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自杀”:一对母女,一声晚安,一个爱与死亡的故事

自杀,是结束还是开始?

“妈妈,我要自杀。我没犯病,我现在很好,终于好到可以自杀了。”

在一个平常的夜晚,女儿为自己设置了自杀倒计时,她要与母亲一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两个小时。死亡在日常生活的一分一秒中静静到来,生的力量却在此时变得愈发清晰炽烈。女儿希望通过自杀获得自由,从被命运操控,变为主宰命运,最后,她对妈妈说,“晚安”,一声枪响。

这是美国剧作家玛莎·诺曼(Marsha Norman)的作品《晚安,妈妈》所讲述的故事,它曾被搬上百老汇舞台,并在1983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和托尼奖提名。这个冬天,《晚安,妈妈》将于12月7日至25日在鼓楼西剧场上演。

《晚安,妈妈》中的母亲(林荫宇饰)与女儿(刘丹饰演)/喜洋 摄

本剧的主创由老中青三代女性构成,分别是“40后”戏剧家林荫宇(饰演母亲塞尔玛)、“70后”国话演员刘丹(饰演女儿杰茜)和“90后”北京大学毕业的导演祖纪妍。年逾古稀的林荫宇曾在1993年执导《晚安,妈妈》,这一次,她将亲自登台演出。林荫宇坦言,出演这部作品对她而言是一个挑战,她的爱人、戏剧艺术家林克欢担心她因膝盖和肩膀的3个人工关节以及腰椎问题吃不消,但她听从了儿子的建议,以开放的心态“去玩玩”,希望能抛弃四零年代人的旧观念,跟年轻导演碰撞出火花。

火花的确出现了:如果说1993年林荫宇执导的《晚安,妈妈》是一部压抑而绝望的悲剧(“当时的社会还不太能坦然地谈论自杀,认为自杀是种背叛人民背叛党、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国家的行为”),那么二十多年后祖纪妍的《晚安,妈妈》则是一个温暖而光明的故事。这种在根本上的价值观之别,被两代人笑称是“读马克思主义长大的一代与读存在主义长大的一代”之间的差异。

三位主创沟通剧本,由左至右分别为刘丹、祖纪妍和林荫宇。

导演祖纪妍在第一遍读剧本时,就觉得这是一个讲爱的故事,杰茜的自杀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一个用两个小时探讨两代人喜怒哀乐的戏,也关乎生与死的哲学问题。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有关‘自杀’的悲剧故事,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个体自我意识觉醒和追求自由的故事,有温情,有光明。我希望可以通过这部戏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由此引发出一个有关‘代际’的话题,即两代人是否可以面对理解的错位进行顺畅的沟通和情感表达。”

《晚安,妈妈》中只有两位女性角色,并且没有换场,这样的戏剧作品实际并不多见。每一代女性都面临着相似的命运,从作为母亲的女儿,成长为自己儿女的母亲。而随着时代更迭,母女之间与生俱来的“爱”的形态也在随之改变:林荫宇的妈妈曾经逐封查看女儿的私人信件,以期保护女儿的安全成长;刘丹的妈妈曾把生活琐事全部一己承担,希望女儿学业有成、将来不要成为一位如自己一般辛苦的母亲;祖纪妍和母亲则是一个狮子座一个白羊座,嘻嘻哈哈无话不谈。

莫泊桑说:“我们几乎是不知不觉地爱着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晚安,妈妈》试图在自杀的语境之下,在现代人共有的焦虑之外,探讨母亲与女儿之间的爱、依赖、控制与对抗。

此外,鼓楼西剧场与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蔡敏达成合作,请来自央美不同院系的学生共同为《晚安,妈妈》设计了海报。以一个陌生剧本为起点,他们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和认识,描绘了他们眼中《晚安,妈妈》的样子,在演出之外,为戏剧找到了新的理解角度、共鸣要素和表达方式。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