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间,大北农与傲农生物双双发布公告,大北农与傲农生物控股股东傲农投资签署《投资合作意向协议》,该协议约定,如满足相关条件,大北农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傲农投资不少于51%的股权。
该交易如果能顺利完成,傲农生物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同时,大北农还与傲农生物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协议》,拟通过现金的方式投资或收购傲农生物下属优质资产,拟投资金额将不超过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北农表示,意向协议的有效期为9个月,有效期到期,双方未签订正式协议的,意向协议终止。
“本次意向合作尚处于初步洽商阶段,公司将正式聘请中介机构对相关标的开展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最终的交易价格、交易资产、增资比例、交易条件和方式等将根据审计评估结果并经交易各方协商确定,以各方签署的正式协议为准。”大北农表示。
而几天前,12月8日,傲农生物还公告表示,拟以每家公司股权转让价为1元的价格,转让8家子公司的部分股权给傲农投资。
上述8家子公司全部为亏损资产。傲农生物称,通过本次交易的实施,预计交割完成当年将会增加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不超过3.2亿元人民币,有助于夯实公司资本结构。
此外,这8家标的公司尚欠公司约7.3亿元的往来款。傲农生物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7.3亿元的资金往来净额将被动形成对标的公司的财务资助。
今年以来,傲农生物持续自救。
今年7月12日,傲农生物发布权益变动公告。傲农投资以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5.049%股权转让给漳州金投集团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8.89元/股,转让总价款为39.1亿元。
2023年10月,傲农生物还转让了旗下的生猪育种子公司傲芯生物51%股权,傲农生物表示,通过本次交易的实施,预计公司可获得资金约7.48亿元,预计可产生投资收益超过10亿元。
傲农生物实控人吴有林也通过不断质押、转让股份来偿还债务。
据傲农生物11月17日的公告,傲农投资和傲农生物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吴有林在3个月内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转让不超过1.52亿股傲农生物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17.5%),所获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剩余资金全部用于支持上市公司傲农生物的经营发展。
至11月29日,傲农生物公告,显示傲农投资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4559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2339%)转让给平潭天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8元/股,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3.6472亿元。
傲农生物还提到,此次傲农投资转让股份的资金用途计划为约2.9亿元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融资和其他债务款项,剩余金额扣除本次转让应缴税款后全部用于支持上市公司傲农生物经营发展。
上述转让完成后,傲农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傲农生物比例将下降至40.0182%。
此外,据傲农生物披露,截至2023年11月30日,控股股东傲农投资累计向其提供无偿财务资助约6.4亿元,傲农生物已归还约6.3亿元;实际控制人吴有林累计向傲农生物提供无偿财务资助3850万元,傲农生物已归还3550万元。
多番腾挪后,傲农生物最终也走向易主。公告中,傲农生物表示:“本次傲农投资与大北农集团签署的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如能顺利推进并完成,公司控制权预计将发生变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傲农生物与大北农之间的协议仍存在变数。大北农表示,傲农投资和傲农生物的资产负债规模较大,同时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因此,公司在后续尽职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对公司重大不利的情况,或者交易双方对最终资产和负债的处置方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等情形,则增资傲农投资的交易将可能终止。
数据显示,傲农生物9月末资产总额165.41亿,负债总额高达147.89亿,资产负债率达到89.41%,在行业中仅低于正邦科技;9月末,其货币资金储备已不到3亿,但是其短期负债超过58亿。
而危机就埋在其前期的激进扩张中。2017年上市后,傲农生物出栏生猪量就大幅增长,2020年和2021年,傲农生物的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04.17%和141.10%,到2022年,傲农生物出栏生猪519万头,较2017年增长了近23倍。
但近三年,生猪行业下行,激进扩张也导致了傲农生物大幅亏损。2021年、2022年傲农生物分别亏损了15.20、10.39,合计亏损额为25.59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傲农生物进一步增亏。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51.8亿元,同比下降1.47%;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12.9亿元,同比下降125.22%;对应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约为-14.52亿元,同比下降1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