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只有16个房间的养老中心 万科要如何玩转?

这份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事业,万科是否摸对了那扇通往成功的门?

11月24日,感恩节下午。阳光穿透巨大的玻璃天幕,照在屋内浅黄色的墙壁上,阎露露在这一天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目标。一年前第一次来到北京万科中心时,这位80后设计师就希望能建一所不一样的养老院。

这是今年入冬以来,北京难得的晴天。北京万科首个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嘉园长阳长者中心正式开幕。在全程参与了中心设计工作之后,这位年轻的设计师成为了这间养老机构的兼职院长。

这是北京万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开业的第二个养老项目。与此前拥有200多个床位的光熙门怡园项目相比,这个镶嵌在高层社区之间,仅有16个房间,面积1731平方米的养老中心更为浓缩。在行业比拼模式盈利能力的当口,这样小型的场所,让当天现场不少人产生疑惑,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

事实上,嘉园长阳长者中心是北京万科养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万科医养管理公司董事长王垚曾告诉界面新闻,他们在北京有一个实现规模化的三年目标,而经过过去几年的摸索,万科内部已经确定了一套他们认为非常完备的产品系。

如今落地的嘉园,正是这套产品系中的一环。王垚将此称为万科养老3+N计划,其中的3代表的是3种不同的模式。除了嘉园,还包括光熙门怡园这种偏重半自理老人的大型全托护理机构,以及以杭州随园为标杆,可以提供更多综合服务的CCRC项目(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社区)。

与后两者相比,嘉园从一开始的定位看起来就更加“小而美”。正是基于这个定位,尽管位于万科长阳社区内,但嘉园项目的服务对象却非常广泛。他们不仅全面对社区内老年人开放,也接受外来老人的养老需求。虽然床位有限,但这里却兼具着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的功能,包括对外预定老年餐桌、老人日托服务以及医疗保健绿色通道等。

这也使得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中心,可以向外辐射更多的潜在需求。据了解,在正式开放前的试运营阶段,这个中心已经与周边23个社区都建立了联系,同时还与附近多家医院建立了绿色通道。万科将这个项目50%的空间都用来构建开放的活动前厅,此外还包括对外开放的书画室、会客厅、功能厅等,为的就是体现它的开放式活动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面积和床位有限,也就意味着这样单个中心的盈利能力并不算强。不过在万科的计划中,这样低成本的小规模中心更容易复制,有利于依托社区形成网点,除了向社会提供服务外,凭借社区老人的参与以及口口相传,这类养老机构实际对企业口碑的帮助会更大。

王垚在当天的开幕仪式上表示,万科希望通过探索嘉园,构建开放性的“老人驿站“。不过,规模有限并不意味着运营轻松。相比业务结构更加单纯的全托式养老,承担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的职责,就需要配套和相关服务更加完备。

这一切,都落到了阎露露团队身上。在被选为兼职院长前,设计出身的她还参与了这个项目的试运营。从整个中心温暖的浅黄色装饰,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床与座椅,防滑地面、圆角家具,可调节温度的马桶,均出自她和万科设计团队的细心考量。

对于老年人来说,陪伴就是最好关怀。在谈到自己做养老事业的体会时,阎露露坦陈,养老目前是不赚钱的生意,但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的价值意义非凡。这些年轻人对养老事业的体会,背后透露出万科深入这个行业的思考。

全国老龄办《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面对这片蓝海,许多人都看到了机遇,但作为一项有着浓厚公益色彩的业务,面对高昂的成本和要求,养老也令不少盈利为先的企业摸不着门。

而对于万科来说,在经过长达十年的研究探索之后,管理层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如今对于养老,他们一面高喊规模化扩张,另一面却在细节处打着精巧的算盘。

24日开幕的嘉园实际上是一个公建民营的PPP项目,是政府将公有资产,委托于万科以市场化的方式提供服务。而早前的光熙门怡园项目,也是与国企北控集团合作,通过收购一部分资产来设立自己的养老机构。

合作,是万科养老计划的核心。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运营能力是否会被信任,另一方面也帮他们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据了解,关于这部分,万科的目光已经很远,他们未来还会涉及存量资产的改造。王垚此前就曾举例称,他们曾尝试过将一个老式锅炉房改成称养老机构。

面对这盘养老大棋,万科看起来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而在确定合作模式,提升运营服务的同时,对于这片不太容易入门的万亿蓝海,他们也有着相当的耐心。

作为整个养老计划最初的决策者,刘肖曾对王垚说,养老业务可以下一些闲棋,并不是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0年的事情,就要按20年的方法做。根据上述报告,20年后正是中国养老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大关的时候。

这位去年上任以来,就大力推行转型业务的万科最年轻副总裁,对于养老却有着很深的思考,一方面他笃定这个产业未来一定会出现一家万亿市值的企业,另一方面他也清醒的认识到,这些业务不能急功近利,现在要做的,仍是点滴的积累,以增加万科在未来长达20年的时间里,成为那个万亿市值企业的概率。

用20年做一件事,在眼下的商业环境中有点奢侈。但抛开现实的商业环境不谈,这份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事业,刘肖他们是否摸对了那扇通往成功的门?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