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在人们应对气候问题的博弈史上大概会这么写:公元2023年,人们为了减缓气候变化而组织的国际会议上,化石能源首次被写上未来将退出舞台的结局。
在人均碳足迹世界最高的迪拜,这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8)达成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球接近200个缔约方达成一致,将“逐步摆脱化石燃料”写入了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最终协议文本。
“这次大会的决议并不是和化石能源说‘拜拜’,是人们 ‘开始’和化石能源告别。”全程参与大会、负责组织协调政府间谈判的COP28亚洲事务高级顾问高杨对界面新闻这样说。美国指数编制公司MSCI评价道:这标志着能源系统的历史性改变,社会近200年来的主要能源来源将发生转变。
此外,大会达成共识,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两倍、能效提升速度增加一倍,加速减少未配备减排设施的火电,2030年前大幅减少甲烷排放等,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推进转型。
在“转型”这一关键词中,中国扮演了重要角色。
首先在开发新能源的潜力上,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就在中国角的一场边会上说,中国“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全球50%的风电设备、60%的动力电池,80%的光伏设备组件在中国生产,“这使得新能源组件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风能下降了约80%,太阳能降低了约90%,为全球的可再生能源转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样参会的中国环保领域老兵、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说。
同时这种新能源生产能力正在输出海外。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提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电光伏产业的扶持对多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了从“0”到“1”的作用。中国还与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让绿色低碳合作成果惠及更多国家。
“客观来说,我们的排放量是很大;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质性贡献,也可能是最大的。”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对界面新闻说,“对于像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或者世界范围内其他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验其实比美国、欧盟的经验更有价值。”参会期间,许浩收到来自蒙古国参会人员的邀请,希望借助中国的数字技术,商谈当地风能太阳能开发的合作机会。
此外,中美两国在11月份达成的阳光之乡声明,为COP28达成能源转型共识奠定了基础。“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在气候变化行动中达成合作,为气候大会提供了主要方向,”高杨在COP28期间紧跟着中美两国代表团队,“我们观察到,整个谈判过程、以及中美代表的双边交流过程都是非常积极的。”并且大会期间,中国、美国和阿联酋三国在12月2日共同举办了全球第一次甲烷与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峰会,表达了对减少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的决心。
在资金问题上,大会将COP27提出的“损失与损害”基金议题往前推了一步,开幕首日就通过了“损失与损害”基金决议。阿联酋宣布将向该基金投入1亿美元,带动了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加入。这笔资金--相比实际遭受的气象灾害损失仍然非常有限--将为受灾的脆弱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补助。遗憾的是,发达国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兑现不足,缺乏透明度。
这些成果并不意味着这场气候大会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为在气候问题上并没有“胜利”和“失败”可言。对于缓解气候危机,全球行动还有巨大的差距。
史上最热闹大会,400多人召集8万人开会
“COP28是迄今为止最具包容性的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MSCI亚太区ESG与气候业务主管何诗兰(Chitra Hepburn)向界面新闻分享了她此行参会的感受,“有数千场活动在一个巨大的园区中举行,科学家、活跃人士、监管和投资机构的参与程度也比以往任何一届大会都要多。”她谈到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有不同参会代表的视角,而COP28可能是首个规模足以应对这一挑战的会议。
