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papi酱为积家拍摄了一支入门级高端腕表的广告,主要目标客户面向30岁上下,事业有成的年轻女白领。这是一向以“低调、大气、轻奢”著称的积家首次邀请网红拍摄品牌广告,而且是一个以搞笑出名的网红。在此前,积家的代言人都是根正苗红的艺人——赵薇、井柏然、克里夫·欧文(Clive Owen)等,papi酱一出,舆论哗然。广告一流出即引发了大规模讨论和转发,吸引流量的目的已经达到,至于变现率,就只有积家自己知道了。
Papi酱走红时间轴
papi酱首次触电,是和朋友霍泥芳一起运营一个叫“TCgirls爱吐槽”的微博,发一些吐槽影视作品、生活中的奇葩的小视频。从她们的运作模式来看,一开始就是奔着走红去的。她们制作的第一个视频吐槽《小时代4》。被粉丝追着骂的papi酱,得到了不少关注度, 深谙越黑越红的道理。
不过很快,papi酱发现,TCgirls爱吐槽的小视频,得到的反响并不稳定。凡是涉及特定圈子(游戏圈,粉丝圈)、社交关系(两性关系)的视频,获得了较大的关注。但变魔术、儿化音的搞笑视频则不幸遇冷。
之后,papi酱开始单飞。得益于早期TCgirls爱吐槽的经验,papi酱的首个大火视频,便是解构两性关系的《男性生存法则第一弹:当你女朋友说没事的时候》。视频既赢得女性的会心一笑,也替男性吐了苦水,收效颇佳。
中间有一段时间,papi酱趁着小咖秀的热潮,陆续发布了几个恶搞视频,收效不佳。由此可见,纯恶搞并非papi酱的强项,而且一个本身自带恶搞属性的人,在一个专门的恶搞平台呈现自己的时候,并不一定会受欢迎。“小咖秀”这个平台本身,卖的就是“反差”效果。一些平素严肃的人如蒋欣、王珞丹等开始搞怪,粉丝好像突然发现了她们隐藏的“逗比属性”一样,奔走相告。而papi酱上小咖秀,就好像小岳岳上相声舞台一样。
直到papi酱回归社交话题,吐槽美女之“作”后,才重拾热度。之后,papi酱陆续推出了毒舌影评,方言系列,男性生存法则系列,热度稳定上升。虽然推出视频多种多样,但不难发现,只要是热度较高的视频,都是与社交相关的内容。
后来就是著名的牵手罗辑思维事件,罗胖把papi酱的首个贴片广告以2200万价格卖出,随后就是papi酱估值3亿的新闻漫天飞,不红也得红了。
Papi酱走红原因分析
1、反差恶搞。凡是长相不错的网红,多少都有偶像包袱,极少数愿意在安全范围内搞笑和逗比,而papi酱则是“放弃治疗”般地不顾形象。她扮演的都是吐槽粗口等抠脚女屌丝的角色,让人看下来觉得很爽。 尤其她被网友称为“低配版苏菲玛索”,这样长相的女孩子愿意放下偶像包袱去恶搞,已经足够吸引眼球。
2、内容引起共鸣。看过papi酱视频的人都知道,她的吐槽很接地气,而且精准、利落,看着让人会心一笑,默念一句“瞎说什么大实话”,完全没有尴尬感,抓到网络吐槽的精髓。三种内容最容易传播:有用的,有趣的,彰显b格的。这三者是递进关系,为什么?很简单,有用的东西我愿意收藏,不一定愿意分享,有趣的我愿意分享,彰显b格的,100%愿意分享。这里所说的b格,指的是“别人眼里的你”,你分享的内容,往往带有你希望别人看到你的样子。而在“有趣”成为稀缺特质的背景下,papi酱的视频显然更容易传播。
3、表演技巧。Papi酱本人是中戏导演系的研究生,深谙演戏之道。但她把那些高大上的姿态收起来,贱兮兮地吐槽,给人感觉真实不做作,表演也恰到好处,一副收起社交面孔关起门来时,内心一千万个os的无语问苍天状。让人很有共鸣,毕竟每个人都有一脸“黑人问号”表情的时候,papi酱通过略夸张的形式将这种情绪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4、放低自我,亲近大众。她的策略是,让自己的形象充满烟火气,录制背景往往是在自己的卧室或客厅,穿着睡衣或家常服,偶尔她的猫还乱入。对于受众来讲,她可能是我们的邻居,可能是一个上班认真下班搞怪的同事,一个一直有点表演天赋的同学,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粘性,显然,这种策略非常成功。本质上讲,她做的就是一种表演艺术,只不过把它包装成了一种远离崇高的去艺术化的状态。本质上讲,这个姑娘是一个语言天赋异禀的人,一个模仿秀达人,一个标准的表演艺术家。虽然她本人用故作粗陋的视频背景和邻里化的表达方式,故意抹掉这些高高在上的特征。
5、抓住了移动端吐槽短视频最早的一波红利。在papi酱之前,网红还限于微博段子手或微博美女,通过搞笑或卖颜值来吸粉。Papi酱是最早一批用短视频来呈现内容的人,故而较早确定了战场。
6、勤奋。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的。不管微信、微博、优酷、乃至B站她都有发视频。作为一个优质创作者,多平台覆盖想不红也难。多平台覆盖很以为简单吗?能坚持重复操作的人并不多。除了独立人格的对白脚本,每个角色有相应的发型、服饰、性格语言,几天才会出一部。她不是她所呈现的逗比,而是一个严谨、务实、有的放矢的人。
在每一段视频的结尾,papi酱都会通过变声软件说出那句自创的slogan,“我是papi酱,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这个句子散发着典型的互联网气息——混杂着自嗨、自嘲以及带有一丝大言不惭般的自我肯定。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这种有实力的“大言不惭”,因而也是一个极佳的传播点。
短视频和直播:内容运营的下一个蓝海
内容,大致分三种:采编、独家、UGC。
