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9月22日,在2023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节奏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跟随,中国货币政策更具自主性。
他表示,相较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的大幅度变化,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稳健的,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上都相对审慎,货币政策总体在合理区间。
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9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据悉,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王一鸣提到,美联储开始加息后,包括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但中国央行没有跟随加息,还是适度的降息。
“七天逆回购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都在适度下调,贷款利率降到了历史比较低的水平,这也是基于中国现在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做的自主决策。另外在人民币汇率上也在继续推进市场化,汇率弹性也在进一步增强。”
7月27日,美联储公布7月利率决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5.25%-5.50%,此次加息之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升至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自2022年3月美国开启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11次,共加息525个基点。
王一鸣指出:“美联储这一轮加息是过去14年最陡峭也是最激进的一次加息,这种短期的加息带来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有巨大的外溢效应。”
关于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他提出了五点看法。
第一,资本大量回流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的巨大压力,从而带来汇率贬值,对基本面比较脆弱的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第二,新兴市场为了防范资本外流及应对国内的通胀,也会跟随采取比较激进的加息政策,这样在疫情冲击之后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又会增大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压力。
第三,美元升值带来了新兴市场债务规模的膨胀和债务成本迅速上升,也在孕育或已经导致了一些结构比较脆弱的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
第四,美联储激进的加息也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情绪、市场预期的变化,对新兴市场的股市、债市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美联储这种激进调整造成了其他发达经济体跟随的货币政策调整,普遍造成了对需求的抑制。这样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也会有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美联储加息外溢效应会不会持续?
王一鸣认为,资本回流美国的态势还在继续,外部资金向美国的流入并没有改变,美元尽管短期在加息,但是金融市场条件甚至比疫情前还宽松。
“这种加息对通胀或者说核心通胀的抑制作用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出来,就形成了一种不对称,也就是说美国金融市场条件是相对宽松的,而其他经济体随着美元加息跟随加息,他们的金融市场条件是收紧的,这种不对称使得外溢效应还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