为期两周的COP28其实已经提前准备了一年。高杨告诉界面新闻,COP28大会主席在过去一年中访问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并提前一个月在阿布扎比召开了预备会,召集70多个国家的部长,也就是参与COP大会正式谈判的核心成员提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预期。
据统计,今年COP28约有10万人注册参会,人数是上一届的2倍多,破了历史记录。大会秘书处与主席国出钱解决了欠发达国家和小岛国代表团的交通与住宿。最终在350多万人口的迪拜,COP28负责会议沟通、协调的秘书处和主席国400多人(未包括现场指引等服务人员),组织了最终参会的8万多人完成了13天的讨论。
除了主会场的议题讨论、不同谈判小组的磋商,COP28主席每天约有超过10场双边会议在蓝区(举行气候谈判的会场)进行。进入蓝区的中国代表团包括政府代表、媒体、企业、NGO团体等共有2000多人,参与谈判的代表在后期每天只来得及睡几个小时。其中最繁忙的中国角在大会期间共举办了100多场边会。在向公众开放的绿区,也进行着形式多样的各种论坛、展览、表演、工作坊等。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上一次参加气候大会是在2009年,原本在那一年提出的将全球平均升温幅度较工业革命前限制在2摄氏度内的目标,6年后才落到《巴黎协定》的文本中。“当时的大会令人灰心,还有不少人质疑气候变化是否真的值得讨论,而今年明显感觉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已经达成了。”许浩说。
阿联酋本身也面临极端天气的威胁。今年7、8月份,多个中东地区国家经历了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干旱加剧、气候环境恶化。迪拜夏季超过50摄氏度的高温,使得特斯拉、Polestar极星选择在当地做其电动车的极端气候测试。
开幕前一天,世界气象组织在COP28发布了《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称,2023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摄氏度。2011至2020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上升,使得陆地和海洋温度都创了记录,并急剧加速冰雪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我的感觉是,气候危机的紧迫性越来越强了。大会期间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英国研究机构的临界点报告,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绿色和平中国总负责人袁瑛说。
20年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了“气候临界点”的概念,一旦越过这些临界点所代表的阈值,气候系统将发生巨大且通常不可逆的的变化。12月6日发布的《全球临界点》报告指出,5个气候“临界点”有可能被触发,包括温水珊瑚礁大量死亡、格林兰岛冰盖和南极西部冰盖融化、北大西洋次极地环流的中断,以及一些永久冻土区消失。
据《2011-2020年十年期气候状况》统计,地球冰川每年变薄约1米,这会对数百万人的供水造成长期影响;而南极大陆冰盖在这个十年减少的冰量比上一十年多了75%,将危及低洼沿海地区和国家的生存。
太平洋岛国斐济从1993年以来观察到,该国海平面平均每年增高6毫米。2012年,斐济北部瓦努阿岛的武尼多格洛阿村,是第一个因海水上涨而被迫搬迁的村庄。2017年据媒体报道,斐济计划将40多个村落迁移到高地。气候变化给斐济带来了经济损失、人口迁移、洪水灾害和传染病。
这也使得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是气候大会上最激烈表达淘汰化石能源意愿的代表。“你们有人在谈判中调整一个段落或一个单词(指对化石能源的表述,用“淘汰”还是“减少”或者“加速转型”),而我们的岛屿实际上正在沉没。”绿色和平太平洋地区负责人Shiva Gounden在会上说。
今年的极端天气已经敲醒了更多人的气候意识。我国经历厄尔尼诺带来的高温和极端降水,欧洲南部和北非面临极端高温,去年和今年巴基斯坦连续遭遇洪灾,今年8月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发生百年来致死人数最多的野火,一次次刷新人们对极端气候威力的认知。
极端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加剧。因遭遇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巴拿马运河今年的通航量大幅减少,下调大型集装箱船载运量预计使运河年收入减少1.5-2亿美元。日本预测到2050年,由于气温上升导致的极端暴雨天气,将给其造成7.8万亿日元的损失。为了应对越来越频繁的致命暴雨,日本科学家想动用气象工程改变天气。但人们的科学技术还没到能掌握并影响复杂天气系统的程度,例如美国想要控制飓风的项目也没有达到预期。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22年,高温、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灾害对全球数百万人造成影响,带来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过去7年,美国造成10亿美元以上损失的天气灾害达121起。我国的资料统计,1991年至2020年,中国平均每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2587.3亿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冲击正在累加。
我们距离1.5摄氏度有多远,2摄氏度呢?