采编就是采集别人的内容,进行优化,好处是工作量较小,缺点是内容雷同。
独家,即为原创内容,原创故事、观点、或其他形式的内容。独家内容想要传播,必须具备几个特点:一是标签化,例如papi酱,会让人一提到搞笑视频就想到她;二是持续输出,如果只出一两期,后续输出能力不足,也会很快被大众遗忘。三是及时转型。这一点算是独家内容的最高难度了,如果不转型,受众认为总是那一套,看腻了,也会弃之不顾;如果转型,可能会引来一时的新鲜感,但也会有不少死忠粉认为你变了就不再喜欢。
UGC,即“粉丝创造内容”。目前不少公众号动不动就征集,例如征集你收到过的奇葩礼物,征集不会拍照的男朋友拍的照片,征集减肥前后对比图……“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UGC,基本上都是“小老婆爆料”。
内容还是那些内容,承载内容的平台却开始天翻地覆。依托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直播和短视频已取代微博、FB、INS,成为新的“网红制造机”,这里不是说微博、FB、INS就不传播视频内容,而是,这些老派的网站也在大势所趋之下,纷纷开通了视频功能,饶是如此,在直播时代的全面到来之下,早已失掉“制造网红”的第一战场的宝座。
1、短视频更能活灵活现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社会的百态
短视频和静态的文字相比不同的是,短视频始终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的,内容永远伴随着作者感情的音乐、语调、剧情、文案内容等。内容的喜怒哀乐,很容易就可以在视频中向读者展现,而冰冷的文字除非遇见了很多绝顶高手,否则绝无可能达到这种效果。因此,对于立志于激发读者感情的内容来说,短视频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创作方式。
2、匆忙劳累的人群,更偏爱视听
人们常说现代人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诚然因为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不理想,每时每刻都在摧残着本已经精疲力尽的你。那么这个时候,一部充满感情的视频或许更能打动你。因为面对视频,你不需要总是低头思考,你可以闭目养神,静静地听一下即可,没事的时候瞅两眼也是不错的选择。短视频,迎合了现代人方便的需求。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就传播而言,短视频传播可能要耗费文字不止一倍两倍的功耗,这在2G、3G时代可能都无法想象。但是现在4G已经非常成熟,5G马上就要面世,到处都是WiFi,面对此,不正是短视频传播强有力的资源吗?原来我们为了节省流量,从来不敢打开视频;现在因为4G的快速,加上资费的降价,我们可以任意在地铁、广场、写字楼去看我们想看的内容。
4、创作工具的普及,让视频创作并不是那么艰难
电视台的设备动辄几十上百万,视频剪辑也往往都是资深人士。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的一些低配的软件和工具也能满足一个视频创作者的需求。如果你不打算拍一个好莱坞似的大片,那么现在市面上很多低成本的软件也是可以满足你关于知识技巧视频的制作的。
短视频是未来创作方向,但也对创作者提出了很高要求
1、在内容上需要更垂直
虽然说,设备的低廉化让很多人都可以走上视频创作的征程,但这也意味着成为网红的竞争更加激烈。每一个领域都有大神,专精一门,且越是少有人去做的方面越有可能吸引眼球。这就意味着对于内容线的选择还是需要更垂直,对立志成为网红的人来说,在某个垂直领域的专业度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2、成体系化的内容才更具有生命力
虽然如今大家都很喜欢碎片化的内容,但恶搞的内容固然可以短时间内博得大家一笑,但是笑过以后就不会再记得。同时对于读者知识体系的建立是没有多少益处的。因此,在短视频创作的时候,最好把它当做一本书来创作,由浅入深,让读者感觉到自己通过观赏是可以学到知识的,并且能够建立完整知识框架的。诚然,如果你选择体系化内容创作,你需要接受的考验是,也可能很长时间你的内容都不会引人关注,但一旦积累到一定量时,你的内容就是最有生命力内容。
3、保证内容的持续输出
目前做短视频的人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绝大部分人会在第二期就停止。内容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创新性、体系性,更在于它是否有持续输出的能力。大部分人都是短视型人,做一两期就想爆红,如果坚持了十天半个月还是没有红的迹象就会放弃。做短视频系列首先恐怕应该规划好大的内容框架,一步一步该拍什么都有个大体的方向,这样才能做到持续高产。
有些分析说视频是未来内容创业的蓝海,下一个波峰,这些都没有错。但问题是海确实是蓝的,但你未必掌握游泳的技能。视频从来都很火,就像文字作品永远都能出现爆款一样。Papi酱的火爆是完全个人化的,她真的不可能代表未来的一个模仿方向。与其模仿papi酱的网红模式,还真不如花个十来万去整整容,好歹后者最起码还能落个在淘宝推广包的工作。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