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旋丸
导语:微信做的一切都是在诱导用户赶紧拍短视频。
微信从6.5版本更新到6.5.1版本,唯一迭代的功能——可以在朋友圈分享相册中的视频(Andriod版本更新还没见动静),至此断断续续传了一个多月的微信“大视频”功能,终于在浮出水面。
本次更新的具体来说有六大特点:
- 时长从6秒增加为10秒
- 竖版视频,而不是之前的正方形视频
- 从相册中分享视频到朋友圈,不再是之前的实拍实播
- 用户可以从视频的开始和结尾压缩长度,或者平移剪辑条
- 用户可以下载好友分享的视频
- 支持前置摄像头拍摄
这些功能的更新都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微视死了快一年,这次我们要借朋友圈重新征战短视频领域了。
我们稍微解释下这样说的道理,微信之前的6秒视频是实拍实播,用户不能进行任何编辑,所以就存在一个天然的BUG,用户拍成的视频是为了记录当下美或者感动的瞬间,在操作时间短、环境不可控的情况下,往往拍出来的效果画质模糊,自然不会发在朋友圈。
而此次更新,允许用户从相册中选取视频,并进行编辑,像素加特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之前的问题;此外,前置拍摄功能,则无疑是哪些天天搔首弄姿的网红、饭前必要拍照美食党们一大福音,此后你看到大量此类自拍和美食视频,请不要大惊小怪。微信做的一切都是在诱导用户赶紧拍短视频。
消失的微视,换个马甲成了“大视频”
回到短视频领域大战正酣的2013年,微视在当年的9月28日上线IOS版,一开始主打8秒的极短视频。接近一个月之后,2013年10月22日,微视上线了Android版。
微视早起的运营策略主打明星和大量KOL,希望在头部用户的带动下,带动普通用户参与。
在14年春节投入大量广告后,效果立竿见影,用户数量暴增至4500万(同期美拍用户达到一亿),不过随着广告投入的下滑,用户数据也随之下降。期间大量用户反映视频在拍摄和播放时体验不佳,视频优化做的很一般。为应对这种颓势,微视团队在14年6月份推出了MV和滤镜效果。不过在前有在“颜值经济”侵淫已久的美拍狂吸眼球,后有新浪微博力挺的“秒拍”虎视眈眈下,微视这种没有差异化,又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在15年3月份正式宣告死亡。
微视没有在腾讯给得起的时间内成为亿万级产品,也丧失了微信、手机QQ、应用宝等更多腾讯系产品通过功能插件、社交分享等流量带动的机会,末了,遗憾退出了短视频大战。
这次更新的“大视频”可以看出腾讯也是蛮粗暴的,直接内嵌在坐拥8亿用户的微信里,通过产品功能的引导,触发用户拍摄和上传短视频。
截胡秒拍、美拍等短视频平台
之前“微视“死的时候,其实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短视频领域变现的担忧,毕竟像腾讯这样的巨头做不好,还能指望别的平台?不过16年的光景或许会给当年的短视频玩家产生困惑。
首先来看看来看看当年的那些玩家,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于今年11、21日获得5亿美元的E轮融资,创下了国内移动视频行业的单轮融资金额最高纪录;而拥有3亿小镇青年的快手,据悉已经获得了传媒教父黎瑞刚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至于估值,快手CEO宿华在某论坛直接驳斥主持人“请不要称我们为独角兽,因为早在几年前,我们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人民币了”,有钱真任性;美拍则更不用说了,12、15号母公司美图即将在港交所上市,按照此前公布的IPO详情,美图公司将在全球发售5.74亿股股份,每股发行价间于8.50港元至9.60港元,融资金额为48亿-55亿港元,将成为继腾讯公司之后,在香港最大互联网IPO,整体估值高达52亿美元。
再来看看内容平台上动辄 10亿人民币元的巨额补贴:早在去年底,秒拍与微博宣布投入1亿美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打造出国内比肩 “YouTube+Twitter+Instagram”的综合性短视频社交平台;2016年9月,今日头条宣布投入10亿补贴给平台上的短视频创作者,同时给予每一条优质原创短视频至少10万次加权推荐; 2016年11月,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完成5亿美金E轮融资,将在移动视频领域投入10亿元,完成移动视频领域的投资布局、用户分成和内容引进。
现阶段,短视频成了香饽饽,所以腾讯没有理由不进入这一领域。
作为封闭圈子微信,一旦开放短视频这一入口,显然对秒拍、美拍、快手们会产生巨大的冲击,目前来看微信并没限制这些平台将短视频分享到微信中,这对之前单纯的链接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善,没错,你可以直接上传视频了将其它平台上的视频保存在本地,而后可以直接上传)。
