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优势:研发人员与产业链

有技术含量的硬件未来的发展大有希望,包括农业机器人、电动船、代步车等。

高科技集聚需完整生态系统

全世界的高科技创新,其实都有非常强的集聚效应。科技集聚都需要一个生态体系。

这个生态体系当中需要有优秀的大学,优秀的大学提供了人才,并提供了技术,所以我们常说如果没有斯坦福和伯克利大学就没有硅谷,若没有硅谷也就没有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此外需要的是资金,很多时候还包括政府的支持;最后需要的是一个巨大的腹地,国家大就有这个好处,一旦形成一个商业模式,可以迅速推广和发现市场。

有一个说法是美国有四分之一的VC集中在加州,加州政府一直对高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很大,美国拥有很多的腹地。另外一个美国的高科技集聚便是麻省理工、哈佛、128公路等等,128公路上集聚了大量创新公司。美国世界级的大学确实培养了非常出色的人才。

最近我们发现,全世界开始跑到以色列学习了,不久前我们还认为以色列战火纷飞,怎么突然成为创新国家?其实,以色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创新生态体系的例子,它的崛起不那么令人觉得奇怪。 以色列的创新成果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全球顶尖的企业,包括英特尔、微软等等都在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微软曾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以色列的企业,因为以色列为它做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犹太人的财富举世闻名,它的政府也成立了风投基金,然后向世界顶尖的风投学习,鼓励大企业在以色列做研发,政府资助的针对性非常强,60%的纽交所、75%的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都曾经受过这种资助。以色列有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积累大量的财富,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但缺少的就是腹地,因此在这一点,中国和以色列之间则有很强的互补性。

以生态集聚眼光看中国产业集聚,我非常看好珠三角地区。

深圳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科技集聚的种种条件它基本都有,可能最缺的就是优秀的大学,如果把深圳和香港结合起来,就可以弥补深圳在大学上的空缺。香港有著名的大学,例如我自己曾经任教的香港科技大学,完全按照美国一流大学建制,非常重视教授的研究。在港科大的影响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开始不断强调研究,那边的教授大多数在美国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

如果把香港和深圳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潜在的非常好的高科技的集聚。当然中国很大,一定是多中心,但是我非常看好这个地区,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我认为这里将是未来的希望。

产业经济最大挑战是产能过剩,“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必经之路

“一个行业,你要真正能够弯道超车。实际上,我们要实现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车,而是弯道的时候可以挤进去,并在这里面生根发芽,长成大树,跑到领先的地位,很多时候是这样的过程。”

融资并非产业发展主要瓶颈,产业经济最大挑战是产能过剩

在一季度的时候,大家认为中国经济开始企稳了,我的调查结果还是收缩状况,这个调查我是拿学术研究的态度去做的,我们通过国家统计局获取了销售额大于5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样本容量大概为48.8万家,随后进行随机抽样,抽样的时候通过技术上的办法,让最后抽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最后反馈率大概是20%,每个季度大概是两千家企业,检查样本的代表性还是相当良好的。

调查问题就是三选一,你认为自己是上升,给自己打100;认为是持平,打50分;认为是下降,打0分。我们经常说50是荣枯点,如果一半人上升,一半人下降,平均还是50分,50分是一个拐点。首先算出来三个分指标的平均值,都在50以下,这表明产业经济还是处于收缩状态。这个调查的前瞻性还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对二季度的调查发现,尽管GDP好于一季度,但是经济还是没有企稳,是L型的走势。另外我们发现,现在产业经济最大的挑战就是产能过剩,有三分之二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供大于求,这是非常可怕的。

产能过剩去年年底看起来有好转,但今年一二季度都很高,代表产能过剩的指数高达83。另外很多说法认为现在出口不好,影响经济,也是不对的,调查当中40%的企业有国际市场,其实国际市场远远好于国内市场,有国际市场的企业日子比没有国际市场的企业过得好,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另外一个发现是,融资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我们的调查中,一个最让人吃惊的结论就是,每个季度仅有2%-4%的企业认为融资是它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也不奇怪,因为现在最大的矛盾是产能过剩,如果产能过剩企业没有投资机会,也就不缺钱,给他钱也没有办法发展。在座的同学可能也深有体会,如果真的有一个好的投资机会,钱不是问题,至少不是很大的问题。

这三个在调查当中最重要的发现其实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已经经过了几乎两年的去产能,但产能过剩高居不下,为什么?在我看来,在过去一二十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我们的盲目投资、过度投资,不是一下可以消化的,这是我们很大的教训。

现在很多人说机器人产业都有过度投资了,这个是哪里来的?是真的投太多,还是投的方向不对?在我看来是投的方向不对。这就是我们目前产业的现状。将来一定是要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制造业来转型和升级。

