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影视江湖风云大事记

群众在成长,审美在养成,大家会逐渐亮出自己的态度:名导们,我们不反对你们站着把钱挣了,但请拿点硬货出来,好吗?

2016年转眼过去,这一年影视江湖上都发生了哪些热点事件?

说起来,纵观2016年的影视圈,怎一个“热闹”了得!

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这一年影视江湖上的风云大事有哪些?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本次,倾向于盘点从影视圈延展出去引发社会影响或对影视发展本身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纵观2016年的影视圈,怎一个“热闹”。

欲知详情,咱往下看:

1、网剧网大被整改,野蛮生长将终结?

网生内容历经两年的“野蛮生长”后,在今年终于得到了国家的监管。

因有伤风化,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因素被举报,1月中旬,《太子妃升职记》、《心理罪》、《盗墓笔记》以及爆款《上瘾》等热门网剧遭遇下架。之后虽重新上架,但剧中不少情节已被删减。

长期以来,网剧质量参差不齐,尺度大于传统的电影、电视剧,这次 “突袭”后,网剧市场一时人心惶惶。

但广电总局的监管,可谓给网剧从业人员敲响警钟:不能因审查宽松就一味追逐商业利益、只博人眼球,即使没有明确标准也应严格把控尺度,兼顾内容与市场。

网剧之外,11月,涉及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等问题的60多部网大被勒令下架,一夜之间几十部热门电影不见踪迹!影片下线,对片方没有任何通知和征兆,更没留出整改的空间。

虽没有正式颁布针对网络大电影的红头文件,最终如何监管,也没有具体的细则和方案,但广电总局规范野蛮生长的网络影视剧发展的态度始终不变:短平快发展、井喷式增长的网生内容将被纳入监管范围,且在政策上,有将网生内容与传统影视作品审核标准统一的趋势。

网生内容的野蛮生长时代就要结束了。

2、《百鸟朝凤》方励下跪:艺术电影路在何方?

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自5月6日上映,一直以高评分低排片的遭遇让业内扼腕叹息。

5月12日,《百鸟朝凤》出品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跪地痛哭,呼吁院线经理为影片增加排片。

随后,很多院线确实增加了《百鸟朝凤》的排片量,更多影迷前去观看,该片票房也从之前的百万级跃升到8690万。

这场悲情营销,已超出为单部影片说话的意义,今年的《塔洛》、《路边野餐》、《长江图》等片子也险遭“零排片”,让艺术片的生存空间成为热门的社会议题。

可是,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快且粗放,商业属性逐渐增强,而很多商业性不强的艺术电影需要用长线放映来赢得口碑,通过口碑发酵增长票房成绩。

可是,艺术电影与其他电影不同在于,艺术电影的小众性令80后尤其是现在的影院主力军90后对其无感。于是,艺术电影在粗放的商业系统里,除了创作空间,放映空间上也客观上遭到主流商业片的挤压。

但今年,中国第一个艺术院线联盟成立,其工作重心是为国产艺术新片争取排映空间,助推艺术电影在中国茁壮成长。

3、全民围观王宝强离婚:热度盖过奥运会?

自曝家丑的“打开方式”,让王宝强和马蓉的离婚事件,成为2016年年度最轰动的事件之一。

8月14日凌晨,著名演员王宝强一条微博发布离婚声明,将妻子马蓉和自己经纪人宋喆偷情的内幕推到公众面前。随后,网友扒出马蓉嫌弃欺负丈夫,把控财产的证据,一时间,马蓉被千夫所指,成了"当代潘金莲"。

这起离婚案一审时,法院被堵得水泄不通,全国各地媒体同台竞技,更有“热心”群众前来声援。一位明星的家事,闹到全民围观看热闹,吃瓜群众当判官的地步。

审判结果没公开,但王宝强的私事因其公众形象,背后的连锁反应更震惊众人:离婚话题阅读量破90亿,其主演的电影电视作品点击量猛增,新片《大闹天竺》借势成了贺岁档最受瞩目的影片之一。

这桩事的社会影响也是空前,不少律师认为这是一场“具有教学典范的离婚案例”,甚至中央台专门有节目解读王宝强离婚案如何分割财产的问题。

这案子的热度甚至盖过奥运会,引发全民争议,也是空前。

4、央视点名批评天价片酬:“限薪令”怎么落地?

