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与隐匿:抗艾志愿者浮生录

生活从来都比小说更扑朔迷离。

采写:刘姝媚

责编:王炳乾

你即将看到的这些人物故事,有着小说或者电影里常见的开头。主人公是同性恋者、性工作者这类边缘群体,因为某种际遇走上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路子,最终罹患艾滋病,孤身游荡于灯红酒绿......

在城市里,这样的迷失与愤怒太多了。但生活从来都比小说更复杂迷离。当单薄的个体与更多境遇坎坷之人交会时,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应。这种效应寓意美好,又因着人心复杂略显扑朔迷离。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一年一次的镁光灯将隐匿的艾滋病感染者和高危人群重新推入公众视野。省卫计委和市疾控中心先后发布数据,今年全省艾滋病死亡人数达1.5万,广深莞占据新增患者高地。深圳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900例,其中58.6%经男男同性传播。

故事展示着世界的隐秘角落和人心深处的底色。它们也许难以被察觉乃至被体谅,但这就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如果你读完夜不能寐,不妨庆幸,它们不是你生活中的那一部分。或许你也将愿意给这些特殊人群更多注视。

孤独闪耀的星

四周黑茫茫,明明什么东西都没有,为什么总感觉身体被压着,喘不过气来......

在距离老家2000公里外的深圳,陈明再次被惊醒。这个梦从小做到大,以致于让他在四十多年里对睡眠充满畏惧感,每天只能睡着两三个小时。

梦跟那段抹不掉的记忆有关。北方,凌晨两三点的大街,橘黄色的路灯将他瘦小的身影投射在雪地里。他三四岁大,跟父母走散,一人走了一天一夜,也不害怕。

这个无畏的身影在之后四十年的颠簸命运中不断被强化,烙印成不愿与人亲近又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即便养父母待他不薄,陈明也未曾获得依靠感。最深的印象是在一个下大雨要赶考的早晨睡过头了,看了眼仍在熟睡的养父母,他自己拿一块塑料布遮住头,踩着稀泥巴跑向三里外的学校。到那里,考试已经开始半小时。

相似的经历,陈明在之后在与很多MSM(男男性接触者)的相识中听到。颠簸坎坷的过往造就了这个群体敏感孤独的性格特征。陈明曾听一位朋友说,人在出生时是中性的,之后性取向偏向哪一方取决于经历的人事。他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它合理地解释了MSM群体存在的合理性。

但当他们被冲散入人群洪流中,就只是浩渺夜空中零碎的明星,孤独闪耀。

陈明的性启蒙是从一位带他到处玩的哥哥开始的。那段新鲜而刺激的旅程给了他短暂的安全感,让他从此青睐健硕成熟的男性,直至在一次意外中被感染艾滋病毒。

258沉浮

2010年,陈明来到深圳,认识了258彩虹工作组(简称258)。

这个在2002年由一批MSM自发组成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给了陈明还有很多漂泊的MSM集体感。特殊的性经历让这部分人面临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脆弱敏感的性格又让他们不愿轻易向外界求助。圈内人的志愿组织成为最具安全感的求助角落。

陈明在258做了检测,并成为它的一名志愿者。彼时的258正处于巅峰,在圈子里无人不晓。它刚从松散的个人组织转为“正规军”,由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为MSM艾滋病感染高危群体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其创始人卡其被授予“深圳市五星级义工”荣誉。同样敏感脆弱的过往让志愿者与被帮助者之间有着不需言明的默契,而这种优势是极力想推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府所不具备的。

很多个下班的黄昏时分,陈明会和其他志愿者从龙岗、宝安、坂田等偏远之地汇聚到位于中心区的办公室,带上安全套、宣传册和检测仪器,然后潜入进酒吧、桑拿店、公园等MSM场所。直至深夜,再拖着疲惫仍兴奋的身子作散。

在那些场所里,陈明遇到很多跟他一样境遇坎坷的圈内人。有一位老板,在确诊感染艾滋病毒后以为自己时日不长,放弃店铺去酒吧做Money Boy(有偿性服务男性),想在离世前给家人攒更多钱。这让陈明不甚唏嘘。当他告诉对方自己也是感染者后,那位老板恍然大悟,原来只要积极治疗还是可以正常生活。

卡其记得2010年跟几位艾滋病感染者共餐的场景,当时圆桌上的七八样菜每样菜都摆了一副公筷。事实上,当时的他已经对病毒传染途径十分清楚,知道共餐不会传染。这位长沙伢子想用轻松的语气化解尴尬,“摆这么多筷子干嘛,我不用公筷。”没想到话音刚落,好几个感染者的眼泪就掉了下来。能有一个非感染这么理解和接纳他们,很不容易。

