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海关总署周四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8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8.8%,降幅较上月收窄5.7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7.3%,降幅比上月收窄5.1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均好于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8月,出口同比下降9.5%,进口下降8.0%。
出口方面,分析师表示,海外经济动能依然较弱,外需压力仍在,因此出口延续负增长。不过,从8月起,去年同期基数开始走低,出口增速跌幅或进入收窄阶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周三发布报告称,8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3%,连续两个月环比回升,但仍不及荣枯线,说明全球经济呈现弱势修复态势,需求收缩压力仍然存在。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从可比国家看,8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8.4%,越南出口下降7.6%。国内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下,且弱于季节性。综合各项因素,显示8月出口动能偏弱。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也表示,欧、美制造业PMI偏弱,意味着外需尚未得到明显改善,再加上国内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交货速度,8月出口延续负增长。不过,从8月起,去年同期基数开始走低,出口增速跌幅或进入收窄阶段。
8月,我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东南亚联盟和欧盟,其中,对美出口同比下降9.5%,对东盟出口下降13.3%,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19.6%。
主要出口商品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2.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同比下降18.2%,集成电路同比下降4.6%。不过,汽车出口表现依然较好,8月,汽车(包含底盘)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2%。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表示,随着一些贸易新规推进生效,比如8月22日中国和南非签署关于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意向书,叠加人民币汇率走低,这将在一定程度增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
进口虽然依旧是负增长,但是分析师表示,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市场信心有所回暖,进口需求有所修复。另外,大宗商品量价齐升,推动整体进口降幅收窄。
主要进口商品中,按大类分,农产品进口金额同比下降7.9%,包含汽车、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在内的机电产品进口金额同比下降9.5%。不过,大宗商品进口普遍回升,其中,原油进口金额同比增长0.5%,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金额同比增长6.3%。
张静静指出,8月中旬以来工业生产有所企稳,但需求端表现依旧分化,地产和汽车消费降温,服务型消费偏强。整体而言,国内需求难言乐观依然是制约进口增速的重要原因,短期内进口增速可能仍然承压。
此外,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指出,一些进口管制政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口增速形成压制。比如,海关总署宣布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自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未等到认证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在7月24日政治局会议释放明确稳增长信号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出台,带动市场预期持续好转,而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国内经济复苏动能也有望转强,这将提振进口需求边际回升。
“这一点在8月已有迹象,预计9月将持续显现。同时,去年9月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行,而需求预期回暖有望带动今年9月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行,进而推动同比继续回升。”王青说。他表示,综合价格和需求两方面因素,9月进口金额同比增速有望收窄至-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