8月,电视剧《如懿传》开机,周迅、霍建华拿走1.5亿元片酬,央视一则新闻点名批评国内演员高片酬,引发社会对“限薪令”的探讨。

广电总局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并出面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

限压明星片酬的问题年年都有人呼吁,上升到政策层面也不是第一回。但这回动静有点大,层次比较高。

引起的争议也是空前:一种认为,演员薪酬高是市场行为,不应行政干预;另一种则认为高片酬导致制作成本失衡,影响作品的质量。业内也提出要采用司法介入、改变税法等综合治理方式,有效治疗高片酬这个顽疾。

高片酬作为中国影视业发展中的副产品,也是时下整个行业高速发展中的问题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否正式实施,“限薪令”的提出都会促使业内理性思考天价片酬及其产业相关问题,进而采取遏制不良现象、提升作品质量的相应措施,让整个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带动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5、主流影视奖套路深,独立影展能否取而代之?

今年9月,金鸡百花电影节因表演类奖项的归属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影帝影后和最佳男配女配的重量级奖项分别被冯绍峰、许晴、李易峰和AB四人瓜分。奖项虽由观众选出,但鉴于几位在演技上的争议,此奖一出,揭短的、调侃的甚至声称要揭露投票黑幕的声音炸了锅。

明星“索奖”、“下双黄蛋”、向“商业化”屈服等负面新闻不断传出,曾真正代表观众评选的公信力的官方主流电影节,似乎越来越不能让观众买账,电影节也成了粉丝评选偶像、看大明星的秀场活动。

现今,重题材轻艺术,重内容轻质量;套路化越来越趋同,商业+粉丝+噱头+主旋律性质成习惯,已成为我国众多主流电影节的发展屏障所在。

越来越多的官方主流电影节被质疑、诟病的时候,不被电影语言规范所缚、不被学术所累、不被政治和商业绑架的新兴独立的电影节带来一种年轻的活力。

这股来自民间的力量,敲响主流电影节式微的警钟,为国产电影市场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显示出了不容小觑的生命力。

6、乔任梁离世引骂战,网络暴力何时休?

9月16日晚,演员乔任梁去世,年仅28岁。许多艺人通过各种方式对乔任梁进行悼念,粉丝们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追思偶像。

然而一场愈演愈烈的骂战在网上展开,这轮骂战中,两名演员和两名导演——赵丽颖、陈乔恩和车径行、杨文军成了牺牲品。

遭到围攻,赵丽颖和陈乔恩是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微博表达哀思。

而车径行和杨文军被围攻,则是因为大家聚焦乔任梁死因时,关于是SM致死还是严重的抑郁症自杀身亡吵成一片,而乔任梁经纪公司的一则声明将他的死因归结为“杨文军,车径行两位导演”的“恶意中伤”,随即引起网友谩骂。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就此发表律师声明,要依法维权。

粉丝们伤及无辜绝不是悼念偶像的正确方式。小则伤害正常的舆论氛围,甚至伤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乔任梁事件始末,也揭开当下娱乐圈的生态一角:艺人表面光鲜背后压力巨大、经纪公司在利益面前忽略对艺人病痛应承担的责任、部分媒体为博眼球而做不负责任的报道、粉丝不理智,吃瓜群众凑热闹……

7、限韩令升级,谁是最大赢家?

今年传得沸沸扬扬的“限韩令”,被透露从9月1日起开始执行,但到9月,大众却发现有韩星参演的影视剧或综艺照常播出,顿觉这可能又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假”消息。

然而,11月底,某亲子类真人秀嘉宾韩星突然下车、某手机品牌代言人由韩星秒变彭于晏,一系列事件加在一起,大家原本以为哑火的“限韩令”开始发威。

全面升级的“限韩令”规定:所有节目内容不要涉及跟韩国有关的任何元素,包括影视剧、艺人、音乐、logo,及其他与韩国文化相关的语言和画面元素等,相关合作要终止或大幅调整。

今年限韩令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中,所有节目与电视剧相关项目都要重新调整,其中参与投资、购买版权、入股韩方的我国公司的损失自不必说,文化产业出口为主的韩国股市也连日下跌。

影响之下,有人提出,韩剧的空窗期之下,受益者是在中国似乎有回暖的日剧,日剧或将兴起。

对中国本土娱乐业来说,跳脱开对韩国娱乐产业的依赖,国产娱乐自食其力,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间,或许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8、《美人私房菜》被腰斩,收视造假怎么治?

