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杨雨曼
界面新闻编辑 | 石一瑛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日晚间,杭州亚运会乒乓球项目全部收官。中国乒乓球队以6金2银1铜的战绩结束亚运征程。
2020东京奥运会两金的马龙和陈梦压阵,以樊振东、王楚钦,孙颖莎和王曼昱组成的Z世代国乒绝对主力,各展风采。
回望上一届亚运会,2018年的雅加达,彼时21岁的樊振东和23岁的朱雨玲分别率领男女队出战,刮起青春风暴。
2018年的雅加达,是樊振东首次问鼎亚运会男单冠军,到了杭州,樊振东和王楚钦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男单决赛,比他更年轻的王楚钦,迎来了自己的九大赛首冠。
2018年的雅加达,19岁的王曼昱在女单决赛上演惊天逆转,在1-3落后的情况下、4-3战胜陈梦,夺得了自己的九大赛首冠。从雅加达到杭州,出生于1999年的王曼昱和出生于2000年的孙颖莎,都在东京加冕团体冠军,先后在休斯顿和德班加冕世乒赛女单冠军,又先后成为了亚运会女单冠军。
2018年的雅加达,男团和男单的压力巨大让樊振东湿疹发作,而如今,在他的身边,王楚钦、孙颖莎和王曼昱,如期成长,国乒的Z世代主力们,剑指巴黎。

- 从“天降紫微星”到领军人物,樊振东只待巴黎
樊振东首次出战亚运会,是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在他2013年以16岁的年纪跻身男队绝对主力之后,2014年的这次亚运会,成为了他和许昕争夺2016年里约奥运会门票的最终战役。
彼时的中国乒乓球男队,由张继科和马龙压阵团体,放手让新人去单打赛场争夺。而在女队,单打名额同样给予了刘诗雯和朱雨玲。
有意思的是,同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P卡的刘诗雯和许昕取得了仁川亚运的男女单打冠军,并最终都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成为了团体的“第三人”。
输掉仁川亚运单打决赛的樊振东和朱雨玲,则一起成为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P卡成员。
到了2018年,男队由当时21岁的樊振东领衔,女队由23岁的朱雨玲压阵,但事实上,当时的国乒女队,已经半步完成更新换代——女队的两张单打名额,归属技术更先进的陈梦,和技术完全男子化发展的王曼昱。
与此同时,在雅加达亚运的名单中,王楚钦和孙颖莎出战团体,还拿到了一张混双门票。
东京奥运的延期,日本队伊藤美诚的崛起,让国乒女队提前完成换代。无法战胜伊藤美诚的丁宁、朱雨玲和刘诗雯,先后退出争夺,孙颖莎和王曼昱提前接班。
而在男队,事实上这些年的超新人,只有樊振东。
雅加达之后,樊振东经历了布达佩斯世乒赛的折戟,又在军运会豪取“四金”强势回归,男子单打世界杯多次卫冕,也经历了东京奥运的洗礼,最终樊振东在东京奥运会之后全面爆发:2021年9月拿下全运会男单冠军,11月休斯顿世乒赛首夺男单冠军,12月WTT世界杯总决赛决赛外战完胜,再到2022年德班世乒赛卫冕男单冠军。
事实上,杭州亚运会已无关樊振东的领军地位。整个巴黎周期至今的四项2000分大赛,樊振东四战全胜。当下,对于26岁的樊振东来说,一切的一切,只剩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单金牌。
相比之下,女队的竞争格局更为复杂,在巴黎周期至今的四项2000分大赛中,王曼昱拿下休斯顿世乒赛女单冠军、陈梦拿到2022年WTT新加坡大满贯,而孙颖莎则获得了2023年WTT新加坡大满贯和德班世乒赛女单金牌。
- 孙颖莎、王楚钦:从小将到绝对主力,从混双到单打
2018年的雅加达,孙颖莎给大众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脸庞圆圆、眼睛圆圆的可爱小女孩。
还没有东京奥运金牌、休斯顿和德班混双冠军,更没有世锦赛女单冠军头衔,不满18岁的孙颖莎代表国乒出战女团、混双两个项目。
孙颖莎在两个项目夺冠,特别是凭借混双的出色表现,“00后”小将的她开始展露头角。一年后的布达佩斯,她与王曼昱携手取得女双冠军,逐渐跟上陈梦、朱雨玲等主力队员的步伐。
东京延期,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孙颖莎,2019年世乒赛女单金牌刘诗雯锁在了混双项目,2019年亚锦赛夺冠帮助孙颖莎,跻身奥运名额的争夺。
鲜少比赛的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让女单的竞争格局变得明确,在陈梦世界排名第一的情况下,中国女队需要对伊藤美诚胜率最高的选手,去守住东京奥运的半区。
在东京奥运会上,孙颖莎完成了这个使命,在单打和团体的比赛中,两次击败新科混双奥运冠军伊藤美诚。

