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亚男
“中国音乐的发展是靠许多人的牺牲换来的”,不同于“资本说”或者其他观点,李星宇如是说。周围的环境很吵,有人在喋喋不休,每一秒都有很多人在做着发财梦,但也总是有人在埋头耕耘,偶尔露出水面,又再次深深的潜入海底。
李星宇,一个藏在“鲸鱼马戏团”背后的人,一颗躁动但又虔诚的灵魂。是独立音乐制作人,是声学空间设计师,是戏剧演员,这些身份都是他,但也不是全部的他。这次,他带着“52Hz声音馆”,接受了新观的专访,不能说是首次,却也借着这次机会,近距离走近这个跳动着蓬勃生命力的“52Hz声音馆”,一探究竟。
李星宇
一头鲸鱼游进了马戏团和花花世界
“你们在搜我资料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搜我名字搜不出来什么,我也不想让自己抛头露面”,说到这里李星宇的声音里有一些狡黠。就像他说的,他不想有一个“很傻很二”的艺术家似的正面艺术照,下面写着他的人生,所以他用“鲸鱼马戏团”把自己藏了起来。
鲸鱼是他很喜欢的一种动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每天只出水十几次,展露很短暂的瞬间,然后便继续深潜。于是,他在自己的胳膊上也纹了一头鲸鱼,当胳膊抬起时,鲸鱼是一种往上游的姿态,当他将胳膊垂下时,鲸鱼就又重新开始了下潜。这也是他在时刻地提醒着自己,不忘反思,有困难不要消沉,小小的成就也不至于膨胀。而这份自省和思考也贯穿了整个采访的始终。
李星宇胳膊上的鲸鱼纹身有着独特的寓意
“马戏团”的由来则有意思的多。198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录音工程专业,大学开始组建自己的乐队——SNP小生物;后来和小老虎、独立动画艺术家雷磊组了“嘿乐队”,发行了两张“为了好玩儿”的专辑;是程璧、梁晓雪等人的音乐制作人,也是李志南京欧拉艺术空间的声学空间设计师。此外,戏剧、配乐一个没落下,还发布了《鲸鱼马戏团Vol.1》和《鲸鱼马戏团Vol.2Whisper》两张个人专辑。这些奇特又丰富的人生阅历,就像是一个把所有有趣的东西都丢进去的马戏团,让人听来不舍得眨眼同时又有些艳羡。
李星宇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也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热爱聚会,热爱一群人的天马行空,弹弹吉他唱唱歌的少年时光,他唯一的苦恼也只是来自于某个姑娘。后来,他开始变得沉静,喜欢看书、看展,让自己更多地沉淀下来,也逐渐远离了灯红酒绿和各种聚会。成长仿佛不是某一点的突然到来,而是慢慢地就改变着他思考的方式和他的生活,也因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现在的作息就是12点睡觉,早上7、8点起床,不出去喝酒瞎聊,因为这样的活着才会让我感到希望,不然每天就在昏昏沉沉中度过了。”时代在变,繁华都市灯火通明,凌晨才准备入睡已经变成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选择其实也是无奈,早睡反而成了一种很“酷”的表现。
从李星宇的口中,我们也很容易窥探到很多对音乐有着极致热爱的人的年少时光。十几块钱一张的打口碟,一个月省吃俭用买个几张,而“尖儿货”有可能一个月才能买一张。到了店里直接跟老板说你要听什么类型的音乐,老板直接拿来一摞,“啪”的扔到你跟前,“听吧”。那时候一张专辑李星宇有可能会听上个几十遍,甚至可以把整张专辑的歌曲背下来。
在当今音乐的快速消费时代,很多人都失去了一颗对于音乐的虔诚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李星宇坚持每张专辑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体形式推向市场,这是对于实体专辑的眷恋,是对那个时代情怀的追溯,也是李星宇对于人们可以静心聆听的期愿。
真正的自由是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
李星宇的音乐见证了他的成长,同时也是一种向内的思考,而他从小到大所爱好的音乐和伟大的音乐人们,都给了他创作以及人生的启迪。
中学时期的李星宇特别喜欢Pink Floyd,受他们的影响,他的创作中开始出现关于反战的内容。但那时的他除了觉得战争不好,对于怎么不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借助这些大师的笔触,他慢慢对这些他曾经很懵懂的领域开始有了感知。也正是那些震耳发聩的呐喊,才让他对于现在的“正能量”、“鸡汤”产生了反思。
而谈到他视之为珍宝的音乐创作,他希望自己的创作可以更加自由,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出自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被市场和他人喜好左右。“在音乐上,我绝不妥协,没钱了我可以去接一个配乐,接一个声学设计赚点钱,而不需要妥协我的音乐去赚钱,因为我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李星宇说道。