这次经历对卡其产生的震撼很大,让他明白有时候一个细微的动作就能化解障碍,传达平等与尊重。他曾陪一个孩子去领HIV检测结果。知道被感染后,那个孩子在趴在他肩上,泪水打湿了他的大半个胸脯。事后,一位朋友问他当时怕不怕。其实他知道眼泪是携带病毒的,但携带的量不多,再加上他确定自己的接触部位没有伤口。更重要的是,如果在那种情境下推开孩子,无疑会造成二次伤害。

258帮助了相当一部分MSM人群。卡其透露的数据显示,每年在258参与HIV检测的人数达4000人以上。也可以从2014年前往某大型企业的一场外展得到印证。当时,市疾控中心派了两辆大巴才把百余名热情洋溢的MSM志愿者遣送完,他们多是接受过258帮助的MSM和艾滋病感染者。

258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共有500多人,但到现在,依旧活跃的只有一两百人。卡其会怀念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那些人。谈话间,他会不时走向照片墙,向记者介绍早年的照片。在那些略微泛黄的照片里,他和几位核心成员携手而立,模样青涩,满是朝气。

浮游者与稻草

从258的办公室乘电梯下7楼,就到了另一艾滋病防治关爱工作组,深圳泓慈关爱女性服务中心。

下午两点,一声清脆的“领导在吗”从门外传进来,说话者听上去心情欢愉。话中的领导指的是唐唐,泓慈创办者。此时,他正外出吃午饭。

进来的是阿玲,一位四十出头的女性。见到陌生人在,她的眼神透出些许防备。茶几上摆着厚厚的文档,“领导不在的话,我先帮着整理检测结果。”

阿玲看上去对泓慈很熟悉,随时可以找到事做。她边忙活边絮叨,好几个星期没参加外展了,希望下次的活动快些来。她现在处于赋闲状态,丈夫的事业足以支撑一家人的富足生活,不再需要她出去工作。泓慈的志愿活动成了阿玲最主要的精神寄托。

阿玲最早接受泓慈帮助的女性之一。2010年的她,为多挣钱补贴家用,白天在家居城卖床上用品,晚上去娱乐场所当店长。那是一段她不愿提及的过往,见证了太多的辛酸苦难。很多女孩从外地来城市打工,被所谓的“男友”骗进娱乐场所。还有的女孩染上毒瘾,被毒霸控制,只能靠出卖肉体获取毒资。坐台所得大多直接从老板账户转向“男友”和毒霸,她们是赚钱工具,直至染病无法工作,再被抛弃。

被抛弃的女孩们成为城市里无依无靠的漂泊者。这成为泓慈诞生的原因。跟258一样依托于市疾控中心的技术支持,泓慈为娱乐场所的高危女性提供性病、丙肝、艾滋病的免费检测和转介治疗。这是她们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稻草。

从泓慈领取艾滋病防治宣传册和避孕套后,等候检测的女性(受访者供图)

2010年,成立伊始的泓慈到阿玲所在的场所做外展。怜惜女孩的阿玲成为同伴教育员,协助泓慈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要知道,在这之前,没人知道可以光明正大去医院免费治疗性病甚至是艾滋病。泓慈一时间成为很多女性服务工作者心中的神明。

许多跟阿玲一样接受过泓慈帮助的女性在“上岸”(脱离性服务行业)后成为泓慈的志愿者。拿着安全套和宣传册再回到这些曾埋没她们青春的场所时,内心自然五味杂陈。不过相比常人,她们可以用更感同身受的谈资去规劝和抚慰后来者。

精明的公益人

唐唐回来了。

相比公益人,他身上的生意人气息更胜一筹。语速飞快,目光精明,能很快捕捉到交谈者的心思,并把谈话引向他所青睐的方向。不过,相比一些常把官话套话挂嘴边的公益人士,生意人气质又让他多了几分质朴与坦诚。

譬如,在回顾工作经历时,唐唐能很坦诚地说自己在九十年代做过中介。“中介”对于混社会的人来说是个不需言明的代词,其服务对象指向劳务市场上懵懂无知的打工妹。“给工厂介绍一个200块,夜总会介绍一个500块。”

多年混迹娱乐场所的经验为唐唐之后展开志愿工作做了铺垫。事实上,那时候的他就已经在黑白两道游刃有余。在深圳各个行业的亲人朋友为他舒展拳脚提供了资源。娱乐场所的老板巴结他的原因之一是他有亲戚在强力部门,出了事要找他捞人。

唐唐的生意头脑也在那时候被启发。2005年,有人找到正在做义工的唐唐。来者是市疾控中心的人,在寻觅能打入娱乐场所、下沉艾滋病防治宣传的志愿者,唐唐成为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盘活之前做中介时积累的场所资源,他的志愿工作如鱼得水。也是在那时候,他开始留意艾滋病防控工作对安全套、润滑剂等预防艾滋病用品的大量需求,并在之后的2007注册了现在的安全套公司。

