易正式交割完成。

回顾来看,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险资举牌已呈回暖态势,全年累计9次举牌,这一数据在2021年、2022年分别为1次和4次。从举牌风格来看,一是多集中在港股上市公司,二是偏爱于基建、新能源等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领域。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院长王绪瑾向蓝鲸财经记者分析道,保险资金规模较大,从资产和负债相匹配的角度而言,很多寿险产品是长期负债,对应长期资产,需要依靠投资盈利、保值增值的良性循环,举牌依旧是为实现更高投资收益的总目标。长期来看,一个稳健的资本市场要以长期投资为基石,险资举牌符合保险发展的自身规律,也符合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必然会持续下去。

紫金财险已有逾1亿元浮盈

据了解,此笔交易已经推进一年有余。2022年8月,华光环能公告,接控股股东国联集团通知,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资布局结构,为公司未来发展引入战略资源,进一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推动公司持续发展,国联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方式协议转让国联集团持有的不高于华光环能2.36亿股股份,占华光环能总股本不高于25%,转让价格不低于8.7元/股。

2023年11月13日,国联集团确定国调基金二期、紫金财险为公开征集转让的受让方,分别受让国联集团持有华光环能13793万股、4719.47万股股份,对应总股本的14.62%、5%。

(华光环能股权变动情况)

根据相关约定和受让方报价,华光环能最终转让价格确定为8.35元/股,股权受让价款总计15.46亿元,国调基金二期、紫金财险分别出资11.52亿元、3.94亿元。

此次,则是该笔交易的股权交割正式落地。紫金财险亦在公告中提及,若以1月2日华光环能A股收盘价10.63元/股为基准,公司持有华光环能A股市值为5.02亿元,占公司2023年三季度末总资产比例为2.5%。1月4日,华光环能报收11.3元/股,总市值106.6亿元,紫金财险持股对应市值5.33亿元,以此粗略对比交易价和市值,紫金财险已有将超过1亿元的浮盈。

“此次交易将为公司引入重要的战略股东,新进股东方在金融领域、能源领域的资源及投资布局,可促成上市公司产业合作与协同,并为公司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华光环能强调道,“本次权益变动系根据紫金保险发展战略考虑,基于对华光环能未来发展前景及投资价值的认可,以拓展自身的投资业务布局。”

成立于1958年的华光环能,2003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7年6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股权方面,华光环能目前总股本5.59亿股,由国联集团持股72.25%,无锡国联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4%,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在1%以下。

从主营业务来看,华光环能主要围绕环保与能源两大领域开展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资等一体化业务,逐步形成包括锅炉制造等在内的常规能源板块、包括地热开发与运营、光伏电站工程等在内的新能源板块,包括污泥处置、烟气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等在内的市政环保板块以及对外投资板块。

险资举牌持续回暖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险资举牌呈现回暖态势。据蓝鲸财经记者统计,年内险资已累计9次举牌。这一数据在2021年、2022年分别为1次和4次,其中2022年的4次险资举牌中有2例为被动举牌,不涉及险企出资。

这一趋势在去年年初就已有显现。2023年1月,中国人寿(601628.SH)增持并举牌万达信息(300168.SZ),增持完成后,中国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国寿集团合并持股从18.1719%上升至20.3248%。2月,阳光人寿认购港股首程控股配售股份,获配股数为2.53亿股,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6.05%。3月,中国太保(601601.SH)及旗下太保人寿、太保财险、太保健康险同日举牌港股光大环境(0257.HK),持股比例达到5%。

3个月后,长城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浙江交科(002061.SZ)和中原高速(600020.SH)股份,认购股份分别为252.01万股、802.93万股。增持完成后,长城人寿持有浙江交科股份1.31亿股,中原高速1.12亿股,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的5.03%、5%,触发举牌。

从举牌标的来看,不同于早年间险资热衷举牌地产类企业。近两年,险资举牌标的更为分散,多集中在基建、新能源等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领域。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内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环保、能源一直是政策支持的行业”,一位保险机构投资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蓝鲸财经记者分析道,“从险资投资角度来说,作为长期资金与绿色能源及相关基建、技术转型等长期投资具有高度适配性”,前述保险机构资管部门相关人士补充道,“投资绿色能源领域,也是险资支持实体经济、响应绿色投资的表现”。多家险企均通过债券投资计划、资管产品等输送资金至绿色能源、环保基建等相关领域。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注册)规模近1.2万亿元,相比2020年,年均增速近50%。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