这是一下科技创始人兼CEO韩坤在微信更新后的一次小尝试,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视频的右上角赫然印着秒拍logo的水印,不要以为还是穿越到了微博,往后一段时间,你将看到更多这样的短视频内容。
一向以克制、简洁著称的微信团队,会允许自己的地盘出现其他家的视频?我不知道此后微信会不会做技术上的升级,去规避这种展现方式,不过可以肯定,微信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丰富视频的种类,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培养用户在朋友圈观看视频的习惯,而后激发用户主动上传视频,完成封闭圈子的自循环。
如果你可以在微信里进行聊天、工作、娱乐休闲、购物等日常生活,我想你大概不必为了记录某个难忘的瞬间,再去下载美拍、秒拍、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毕竟普通用户的原始需求,在于向朋友展示自己的生活,而微信则是社交关系链最后的沉淀池。
具体到秒拍,背靠微博这颗大树,拥有丰富的明星资源,这也就难怪,像贾乃亮夫妇、柳岩、范冰冰等明星大V长期占据热搜榜,为明星与粉丝联手共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秒拍还促生了很多PGC、UGC用户,并通过独有的创作者培养机制增加视频内容的质量和丰富度,现在已经成为国内优质短视频聚集地。另外,秒拍与同公司的小咖秀、一直播三款产品形成生态矩阵,分别满足用户观看、创作、沟通的需求,为秒拍用户忠诚度培养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明星们大多数短视频都或多或少参杂着商业的因素,很容易折损用户参与度,如何使用这把双刃剑,相信是各短视频平台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而微信这种半封闭的社交圈,之前是缺少短视频的工具,现在在功能和来源上都做了优化,内容丰富度有望迎来井喷,最重要的是,满足了用户参与感,继而触动用户自发上传视频,完成自循环。
或许你会说,目前微信并没有自带滤镜特效等功能,那美拍这种工具属性较强的短视频平台,不会受到影响我只想说,参照之前微视的套路,上线这个功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美颜工具类产品比如:“足记”、“脸萌”等的好日子或许都也快到头了。
让用户在盆友圈观看视频,除了截流秒拍、美拍、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外,微信最终极的目的还在于抢占用户时间和提升用户的ARPU 值。
据艾瑞数据对中国移动app占用用户时长的统计,可以看出微信已经牢牢占据榜首,不过腾讯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毕竟总比让用户呆在其它的平台要好,无论怎样,留下用户,就意味着更大的变现机会。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都是耍流氓,占了用户的时间,当然要把商业价值最大化。
翻看腾讯公布的Q3 季度财报,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判断:
1、腾讯的营收支柱依然是网络游戏,但游戏收入在今年腾讯三个季度中增长已显示出相对缓慢,甚至占总收入比在最近两个季度里连续下降,并降至50%以下。
2、效果广告持续发力,从上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进入2016年之后,效果广告有显著的提升,连续三个季度远高于品牌展示广告。
具体分析下效果广告,三季度收入增长83%至人民币43.68亿元,主要由于来自微信朋友圈、腾讯移动端新闻应用及微信公众账号广告收入的贡献,联系当下微信朋友圈营销及公众号的关注度,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不过同为社交巨头的Facebook,据最新公布的 Q3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为70.11亿美元,来自于广告业务的营收为68.16亿美元,其中移动广告业务的营收在总广告营收中所占比例约为84%。在效果广告层面上,腾讯还得多向 facebook学习。
而这一次大视频的推出,一方面有利于培养用户的关注度;另外将极大提高视频广告的打开率。读娱君认为腾讯是在一步一步给用户下套,正确使用褥“羊毛”打法。但这次腾讯能否断了其它短视频的财路?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本文属读娱原创,转载请注明,微信ID:hanguoxingy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