如果地球是家大公司,那气候大会可能是这家公司每年要处理的最复杂议题。今年的全球盘点,就是全球汇总2020年以来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然后对比这些努力距离实现《巴黎协定》“2摄氏度以内、尽量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有多远。
“根据联合国2023年的报告,目前全球的减排努力和国家自主贡献(NDC)与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尚不一致,”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指出,在当前的NDC基础上,要在2030年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全球还需要额外20.3-23.9Gt的二氧化碳当量减排—相当于2023年全球碳排放量的一半多(预测2023年全球碳排366亿吨)。
根据MSCI 《净零追踪报告》数据,MSCI 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成分股公司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排放了85.6Gt的二氧化碳当量,要实现1.5℃的温控目标,全球上市公司的排放预算仅剩33.4Gt。
“我们要看到目前行动和目标之间的差距。”袁瑛说,联合国今年9月份发布了一份全球盘点综合报告,相比2010年的预测(到本世纪末升温会达到3.7至4.8摄氏度),基于现有减排举措的预测是升温幅度为2.4-2.6摄氏度。“差距肯定是大的,但并不是说1.5摄氏度就达不到了。我们一定是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她补充说。
要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C以内,首次全球盘点回顾了过去的努力,并给出了未来全面解决路径,覆盖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其中在减缓方面提出:将基础能源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2019年减少43%,到2035年减少60%。
“要实现这一目标会非常艰难,”高杨表示,1.5摄氏度的目标是全球的平均温度,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国家超过了1.5摄氏度升温幅度,不同国家的表现差距巨大。
这在COP28关于化石能源的决议上有所体现。协议文本最终删去了“淘汰化石燃料”的说法,调整为“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转型中摆脱化石燃料,在这关键的10年加快行动,以便在2050年实现与科学相符的净零排放”—这已经是所有国家能达成一致的最大平衡。
“应对气候变化应当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不同国情。在案文磋商阶段,我们注意到不同国家间的分歧,对于财政收入百分之八九十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如果淘汰化石能源,他们应该如何发展?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的反对有的支持,尤其是仍依托化石能源发展经济、自身电力供应都不足的国家是反对淘汰的;欧盟、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到后工业化阶段,强烈支持淘汰;而小岛国则是强烈呼吁淘汰化石能源。”高杨告诉界面新闻。
尽管大会决议强调大幅削减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消费,但也提到过渡性燃料在 “促进能源转型,并确保能源安全”的角色。
为了促进转型,气候资金将发挥重要的平衡和过渡作用,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来加快新能源体系的建设。据预测,为了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到2030年全球每年需筹集4.3万亿美元的气候相关资金,目前的资金缺口也需要填补。
“1.5°C目标机会窗口正在关闭,全球盘点的意义在于帮助各国梳理并认可这种差距,并形成能纠正偏差的具体举措,”商道纵横零碳首席专家曹原对界面新闻评价,“全球盘点奠定了后续各国更新的NDCs(至2035年)的底线,如果未能对齐全球盘点的共识、或被认为缺乏雄心,则面临国际社会的指责,这就是《巴黎协定》下驱动集体行动向1.5°C目标收敛的OKR机制”。NDCs是指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包括温室气体控制目标、适应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
曹原将全球盘点比喻为制定气候行动OKR所需要的“棘轮机制”,即将连续转动或往返运动转变为单向运动,防止逆转,只进不退。“每5年争取能收紧基准一点,保障并逐渐趋近长期目标。全球盘点的表现体现了由国家自主制定目标的机制效率,依然实现了步步收敛的预期,可以称为考验过关。”他说到。
MSCI气候变化投资研究部门执行董事Sylvain Vanston则认为,这次峰会成功达成协议,“证明了多边主义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得益于在联合国气候峰会所取得的进程,公共和私营部门的领袖都对气候风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没有这些峰会,政府和企业便不会有动力去提高气候目标,全球经济脱碳的路线图也不会存在,发展中国家也不会有气候转型所需的框架或资金。”Sylvain Vanston评价称。
