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冲刺的关键时刻,青岛产业领域再传好消息。
12月10日,在青岛市长见证下,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智能制造(一期)项目首台冰箱下线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首台冰箱下线标志着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正式投产运营。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是海尔集团在国内最大的单笔投资,厂房设备投资达130亿元,计划布局冰箱、洗涤、空调、资源化利用等全产业链“十大工厂”。
上个月初,潍柴方面透露,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正式竣工并具备投产条件。据媒体最新报道,该项目近日已投产。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也是百亿级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可实现年产各类高端大型挖掘设备2.3万台,将填补青岛市在重型机械智能制造领域的空白。
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两大百亿级项目投产,让青岛经济向前有了新引擎,不仅抬升青岛制造的实力,补齐产业短板,带动更多就业,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提升城市的精气神。
1
根据规划,两个项目将为青岛经济数据带来极为客观的增量。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总规划产能2600万台,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家电园区。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400亿元,其中,冰箱智能制造(一期)项目规划了2条生产线,年产能200万台。
这意味着,未来青岛在全球家电领域的地位会得到大幅提升。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50亿元。
当然,这都是设计中的理想状态,具体情况还将取决于全球经济走势以及国内经济大盘变动等因素。
还有,两个项目都是站在制造业的“前沿高点”来谋划的。这也是本轮青岛发展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初衷,用更高的“智造”水平,来提升青岛制造的竞争力。
比较核心的一环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以此为驱动,打造更多的智慧工厂。
早在2015年,工业互联网还远未被人熟知,青岛就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并连续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2020年以来,青岛更以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为目标,全面发力工业互联网发展,并走在了全国前列。
国家认定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青岛有两个上榜,一是卡奥斯COSMOPlat,另一个是柠檬豆工业互联网平台。
所以,无论在认知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青岛对此都极为重视,新项目尽量做到起点高。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内的制造工厂,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互联工厂、灯塔工厂标杆。
项目依托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以高端智能家电产业为基础、数字经济为引擎,建设国内首个人、机、物虚实融合,产品、场景、生态布局完整,研发、制造、应用全程覆盖的“5G+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全产业链+全场景+全生态”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灯塔项目。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的定位中有如下描述——
集成行业领先的整机控制、动力液压、智能互联等多项创新技术,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灯塔工厂。
如此以来,新项目起步就高端,具备竞争优势。
2
超大项目的落地投产,对城市还有两个比较直接的影响,而且都是城市的“痛点”。
一是吸引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只要树起一个龙头项目,以此为中心,招商引资会相对容易。
在首台冰箱下线的同时,在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10个卡奥斯新城智能家电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项目签约。
具体涵盖3个工业互联网项目、7个海尔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囊括智能家电产业的板材原料、精密模具、导热配件、传感器、工业气体、设备物联、包装材料等各链条。
之前,京东方青岛项目也是典型例子。作为京东方布局的全球最大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截至今年9月,京东方所在的西海岸,新型显示产业链重点在谈、在建及投产项目共47个,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
其中,茶谷项目已于今年投产供货背光模组,万达光电拟于12月竣工投产,三利谱偏光片项目正在签约。
第二,帮城市解决就业,吸引人才。
比起前些年,如今城市吸引年轻人的难度降低了不少。不夸张地说,只要产业项目够多,能释放工作机会,加上青岛的城市发展水平,还是能引起年轻人足够兴趣的。
而龙头项目是吸引就业的“主力军”,发挥着关键作用。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达产后,可带动新增就业1.8万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的投产,将带动超2000人就业。早已投产的京东方青岛项目,在岗员工已达9000人。
这两年,青岛年轻人增加较多,大企业贡献很大。
3
客观而言,两个项目从开工到投产,速度相当快。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去年7月动工,今年12月首台冰箱下线,只用了1年5个月。潍柴项目2022年11月2日进场施工,一年时间实现建成投产。
一方面,反映了青岛对新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渴求;另一方面,体现出本届政府抓落地的能力确实很强。
项目谈下来,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推进过程往往千头万绪,牵涉到多部门多领域的审批,只要一个环节卡壳,项目推进就会延后。因此,大项目也是检验“服务型政府”水平的试金石。
重视项目和企业,不能停留在口头承诺和会议文件里,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所谓的营商环境,通过这样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诉说”,要比各种榜单、报道更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