雅加达亚运会后,孙颖莎曾谈到那场女单决赛激励了自己,“看着曼昱和陈梦的竞争,感觉曼昱确实上升得很快,我要向她学习的东西很多,她平时如何刻苦训练我都看得到,能练到现在的实力,也正是她所付出收获的回报。看到她获得冠军,也能激励和促进我,希望我能扎实训练,尽快和她较上劲。”
走到杭州亚运会结束的时刻,孙颖莎和王曼昱的竞争,似乎从那一刻就开始,这五年间互有胜负,一直逼迫着这两个人成长。
9月初的平昌亚锦赛上,王曼昱连夺女团、女单和女双三金,而到了9月底的杭州亚运会,孙颖莎连夺女团、混双和女单三项冠军。
某种程度上,王艺迪在女双和女单赛场连续输掉外战,已经让中国女队的三张奥运门票之争变得局势清晰。
除了已经拿到过奥运女单金牌的陈梦,孙颖莎和王曼昱的最终战场,还是巴黎。
与孙颖莎一起卫冕混双冠军的王楚钦,也在雅加达亚运后实现了蜕变。
2019年世乒赛,王楚钦和马龙一起捧起男双冠军奖杯,他也在2020东京奥运拿到了男队的P卡。
东京奥运会后,许昕退出竞争,“左手赛道”实际只有王楚钦和林高远。
2021年的休斯顿世乒赛和2023年的德班世乒赛,王楚钦和孙颖莎携手两夺混双冠军,而在德班,王楚钦也和樊振东联手,再度赢得世锦赛男双金牌,男单比赛也进入了决赛,基本锁定一张奥运门票。
在杭州的亚运赛场,王楚钦加冕男团、混双、男双和男单的“四冠王”。从雅加达到杭州,王楚钦从那个“打混双的男孩儿”,变成了中国男队不可缺少的左手第一人。
- 亚洲乒坛,悄然生变
本届杭州亚运会,乒乓球赛场最亮眼的新人,当属日本女队15岁的张本美和。
去年的世青赛上,日本女队出生于2008年的张本美和和出生于2004年的木原美悠,双杀中国队的蒯曼和陈熠,包揽女单的金银牌。
在伊藤美诚因没能拿到单打名额退出亚运会之后,张本美和拿到了最后一张亚运5人团体的门票,并在本届亚运会团体赛的淘汰赛阶段,一直出任日本女队的三单,且在女团决赛前保持不败。

在女团决赛比赛中,孙颖莎战胜了早田希娜,陈梦苦战五局、逆转平野美宇,而面对张本美和的,是王曼昱。
在巴黎周期中,王曼昱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前三季保持着绝对的统治力。但因为教练更换、技改,她未能在今年的德班世乒赛完成卫冕。
对自己的处境,王曼昱很清楚,“我想要赢下比赛,不是因为积分或是对手,只是单纯地想去赢。”
和张本美和的这场比赛,王曼昱打得并不容易,对于对手发球的不适应,让王曼昱看上去略有些被动。但王曼昱还是完全发挥了自己,在第四局一度被对手10-5领先的情况下,连续强势得分,最终3-1锁定胜利。
团体赛后的单项赛事部分,国乒的男、女双打项目都遇到了挫折。
9月30日下午率先打响的男双1/4决赛中,林高远/梁靖崑不敌中国台北的林昀儒/庄智渊止步八强,只剩樊振东/王楚钦承担起夺冠重任继续前进。
之后,女双比赛中,孙颖莎/王曼昱先面对来自日本的张本美和/木原美悠。这对日本女双3-1干脆利落地淘汰“海产”组合。稍晚的另一场女双比赛中,印度姐妹更是令新科女双世锦赛冠军组合陈梦/王艺迪陷入被动。
印度组合苏蒂尔塔·慕克吉/艾茜卡·慕克吉的打法极其特殊。
两块球拍,四种胶皮。苏蒂尔塔是一面反胶、一面长胶,而艾茜卡则是一面生胶、一面防弧。
反胶摩擦力强,能制造出高质量的弧圈球;长胶颗粒能改变球的旋转,给对手造成困扰;生胶弹击回球下沉,日本名将伊藤美诚就是生胶的代表人物。
防弧则更是少见,看似和反胶差不多,但回球很沉,能大大降低对手弧圈球的质量。业内人士都表示,“这种胶皮是世界大赛第一次见。”

而中国女队在亚锦赛中的女双组合是陈梦/王曼昱,以及孙颖莎/王艺迪,半个月前的亚锦赛女双1/4决赛中,陈梦/王曼昱3-1战胜了这对印度组合。
但到了亚运会中,打法如此特殊的印度组合让陈梦/王艺迪始终摸不准旋转,频频失分最终导致输掉比赛。
淘汰国乒跻身女双四强的印度组合创造了历史,她们拿到了印度亚运历史上首枚乒乓球女双奖牌。而国乒则因为两场失利首次在亚运女双项目上颗粒无收。
当晚,“女双”、“陈梦王艺迪”、“孙颖莎王曼昱”和“马琳”等词条霸榜微博热搜。
到了10月1日下午,女单半决赛中,王艺迪再次负于日本选手早田希娜,让当晚出战女单决赛的孙颖莎压力巨大。

和雅加达包揽五金相比,国乒在杭州亚运并不算如意。
不过,伴随着这场“中考”完结,眼前就只剩下最终的巴黎奥运会了。
9月初的亚锦赛,马龙拿到了自己这个周期的第一个单项冠军。在9月底的亚运会上又作为三单,帮助中国队卫冕男团冠军。此时,距离马龙首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亚运会并取得男团金牌,已经过去了17年。
事实上,无论是马龙的这17年,还是从雅加达到杭州的这五年,国乒始终如此——老将坚守、主力扛旗,小将成长。
距离樊振东在2013年以16岁年纪杀入主力层,已经10年过去;距离王曼昱和孙颖莎在2018年和2019年先后横空出世,已经四五年的时间,新人未来,只能期待这些中坚力量,扛起万千压力。也仅希望,扛着压力,背负梦想的他们和她们,享受竞技,巴黎圆梦。
10月3日一早,结束亚运征程的国乒大部队,已动身前往兰州参加WTT球星挑战赛,正赛赛程从4日持续到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