参与大会的中国身影
参与COP28的200多个国家向企业发出了一个信息:如果社会要将COP28达成的协议转化为实质行动,企业就必须改变其销售的产品、生产方式或供应商。
华龙集团总裁刘畅今年第二次参加气候大会,他们是中国首家宣布碳中和规划的公务机公司。华龙的App可以让客户查看自己这趟航班的碳排放情况,并在积极采购可持续航空燃油(SAF)。“我在会场看到不同行业企业的气候实践,比如有家做绿色环保食品的企业,我想我们可以更多把这类食品放在我们的绿色环保餐盒里,提供给客户。”刘畅对界面新闻分享参会感受,“很多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有纠结,因为环保举措意味着放弃一部分利润、投入更多成本,但这是大趋势,不如提早布局。”
COP28的绿区初创村中有100多家气候领域技术初创公司,涵盖可持续交通、农业、太阳能等多个领域。创冷科技是一家以无电制冷涂层为核心产品的科技初创公司,在此次COP28大会中,公司创始人之一朱毅豪博士在位于绿区的初创村中展示他们的业务,他告诉界面新闻,“中东是公司的目标市场之一,这次联动中东地区代理商一起参加COP28大会来推动公司的创新技术,还希望做一些商务拓展。”应对中东早晚温差大的环境,他们开发了一款有弹性的涂料,已经在迪拜购物中心和阿布扎比的酋长王宫应用。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高级项目官员陈韵竹则比较关心全球农村地区的能源转型问题。“广大农村买不起新能源设备,需要能够规模化农村新能源市场的创新机制。”他们与人力资源和保护基金会合作,在具有极高太阳能潜力的印度尼西亚开展合作,帮助位于印度尼西亚腹地、地处极具保护价值的森林中的54个农村家庭,为他们提供可再生能源。
腾讯碳中和实验室在大会上发布了低碳技术平台碳LIVE国际版,平台用于对接各类低碳创新技术、机构、客户、媒体和投资者。“不仅是在国内推动平台的工作,也在世界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低碳技术创新,然后找到最好的场景去应用,找到最好的市场,能让这些创新技术更好地发展和商业化。”许浩说。
他参加了比尔盖茨的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公司(BEV)的活动,发现他们投资的一些低碳技术,在中国也有企业在做。比如碳寻计划(投资支持CCUS技术的计划)里有家企业用电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然后加绿氢来制作甲醇、乙二醇、乙醇,再延伸生产出各种塑料或化学材料,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BEV在海外有投这样的公司,我们也选出了类似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争取的,而这样的企业在阿拉伯半岛地区这种日照条件充足的市场,有很合适的发展空间,电解水制氢的成本也更低,还可以与当地的传统油气行业做匹配,帮助转型。”许浩向界面新闻分享,在大会行程中,他们也在跟中东的投资人和马斯达尔城(阿联酋规划中的环保城)开发管委会交流技术落地的可能性。
“除了已经领先的太阳能风能等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低碳技术试验场之一,”许浩认为,“中国从现在到2030年、2040年,可能都会是全球各种低碳技术试点特别活跃的区域。”这次COP28发布了全球低碳创新联盟,腾讯也参与其中,此外还有微软、LinkedIn、西门子、施耐德、麦肯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企业。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则关注到,今年气候大会非常重视健康议题。“很多讨论都自然而然地谈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健康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核心目标。尤其要保护脆弱人群免受气候变化的冲击。”黄存瑞告诉界面新闻,“因此我们要加快适应资金的募集和落地,对可能受影响的国家和人群给予帮助。”
参加完COP28首个健康日活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璐讲述了自己的感受。“这是COP首次围绕气候健康议题展开专门研讨,在会场内外都引发了多方高度关注。有位发言者表示,他的女儿告诉他,不要再只说将气温控制在几度,而要告诉公众气候变化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做出改变可以带来多少健康效益,这一分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COP28上,近120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关于气候与健康的宣言。在付璐看来,出席COP28的卫生部长人数创下纪录、近120个国家签署气候与健康宣言等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气候健康议题,并逐步将认识转化为行动。
COP29、COP30目前确定将分别在阿塞拜疆、巴西举办。2025年巴西举办的COP30大会上,各国将提交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也将是非常重要的应对气候问题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