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银行乡镇网点覆盖率达98%

2023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

界面新闻 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普惠群体具有相对脆弱性和敏感性,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尤为重要。”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参加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时表示,要强化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学金融用金融。

刘国强表示,多年来,普惠金融发展在中国取得积极成效。一是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渠道丰富,全国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目前,银行乡镇网点覆盖率达98%,基础支付服务村级覆盖率超99%。二是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效提升。2023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到6025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1/3、活跃经营主体的1/2。涉农贷款余额54.98万亿元,增速连续20个月高于各项贷款。三是金融服务成本不断降低。2023年8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8%,较2018年末下降1.7个百分点。普惠覆盖面扩大,可得性提升,成本下降,都是比较明显的。

刘国强认为,当前,普惠金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为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民营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协调,提振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活力。要强化商业银行服务能力建设,发挥好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作用,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夯实涉农金融服务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既是普惠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也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要强化粮食安全金融支撑,助力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聚焦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效。持续探索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运用,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与经济社会各类场景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四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注重普惠金融安全发展。普惠群体具有相对脆弱性和敏感性,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尤为重要。要强化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学金融用金融。要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报告》提出,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但现有的金融体系对于满足乡村主体的多种金融需求、形成市场的良性竞争等还有很多困难。

《报告》建议,建立“双重目标”的乡村金融生态。对乡村“双重目标”金融机构进行法律认定并差异化监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识别真正有“真正目标”性质的金融机构,对于包含“社会责任”使命的金融机构,对其发展给予更包容的态度,在普惠金融试验区探索乡村金融机构实现双重目标的路径,制定财税等配套政策鼓励此类机构发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