在这么一个人们都热衷于随大流的社会中还保持着倔强和独立,其实是很多音乐人所缺失的,太急于迎合市场而把自己“缝缝补补”的推出,太过于坚持自我而落得“孤芳自赏”,无数音乐人在这条“选择做怎样的自己”的路上陨落了。
所以李星宇形容自己像是一个海盗,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四处飘荡却心灵宁静。他想做的只是心无旁骛地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性,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却对自己的“顾客”李志心生向往。李星宇将李志视为榜样,因为李志时刻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而什么不要去触碰,而且他也一直在成长。
身边的人来来往往,越长大发现自己就越孤单,曾经也成为过别人瞩目的焦点的李星宇,开始学会慢下自己的脚步。当谈及大学时创作的作品获得了台北大地知音全球华人原创音乐大赛的冠军时,李星宇言语中没有对过往荣誉的留恋,有的只是那段关于台北之行有趣的回忆。
而对于自身的发展,李星宇也沉得住气,一步一个脚印。他希望自己的受众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去发展,而不是一个爆炸式的增长。选秀那种对于一个人的快速消耗和人气的短期高速累积也不是他想要的,人气转瞬即逝,太过于依赖这些东西,它会榨干你的所有,让你变得迷茫,直至成为一具空壳。
“这么多年下来,我认为没有成就是一件好事,这可以让我保持清醒,因为如果你太容易获得成就,你就会迷失”。成功就会带来毁灭也不尽然,但懂得调整自己的步速,不一味的“乘胜追击”,而是适时停下来,对过往及时做出总结,越来越成为音乐人,乃至是一个人可以成功的秘诀。
希望可以有一个地方,让思想驻足
现在的李星宇除了对音乐和声音的研究,更多的将注意力投向了人文和科技领域,正是这些知识帮助他突破了瓶颈,并支撑着他不断地往下探索。“52Hz声音馆”正是基于他的思考而诞生,但起初却没有那么“深刻”的寓意。
“52Hz声音馆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是挺无聊的,因为我买了个录音机,出去玩的时候就拿着到处录,觉得有意思的我都录下来。后来慢慢的我也会在我自己正在经历某种情感或思考的时候把当时周围的声音录下来”,李星宇在谈到“52Hz声音馆”的由来时说道。
李星宇手持便携录音机,在北京的胡同里录音
在雨林中对于人类和自然对立关系的思考,让他的作品中似乎带有一丝环保的意味,但这个观点却被李星宇本人“否认”了。“亚马逊雨林承载着地球三分之一的氧气供给,却正以每天五个足球场的速度消失,而周围建了越来越多的酒店。很多动物的生存由于人类活动而遭遇极大的危机,动物的灭绝带来食物链的断裂,而这混乱的生态链最后将会压倒性地报复到人类自己的身上。所以这哪里是环保,这是人类的自保!”李星宇说。
因此,李星宇希望他的52Hz声音馆可以用他的切身感受,以声音作为连通媒介,去真正地“打到”一些人,但他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起信息接收者的思考,也许正是在这些人中,会产生足以改变这个时代的观念。
而他所拥有的武器,只有声音和音乐。李星宇的作品很特别,他的音乐中很少有歌词,因为现在的信息已经爆炸,每天接收了足够多信息的大脑需要宁静,也需要思考。在这短暂的几分钟或者一张专辑中,不论你得到了治愈还是从中得到了启迪,这些都要比得到一句夸赞更让他开心。“音乐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但是音乐又能给你带来所有”,这是李星宇对于音乐力量的理解。
李星宇团队在亚马逊雨林录音
在最后谈到对于声音博物馆的未来规划时,李星宇告诉记者:“我希望把52Hz声音馆做成一个品牌、一个独立的平台,如果将来它会有一个实体的形式,那一定不是一个博物馆,而是一个Art Museum。我希望在未来可以把我的观念输出给更多的人,也会展开更多的关于政治、历史、文化艺术领域的探索,来立体展现52Hz声音馆。当然,我也希望在未来我们这个品牌可以获得收益,不用依靠外部资金支持就能活下来,我们可以依靠自身的价值实现良好的运转,然后不断做新的、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手记
对于李星宇的初时印象只是他的一个名叫“52Hz声音馆”的项目,但直到采访结束,在听完了他的心路和关于52Hz声音馆的一系列构想之后,才发现“52Hz声音馆”也许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庞大的内容体系还潜藏在未知的水面之下。
其实,现在的音乐行业虽然门庭若市却很急躁,资本希望通过“揠苗助长”的方式将市场“催熟”,却遗忘了音乐行业“亏空”许多年不能急于“进补”,而音乐人看到庞大资本的关注,急于表现自己以求获得关注,却一味向前忘记了思考。所以也许很多时候大家对于音乐行业的失望,正始于摇滚也开始歌颂正能量。
在接下的发布会上,李星宇会公布52Hz声音馆的第一个项目——“亚马逊寻声计划”,并发布自然声专辑“丛林的法则”,届时,会有各行各界的人士跨界聊“丛林的法则”。发布会结束之后,还会有李星宇请来的艺术家和和鲸鱼马戏团带来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