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忌君
1978年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对当时的年轻人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恢复全国统一高考。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是,1978年全国高考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积压了十多年的人才,在这一年如江鲫飞跃。
19岁的李强,当时是温州瑞安县工具三厂的一个职工,此前这位县城小青年在当地马屿区的机电排灌站上班。
就在恢复高考的这一年,李强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位于宁波的分校农机系,四年之后,当他再回到瑞安小城时,成为了瑞安莘塍区委干事、团区委负责人,也就是从这里,李强开启了自己新的职业生涯。
从温州瑞安到宁波的距离将近300公里,而从山西太原到北京的距离大约500公里,事实上,无论距离再远,也阻挡不了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和李强同一年,山西机床厂第五车间工人石泰峰,拿到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录取通知书,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去北京就是32年——2010年,石泰峰从中央党校副校长的岗位上来到江苏地方工作,担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
1978年,邓小平开始真正主导中国命运,他最新的职务是全国政协主席,在他主持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全国科学大会」上,这个小个子的四川人出人意料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没过多久,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深入人心。
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17岁的宿迁姑娘黄莉新告别家人来到扬州,成为当年江苏农学院机电排灌系机电排灌专业的一名新生;比她年长三岁的李小敏则在这一年从山东莱阳来到了南京,接下来的四年时间,这位年轻人将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度过,他的专业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史。
和李小敏同一年来到南京的还有18岁的宜兴小伙周乃翔,他的目的地是南京建工学院;比黄莉新小一岁三个月的樊金龙则从家乡太仓来到了苏州,他的录取书上印着「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师专」几个字。
知识改变命运,同样,知识也创造财富,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这预示着这个沉默了十多年的国家,开始意识到需要改变一些旧的思想和做法了。
后来,人们把恢复高考后的那几年称作中国改革和开放的发轫期。
事实上,改革以及创新,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国这些年发展的关键词,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的主题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进入了「深改时间」。
2014年,之前已经从重庆市第二大城市万州区的区委书记一职,调任重庆市委秘书长的吴政隆,在这一年担任了重庆市委改革办主任。
此时,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杨岳,在福州「乌山大院」,多次以福州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召开有关深改工作的会议。
由武钢自己培养的技术干部王炯,在2008年离开武钢后,做了三年多的专职全国总工会副书记,随后调任安徽,任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2014年7月,王炯从合肥来到了南京,他的新职务是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在 王燕文 迄今39年的工作经历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南京和扬州度过的。2011年11月,她在扬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任上当选江苏省委常委。此后,她一直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一职。党委宣传系统的工作对她而言并不陌生,在2004年去扬州工作之前,她担任了近三年的南京市委宣传部长。
对于深化改革的内容,管理学学士、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蒋卓庆更愿意从经济的角度去尝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2013年7月,蒋卓庆被任命为上海市副市长,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是其分管的领域。
就在上个月,蒋卓庆来到江苏工作,从上海市副市长、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的职位上,调任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34年前,当18岁的王立科穿上警服,成为辽宁北镇县广宁乡派出所的一位民警时,他自己一定也没想到,自己将在警界会工作如此长的时间。
2013年3月,也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当时已经是辽宁省公安厅副厅长、党委副书记,大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的他,从大连来到了南京,调任江苏省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
两年后,王立科升任江苏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务书记的职务继续保留。
改革能够带来创新,创新也同样需要改革来推进。
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就指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
省委书记李强本次党代会上做的报告中,「创新」成为了第一大高频词。
报告鲜明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
报告还强调,我们追求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包含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在内的「大创新」。
而此次党代会上,亮相的新一届江苏省委常委班子成员的身上,都深深地带有改革和创新的烙印。他们有的受益于我们这个国家的改革政策,有的曾作为主政领导,系统性地推进过当地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有的在「深改时间」来到江苏工作,已经熟悉和了解江苏的发展特点。
未来五年,这十二位将带领江苏开始新的征程。
常委小八卦
2016年,江苏选出了新一届的省委常委,他们包括李强、石泰峰、吴政隆、黄莉新、杨岳、李小敏、王炯、樊金龙、王燕文、蒋卓庆、王立科、周乃翔等12人。其中,李强当选省委书记,副书记为石泰峰、吴政隆
本届省委常委中,60后成为主流了,在十二位常委中,吴政隆、黄莉新、杨岳、王 炯、樊金龙、王燕文、王立科、周乃翔等八位都是60后,其中最年轻的的杨岳,1968年生。
十八大以来,省际间领导干部的交流增多,在本届省委常委名单中,外省籍官员居多,其中只有四位是江苏本土籍官员。有六位常委的履历中显示,他们都一直在江苏扎根工作,而李强、石泰峰、吴政隆、杨岳、王炯、蒋卓庆、王立科等六位来江苏之前,都曾经有过在外省、市或中央工作的经历。
高学历也是本届省委常委的一大亮点,十二位常委中,有三位拿到了博士学位,分别是工学博士黄莉新、杨岳和法学博士李小敏,获得硕士学位的有五位,按学科专业来看,八位是文科专业,四位是理科专业,其中在文科专业中,有五位是工商和经济管理专业的,而四位理科是清一色的工学专业。
在过往工作经历中,组织部长王炯和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都曾有过长期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吴政隆在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有过短暂的办公室主任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