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实体经济,李保芳、唐桥、李秋喜们说过啥?

中国实体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几个核心问题,在酒业身上都沉积多年。酒业或可成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突破口之一。

文 | 云酒团队

近日,由“曹德旺跑了”引出一场关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讨论,各路大咖、专家学者纷纷加入,关注中国实体经济的前途和命运。而酒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一种典型形式,特别是白酒行业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产业,规模大、分布广,与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联系紧密,其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极具分量。

关于实体经济的酒业声音又有哪些?酒业调整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能否产生良性互动?而一个更有价值的命题则是,酒业能否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范本。

关于实体经济,即便是宗庆后、董明珠、曹德旺,一开口也引来无数争议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素有“玻璃大王”之称,关于实体经济困难处境,他说了一番“真心话”,没想到引起轩然大波,先是被质疑“曹德旺要跑路”,继而关于税负高、成本高的“吐槽”又引起多方争论,各大财经头条一时被曹德旺刷屏。

随后加入讨论的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其称90后不愿去实体经济工作,在家里开个网店就能赚钱,“一个月赚一两千不用受约束,不用打考勤,这一代人对整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有隐患的,不仅仅是网店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它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把实体经济的问题引到90后身上,“董小姐”又给自己惹了一堆麻烦,各种质疑纷纷,有人提议她把这个观点与马云分享一下。

宗庆后则认为,实体经济才是创造财富的经济,而造成中国实体经济低迷的原因,第一是高税费,第二是虚拟经济过火,第三是房地产冲击实体经济。“我认为现在实体经济确实困难到这个程度了。我是大企业,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还能承受,对小企业绝对有问题,无法承受就只能关门。”宗庆后所提出的小企业困境,赞同者有之,驳斥者有之,而有些所谓大企业却不“淡定”了:“我们也快承受不住了啊。”

以上几位都是国内的明星级企业家,在实业方面有着辉煌经历和成功经验,即使他们所持的观点,同样饱受争议。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实体经济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上,尽管很多人都明白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实体兴则经济兴,但现实当中往往却是另一种情景。

正如之前有媒体报道,温州一家企业拥有1000多名工人,苦干精算一整年,利润100来万元,而老板妻子在上海买了10套房子,8年后获利3000万元。身处于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家在“逐利”心态的驱使下,下狠心关掉了厂子,脱实向虚搞起了资本运作。

争议背后更多是企业家们的困惑,为什么要做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应该怎么做?

酒行业离答案更近一些?

无论税负压力还是虚拟经济的冲击,酒行业都体会很深,或许正是由于长期如此,酒行业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反而有着更深一层的理解。

就在不久前的2016国酒茅台全国经销商联谊会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表示,实体经济一定是重中之重,要从优势的实体经济身上“挖潜”,其回报远高于新增项目建设。“以茅台为例,如果在2017年增收100亿,那将带来多少利税?这些利税需要多大的投资项目才能实现?又需要多长的回报周期?”李保芳认为,发展实体经济,应当把优势企业挖潜作为关键对待。

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唐桥认为,白酒产业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具有强大发展潜力和长久生命力,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牢牢根植于市场和消费者。在此基础上,白酒产业要实现更高效、更稳健的发展,则需要相关的政策性支持。比如对白酒产业新建和扩建项目在环评、土地、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的支持,对酒类产销市场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等。唐桥希望国家把白酒产业作为支持产业,将“白酒金三角”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葡萄酒是法国的国家战略,白酒为何不能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通过优化国内、国际市场的配套制度,白酒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前景将非常有利。

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认为,按照产业政策的不同来划分,白酒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属于扶持期,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末,由于属于短缺经济,产品供不应求,白酒产业又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不怕坏”三大优势,少数名酒还是国家的重要创汇产品。“这个时期,白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第二阶段属于限制期,即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2001年,国家通过多种税收政策对白酒产业发展加以限制和调控。从1991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国家对白酒产业加税次数共有四次,其中包括1998年白酒广告费不得税前扣除,2001年消费税从价从量双重计征,“一次比一次严厉,而且要么是同类税种中的最高税率,要么是专门针对白酒开征。”

第三个阶段属于宽松期,从2002年到现在,这期间,白酒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白酒“黄金十年”也是在国家宽松的税收环境下实现的。

在李秋喜看来,白酒产业实体经济发展的未来途径,主要体现在农民土地财产化带来的社会购买力升级,以及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和突破。他近日表示,白酒不应再有跨越式发展、大干快上的浮躁,更需要的是自我反思、自我拷问、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解放、自我加压和自我突破。按照这种思路,汾酒必须完成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的看法与各位酒类企业家比较一致:白酒的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都在向着利好方向发展,国家对于白酒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也越来越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国家不仅对白酒投资环境的政策越来越开放,对白酒科研的认可,以及对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较过去也有很大的提高。”

但王延才同时也表示,现行白酒税收政策造成中低档价位白酒的税收成本较高,利润摊薄,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使行业出现竞相追“高”的局面。“中国酒业协会已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多次行业调研,完成了《建议适时取消白酒从量消费税,积极促进行业调整转型》等报告并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可见税收减负对白酒行业的意义不仅是减轻企业压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解放企业调整创新活力,从而迎合大众化消费趋势,为行业发展提速增效。

关于实体经济发展,酒业所给出的答案,首先是积极、自信的态度和良好预期,是对宏观发展环境的肯定和适应,同时要积极争取政策利好政策,打开实体发展的更高平台和空间。

酒业能否成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突破口?

酒业离发展实体经济的答案更近一些,其发展效果也更好一些。进入2016年以来,各大酒企的销售和利润水平显著回升,产业运营情况趋于稳健,包括在传统模式与虚拟经济的结合方面,酒行业均贡献出先进的理念和做法。那么酒业能否成为一个样本,成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突破口呢?

首先,酒业能够覆盖第一、二、三、四产业,对地方经济贡献大,社会效益明显。以酒业为突破口,能够充分体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酒业特别是白酒行业还是传统产业的优秀代表,具有民族文化的符号性意义,具有国际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间,其对发展途径的尝试探索,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借鉴性很强。

另外,中国实体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几个核心问题,在酒业身上都沉积多年。包括高税负问题,在十多年前一度对白酒行业造成重创,部分企业的命运因之发生了重大改变,而经过长期的调整适应,酒行业已经找到了相对有效的化解办法,面对虚拟经济同样如此。名酒企业、传统经销商、终端与电商企业之间曾经矛盾尖锐关系紧张,但经过几年的相互了解融合,现在已经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对各方面均起到了优化提升的作用。酒业曾经遇到过类似问题,并且初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本身确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优秀样本。

国家对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视度很高,决心很强,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便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等表述,无不反映出发展实际经济、支持企业家创业的坚定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实体经济的呵护之心。

而要贯彻中央精神,真正让实体经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关键在于落实执行。无论是降成本、减负担,还是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方面创造有利条件,都需要有具体办法和策略,在逐步尝试中积累经验,广泛推广。在这个问题上,酒行业或是突破口之一。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