调查中另外一个发现是,我们一直试图寻找企业有多大意愿做转型和升级,奇怪的是,我们发现很少有企业有这个意愿。他们都会说订单不足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成本急剧上升是他们最大的压力,很少人说转型升级是很大的压力。

在制造业中,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大家都知道或者是开始意识到产能过剩是主要的问题,但是在企业层面上,并没有很多企业真正有能力做这种升级,做这种转型在我看来也是未来的机会。

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迎来一次巨大的爆发式增长

如果看全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崛起,一定是从核心制造业装备技术开始,最后实现制造业发展的繁荣。但是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是通过进口设备,在国内制造,然后再出口。我们大概是唯一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在我看来不是好事,这看起来是弯道超车,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机器人在制造业中显然有很多的优势,包括精度高、质量比较稳定、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说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是持续的,而且机器人市场的发展,确实是制造业升级的一次巨大的机会,产业的临界点也即将到来,或者正在到来。

机器人产业还有一点很独特,那就是需要有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能够让它面对各个行业的不同需求。如果看一下这样一个产业体系,从下到上,技术含量怎么样?哪里技术含量最高?产业体系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首先要了解市场是什么样的,市场空间在哪里。这个产业体系告诉我们,没有核心零部件,很难实现整个行业崛起。

我们的出路和机遇在哪里?这个时候就要分析这个市场我们有没有机会挤进去。我们主要出路是3C行业,这个行业基本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自动化。

3C行业对机器人提出新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是精度要非常高;另外要求柔性部件、微小空间——如果去生产线看,会发现密密麻麻都是年轻女孩子,她们做的事情就是拧螺丝,螺丝很小很小,在很微小的空间里;第三就是跟人一块操作,对安全度要求更高;另外,3C行业周期特别短,比如手机行业,两个星期就出一个新手机,不能来一个新的设计,希望原来的机器人改一改参数还可以用,就需要有可更新性。

这些就是我们对于机器人新的要求,这种要求还没有谁可以真正搞定,这个行业的机器人化算是刚刚起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搞核心零部件搞不定,应用型的技术还是可以的,还是有优势的。这个可能是我们进来的需求,所谓的弯道挤进去的办法。

结论就是,我们相信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迎来一次巨大的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优势

在中国创新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很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困难。其实创业也是需要有一个生态体系的,这也是长江创创社区创办的初衷。但中国在创新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

从美国科技公司的毛利率看,苹果是42%,微软是75.9%,英特尔62%。制造业的企业,毛利率基本上是百分之四五十。同时他们基本上把销售额的15%用于研发。而国内科技企业的毛利率开始跟西方的科技公司接轨,但是他们研发和市场的费用远远低于西方的明星科技企业,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现在中国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优势:我们研发人员的成本相对很低。

一个大概有三五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如果在硅谷至少是30万美金。而在中国,30万人民币已经非常非常好了,虽然个人战斗力不如硅谷的工程师,但是如果能够有一个技术的总设计师把他们组织起来,还是可以做很多研发的,而且成本很低。

第二个优势,我们有优秀的产业链。一个手机从设计到样机到生产都可以外包,这是举世无双的,加上巨大的腹地,这是我们新的优势。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制造业这块,我看好有技术含量的硬件。

从应用型的研发角度说,现在国内的工程师已经可以做到跟国外差不多,在技术产品上,技术跟别人差不多,有的时候比别人好,但是我们的成本马上可以下降50%,甚至60%,这个市场就是巨大的。因此,有技术含量的硬件希望特别大,包括农业机器人、电动船、代步车等。

关于金融科技——将来只有三类企业可以成功

金融科技(国内多叫做互联网金融)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得金融更加有效率的企业和行业。如互联网有关的商业模式一样,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客户,入口将来一定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

我认为将来只有三类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成功:

第一类是通过将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然后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这一类企业受益于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和过程,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种企业是可以独自发展的。过去成功的例子是Etrade,通过互联网交易股票,改变了银行垄断股票交易的局面。将来我看好保险。

第二类是能够带来新的、在现有金融机构中不存在的大量数据、信息,可以有效提高贷款过程中甄别企业、个人信用质量这一难题,从而使得金融服务更有效率。

这就是现在互联网独角兽阿里巴巴和腾讯,腾讯能够通过大量的数据非常精准地识别一个人是不是有还款能力,或者值得不值得借款给他。阿里巴巴则在中小企业贷款上通过企业和上下游订货、供货的精准信息掌握类似的优势。我相信它们将来可以成为独立的科技公司做金融,前景巨大。

第三类的公司是相对小型的、具有某些专门技术或独特社区平台,如区块链、大学生校园贷款平台,可以用来提高现有银行或上面第二类互联网独角兽的金融服务的效率,将来很有可能会被他们整合,或者作为外包的部门,当然这样也很好。

(本文为长江商学院终身教职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甘洁9月20日在长青腾毕业模块的授课内容。)

来源:长江创创社区(ID:CKGSB_Chuang)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