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ta
12月21日,罗永浩转发了一条微博,是一位锤子科技粉丝发布了雾霾指数的照片,并@罗永浩 “老罗,做个空气净化器吧!”,随即回复“好,一言为定”。看来,锤子科技也将推出周边产品,做空气净化器。
智能手机市场,是个较为任性的市场,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制造业那种追求一体化量产线的作法,而是肆意的、无规章的去扩充领域影响力。最为典型的就是小米手机,这个以手机发家的企业,妄想牵引着智能手机去营造物联网生态,随即推出了智能家居系列产品,这倒是也能理解,可那些插线板、颈枕、签字笔、毛巾是些什么鬼?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实在是不懂这种不务正业的做法。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手机公司开始不务正业?
事实上,不务正业的作法并非手机行业一家独有。连百年传承富有时代感与技术感的汽车厂商们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宝马这样一个帅气且精致的Boy,竟然还生产了抱枕、毛巾、雨伞、优盘、钱包、杯子等一系列的产品,不止如此,奔驰的衬衫、法拉利的优盘等等产品也让我们大跌眼镜。
手机行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相比其他行业处于更为重要且易攻略的地位,必然是有它的因素影响的。我们知道如今智能手机可操控性越来越强,移动互联在互联网、物联网、甚至是车联网上都处于一个纽扣环节,为了发展后续可壮大的物联网、车联网,移动互联所掌控的越多越有利于未来发展,这是目前手机行业所崇尚的。包括苹果,也不免开始拓展新的产品线,其中就有与手机、手环或是PC端互联控制的战斗型 BB-8 Droid 机器人。
要说杂货铺的佼佼者,索尼实至名归。丰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注定了索尼是不平凡的Boy,旗下产品涉猎种类繁多,并各有造化,不仅仅有数码电子产品、还有诸多影音、游戏内容等等,可以说索尼是一个包括软件、硬件以及丰富的娱乐内容的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Sony即是一种大众化的小众文化。
如果说苹果是个精致专一的,那么索尼就是个百变多样的。虽然比起维持设计一种产品形态比起庞大的生态生产链来说容易的多,但相较于市场后坐力来说,苹果没有索尼这般根深蒂固。简单的说就是,大树若是单靠一条粗壮的根源是不如诸多细小根须扎地来得更坚固、更能抵挡风雨,这也是索尼尽管单个体业务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也依旧强大有力的主要原因。
回归本国,小米发展生态链可以说是“借鉴”索尼的,但也是处于一个望尘莫及的状态。目前小米商城处于发展初期,不似索尼曾经那般具有垄断力量,就连知识产权与制造工艺都处于“易碎”阶段,但性价比与奇异的角度,让其周边产品收揽了不少消费者。
面对手机行业战火越烧越旺,薄弱的增率让行业发展趋近停滞,手机厂商必然需要“另辟新径”,再者,中国如今已达到了消费升级的紧要关口,也就是今年来一直在提的“供给侧改革”,所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手机厂商不务正业,开始杂货铺化。
手机行业杂货铺化,将遭遇哪些挑战呢?
首先是市场竞争。就论智能硬件方面,于此之争的不止一家,譬如小米所推出的包括平衡车、耳机、手环、电视、空气净化器等等,在单个领域里都不是“优等生”,工艺与技术研发是其最大的缺点,所以在高端市场上基本没分,而在中低端上的多种品牌纷争,更容易导致市场被瓜分。譬如最新的VR眼镜,尽管小米性价比确实存在,但对于VR元年火热度从年初烧止年尾来看,小米入局还是太晚,加上国内多方市场攻略此点,连华为都侃侃出了个赠送形式的纸质版VR,所以手机行业需获取市场,占取先机是一点,符合消费者喜好是一点。
其次是打破原有品牌形象。消费者影响是个神奇的东西,当一个产品市场声明大起时,人们认知这个品牌自然而然的想起产品,比如华为手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华为最先发家的是通讯,也不熟知海思芯片;又或是固有的品牌效应让消费者根深蒂固了它的定位,如百事可乐,妄想加入手机大军中,最后却不了了之,其实即便是成功入市,之后还是会被大军掩盖。又像是小米电饭煲,虽然给小米带来了品牌曝光,但给人的感觉更多还是“搞笑”,随后 小米在“小米智能家庭”中选出了“米”和“家”组合成“米家”,发布了小米生态链的新品牌。所以以手机品牌去打造杂货铺时,就必然打破当前固有的品牌形象,将其发展成消费者可接受的多元化。
最后是生态链管理。锤子、小米、魅族可以说并非是个“家底丰厚”的手机厂商,但为何依旧选择杂货化,其实无非是像占领一席地,粗俗点就是:手机占一席、手环占一席…等等,这样所造就的市场影响比起一往无前只造手机来的要大。小格局易转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生产链却成了短板,所以选择商家合作是此类手机厂商的最要出路,但若是发展到最后,众多的供应链会不会“弄巧成拙”反而稀释掉了手机品牌的价值呢?可见构建生态链必然有着品牌独有的特质才可,所以管理生态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易功亏一篑的一个环节。
微信公众号:多少说(duoshaoshuo);转载须征得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