熟识的场所老板同意唐唐和志愿者进入,而怎么跟那些女性打交道、让她们坐下来听讲座并参加检测则是个策略活。唐唐深谙的交际手腕再度发挥作用。他让志愿者先跟各个场所的店堂经理打点好关系,方式无外乎时常送送礼。如此一来,把店堂经理培养成泓慈的同伴教育员,继续上文中阿玲所做的工作,再往下深入就轻松多了。

当店堂经理把女孩们带到休息室后,唐唐会让志愿者发放雨伞、头绳、纸巾这样的小礼品。多数女孩在收到这样的礼物后会很开心,阿玲用“如阳光照入阴暗般”来形容这些礼物带来的慰藉。一回生二回熟,信任建立起来后,一些女孩和唐唐成为了无话不谈朋友。一条艾滋病防治通道就此在边缘地带铺成。

从泓慈领取艾滋病防治宣传册和避孕套后,等候检测的女性(受访者供图)

唐唐特殊的工作经历、人脉资源和交际手腕,注定了泓慈模式难以被复制。如今,泓慈的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市600多个场所,并在广州和江门地区成立了工作组,很多得到泓慈帮助的女性加入到团队中,再去帮助更多人。泓慈还在试图向更远地带延伸。

唐唐在微信上有几十个群,里面是全国各地娱乐场所的老板。他会时不时往里面发红包,来活跃气氛,熟络关系。

于黑白两道辗转腾挪,在唐唐身上俨然上演了现实版的“无间道”。

从悲愤到释然

相比于MSM、女性服务者这样的高危群体,杨雪本是最不可能被感染的。十六年前,从孕检得知自己被感染艾滋病毒的那一刻,一向安分守己的她几近崩溃。

那原本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三个月。那年,她和丈夫新婚,因为经济拮据,两人各买一套新衣服权当作仪式。跟所有故事的发生一样,他们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婚后,两人相敬相爱,日子充实甜蜜。丈夫博士生毕业,前途无量。她虽然普通了些,却也工作勤恳上进。三个月后,他们还迎来了新生命。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美好的开端会结束得如此之快。

在那个孕检不发达的年代,她去了正规的人民医院做检查,却被检查出感染艾滋病毒。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很混乱。丈夫被排除感染风险,她被闻讯而来的市疾控人员反复查问其他可疑原因。杨雪确定自己没有发生过不正当性行为,疑点指向1993年的一次急救。当时,贫血又来例假的她晕倒在公交车上,被一位好心人送去医院,而医生擅自给昏迷的她擅自注射了白蛋白。那支救命的血液制品极可能就是感染源。

杨雪不知如何面对刚刚开始的幸福。失眠,抑郁,她最担心连累丈夫。只有自己离开,他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她提出离婚,丈夫不肯,反倒更细心地陪她,安慰她。

在她哭闹威胁的时候,丈夫与她抱头痛哭,你不要这么痛苦,我们会好的。

即便一再跟来访者强调她能坦然面对过去,提到丈夫,杨雪还是热泪滚落,那是没能留住幸福的无奈和痛苦。

后来,趁丈夫出差,杨雪流掉尚未感染的胎儿。并威胁爱人,再不签字就去法院以性格不合起诉。丈夫最终签字。

离婚后,她几经更换住所、电话,想把自己从前夫的生活中完全抹掉。一个人忍受命运不公带来的冲击。她曾在日记里写,如果这杯苦酒是我自己酿的,再苦我也会喝下去。可它不是。受不了的时候,她也想过很多种自杀的方式,跳海,割脉,吃安眠药,放煤气,最后想要穿最漂亮的衣服,化漂亮的妆,安然无恙地离去。

外人面前的杨雪仍努力维持一个正常人的模样。在不知情的老板眼中,她是最得力的助手,在经理位子把人事、后勤、行政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再后来,事业巅峰时候的杨雪选择辞掉工作,成为全职的艾滋病关怀社工和志愿者,给确诊初期的感染者及家属做心理关怀。相比检测和治理,心理关怀是一件更琐碎冗长的事。她需要保持电话二十四小时开机,以备失眠的感染者倾诉之需,会在上班期间不断接到感染者的电话,头痛、恶心、腹泻、衰弱等副作用的折磨让他们在服药初期神经异常脆弱。

一些在她陪伴下走出来的患者和家属,最后成了她在深圳为数不多的朋友。现在的杨雪已经四十六,孤身一人。她曾想过领养孤儿院感染艾滋病的小女孩。女孩三岁,生得干净可爱。杨雪又想,自己年纪大了,也没有稳固的经济实力,怕以后给不了孩子最好的生活。只好作罢。

如今,陪伴艾滋病感染者成为她的生活重心。或许是之前一个人熬过了太多的孤独无助,一直伪装成正常人太累了。在这不惑之年,杨雪想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也给别人更多希望。

不同的是,她不会像当初劝丈夫放弃自己一样去规劝向她求助的感染者家属。相反,她一直在劝和,希望世上像她这样的孤独患者能少一些。

(文中陈明、阿玲、杨雪为化名)

图片来自受访者和网络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