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2023年,这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九年,但未来五年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再创新高。”中国气象局陈振林局长在年度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从全球变暖到全球沸腾,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挑战愈发严峻。
2023年12月29日,一年一度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中国气象局发布。绿皮书包括总报告、气候变化的科学新认识、国际气候治理进程、国内政策和行动以及行业和城市应对行动五个部分。
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的中国平均气温还会继续上升。总体来看,增幅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大,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青藏高原、新疆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增温较为明显。极端强降水和重大干旱事件仍呈增加态势。
未来我国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会频频发生,而风险增加的地区几乎全部位于我国东部。这个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后的损失风险也更高。在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要求下,建设安全、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的气候服务保障能力也面临新要求和新机遇。
报告还评估了中国189个城市在2022年的绿色低碳发展情况。评价排名前十的城市多为低碳试点城市,其中深圳和北京的综合指数高居榜首。总体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南方明显高于北方地区。
此外,报告提示,由于近年来的极端高温干旱,以及高耗能产业聚集改变了区域电力供需格局,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对电力不足担忧加剧,但“持续大量投资煤电并不可取,如果一哄而上未来也会带来资产搁浅的风险”。
报告还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统一“双碳”认证制度和国内重点产品领域的碳标识认证体系,不断提升碳标识认证质量,增强碳标识认证帮助破除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
绿皮书联合主编、中国气象局陈振林局长在发布会上说,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和紧迫需求,“报告继续呼吁到2027年实现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早期预警系统的全面普及。”
同为联合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昌林副院长提到,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立足我国实际情况。他说:“坚持独立自主地把握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协调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自2009年开始组织编写气候变化绿皮书,至今已连续推出15部。2023年的气候变化绿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