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丨比亚迪工程院副院长凌和平:800V超充技术过剩 双枪超充更符合国情

这个冬天的极寒气流裹挟下,电动车的补能焦虑又被迅速放大。

这个冬天的极寒气流裹挟下,电动车的补能焦虑又被迅速放大。

12月18日,比亚迪在北京顺义举办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在会上表示,充电一直是新能源用户最关注的痛点,也是比亚迪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重点,如今,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开得更远成为用户的普遍期待,比亚迪也将顺势升级充电技术体系。

“过去十余年,电动车的补能体系一直是在挑战中前行”,凌和平称,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整个行业面临“无充电技术”“无充电标准”“无充电设施”的“三重困境,而作为最早的探索者,比亚迪先后在2008年和2010年推出自研的交流电和直流电接口,并推动行业充电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2011年,国际交、直流充电接口标准正式落地,而比亚迪也作为首批充电标准起草单位,推动国内交、直流充电接口标准制定。不过,由于施工复杂、投资回报周期长、落地速度慢,随后直流充电技术普及遇阻,比亚迪遂投身于交流充电技术创新,并推出业界首个双向逆变式电机控制器。

这项技术打破了电动车对充电站的依赖,并且可以适配全球各地的电压等级,由此衍生出的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更是为家充桩的普及与电动车的推广奠定了基础。2013年,随着10KW立式家用直流充电桩及3.3KW壁挂式交流充电桩相继问世,比亚迪的家用充电解决方案也逐渐成型。

新的问题却又来了。随着电动车的普及,消费者的使用场景逐渐从市内通勤朝着城际通行迈进,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需求也从300公里逐渐攀升到400公里,甚至500公里。凌和平指出,为了突破动力、续航、充电等方面的技术上限,创造更好的用车体验,电动车高压化的技术突破势在必行。

2015年,比亚迪推出行业首个乗用车超800V充电平台,首搭车型为比亚迪唐DM。根据凌和平介绍,当时,市面上的乘用车都是低电压,只有比亚迪是高电压,而时至今日,其他同行才逐渐进入800V高压赛道,比亚迪比行业超前2-3代,但外界却说比亚迪没有800V高压技术,“我们不服。”

此外,从电机、电控、OBC、空调压缩机、到1200V功率器件,比亚迪已经跑通了800V高压技术的自研供应链路。他还援引了一组数据指出,2015年,国内公共直流充电桩中,750V及以上的高压平台占比仅为5%,“市面上的800V高压技术是过剩的,关键是没有足够的800V充电桩。”

对此,比亚迪的方案是通过低压桩破解高压充电问题。从2015年开始,比亚迪相继首创了直流升压充电、电驱升压充电、油冷电驱升压充电技术,截至目前,通过电驱拓扑深度复用,比亚迪的第三代升压技术充电功率已经超过120kW,而融入双枪超充技术之后,最大功率可达230kW。

“现在市面上超过200kW的直流桩占比仅有10%”,凌和平进一步指出,与其去争夺极少数的超充桩,不如想办法利用现有超过百万台的公共快充桩资源,并且,由于市面上仅有2%的公共超充桩电流能达到300A以上,能达到230kW以上的充电功率少之又少,甚至大部分都达不到180kW。

如果说十年前破解充电的关键是升压,他认为随着升压问题被解决,如今提升充电技术的重点则是升流,而双枪超充更符合我国充电市场的国情,可以让闲置的公共快充桩秒变超充桩。

他以腾势N7为例,通过双枪超充,这款车在不依赖800V的情况下,仅用公共桩就可实现15分钟补能350KM,并且在-30℃极寒条件下,以腾势N7为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北方用户冬天也能享受到快充体验。

这背后依托的就是比亚迪首创的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根据凌和平介绍,低温充电时间长、低温下动力受限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但借助自研的这套技术,比亚迪的电池自加热效率可较传统方案提升230%、比同级车型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此外还能实现无感智控,并大幅降低噪音。

从2011年到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爆发式增长,而电动车的使用范围也逐渐向全域拓展。根据比亚迪在现场展示的统计数据,从2020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的新能源销量逐年攀升,今年前10个月,东北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15.36万,相当于去年全年的近2倍。

“这些用户都希望能够享受电动车带来的技术红利”,凌和平称,凭借20年的技术积淀和深厚功底,比亚迪持续创新和研发投入,构建了一套不止于快,不断升级用户的全场景充电体验,真正让用户实现用车无忧,其中,双枪超充适配性很强,可以兼容低压车和高压车,与800V也并不冲突。

本次活动上,凌和平还宣布,比亚迪将开放100余项双枪超充技术,与同行共享补能资源红利。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