12月4日,电视剧《美人私房菜》开播,收视率持续低迷,创下浙江卫视近50年收视率历史新低,开播第3天,传出或将被腰斩的消息,12月11日,被腰斩一事尘埃落定。

早先,《天龙八部》、《等待绽放》、《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等电视剧也因收视率不理想而被腰斩,可这回该剧制片人严从华微博发声,直指《美人私房菜》和浙江卫视都是目前行业中收视率作假的受害者,从而引出收视率关乎卫视品牌和广告商投放力度的腰斩内幕,也引出收视率造假黑幕,一家独大的官方数据源央视-索福瑞也陷入了舆论风暴。

电视台“唯收视论”不可取,但收视率造假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数据带来巨大的利益链,但会使这个产业失去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数据篡改,也错误地传达观众的收视取向和审美取向,引导影视产业向邪路上发展。

通过《美人私房菜》被腰斩这事,揭开收视率造假这个盖子,对未来行业的规范和优胜劣汰的制度也会起关键性作用。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也因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电视剧收视造假的黑色产业链宣战,如果发动电视台、网络平台以及片方甚至观众一起来抵制收视率造假、网络点击量造假,同时,推动建立对数据机构的监管机制,或许也是中国影视行业铲除收视造假“毒瘤”的正道之一。

9、豆瓣“被点名批评”:原来是乌龙?

《中国电影报》12月27日发布题为“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文章,称利用网络作弊技术,可轻易对豆瓣上的影片“刷分”。当夜,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该文,并将标题改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

随即,“《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豆瓣”的消息刷屏,舆论发酵后,网友一边倒地称“豆瓣挺住”;豆瓣创始人阿北解答豆瓣评分谁制定、是否有水军以及怎样解决等问题的旧文被媒体和网友大量转发。

一天之间峰回路转,电影局约谈豆瓣、猫眼的传闻被否认,此外,人民日报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

进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诸如豆瓣、猫眼等一批网站密切对接观众、为观众提供上映新片信息、观影指导和购票服务,在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完善公正的评价体系,搭建愿意接受所有人检视的评分系统,提供专业范围内的作品口碑,才会很快地在更广泛的观众那里激发回响,进而监督市场减少烂片生产,促使中国电影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10、年底名导作品扑街:老炮们哑火了?

2016年,电影市场有所降温。

临近年底,几大名导带上作品强势回来:11月中旬开始,李安《比利·林恩》对上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接下来是张艺谋《长城》,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春节档则集结了周星驰和徐克的《西游伏妖篇》、成龙喜剧《功夫瑜伽》等,令人应接不暇。

大导“混战”,观众瞩目,谁知今年出手的几大导演各自陷入“走下神坛”的怪圈,也纷纷陷入撕逼大战:冯小刚力作《我不是潘金莲》片子好但炒作砸锅,表示自己委屈的张艺谋,其《长城》票房高争议大,王家卫领衔半个娱乐圈“我喜欢”的《摆渡人》则被封“2016年度烂片之首”……大师集体失灵了?

其实,“票房滑坡、逢保必亏、史上最挤、口碑扑街、大片爆发力不足”已成为2016年电影市场的热点词。相较票补力度不足等外在因素,艺术创作上缺少精雕细琢,电影内容和演员演技被反复诟病,口碑滑坡才是市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曾代表中国电影的导演,如今对他们,虽然大众依旧尊重,但市场已失去往日的敬意。

市场变了,大师落伍了;观众变了,迎合不动了。

于是,纵使是几位名导杀进来,口碑也扑街了。

群众在成长,审美在养成,大家会逐渐亮出自己的态度:名导们,我们不反对你们站着把钱挣了,但请拿点硬货出来,好吗?

写在最后

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的狂飙之后,开始了一个减速的过程。

每件大事都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上的现阶段的缩影,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逐一暴露的矛盾,纷纷扰扰,几多争执。

来年光景如何,咱们且走且看。

心怀光明,长路漫漫。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