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平台如雨后春笋 但同质化等问题严重

近几年,互联网公益悄然兴起,互联网公益平台如雨后春笋,但另一方面,一些平台同质化问题凸显,公益组织内部信息化管理亟待加强。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IT技术在公益事业领域的越来越广泛应用,互联网公益正变革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IT+公益”也越来越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8月28日,中国首个信息技术公益联盟在深圳成立,并公布了《2016中国信息技术公益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分享了覆盖超1000万用户的33个“IT+公益”相结合的案例,内容涵盖社交公益平台、专业化公益管理工具、特殊群体服务、生活方式公益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互联网和公益事业的共同探索。

其中,腾讯公益用互联网核心力量推动“人人可公益”,2015年其公益平台捐款总额超过5.4亿,捐款人次超过2300万,总筹集项目7241个,超90%捐款来自移动端;微软公司则助力于公益组织实现“云办公”,帮助其提高办公效率;随手记则开发记账软件推动公益透明。

在中国,IT技术正迅速应用在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和项目正推动中国的公益事业走向发展的快车道。实际上,互联网技术从开始介入公益事业到形成互联网公益热潮,却只有短短几年时光。

2008年,由于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全国的公益慈善捐赠总额达到了1070亿元,该年被称为中国的公益元年。但其后的“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天价餐费”等一系列负面事件的曝光,使得公益事业的信任遭到民众质疑,一直到2012年都处于低谷时期。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公益事业迎来变革的转机。2012年,互联网公益悄然兴起,新浪微公益平台、腾讯公益平台等的相继上线,为公众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互联网渠道,公益事业也借助互联网的公开、开放和透明的基因重新获得公众认可。

此后的几年,随着互联网+公益的结合不断得到优化和加强,如2013年的新媒体推广浪潮和2014年的“公益众筹”等,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如雨后春笋。

与此同时,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同质化问题也日渐显现。以寻亲平台为例,目前市场上有腾讯寻亲、微博寻亲、头条寻人等平台。有人指出,那些寻找走失亲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士不得不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上多次重复发布求助信息,这些平台之间的不互通也加大了寻亲人士的负担。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只能说是希望这些平台、企业之间能够相互合作,一起将资源进行整合,互通有无。”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技术总监刘永亮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同时,刘永亮表示,目前的公益组织内部的管理工作相比较宣传和筹资两项工作还是非常薄弱的,公益组织在内部行政、财务、项目和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受限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传统公益运作概念的束缚,中国的公益组织在互联网公益方面的尝试更多的是局限在外部,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和筹集物资。至于内部的管理大部分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刘永亮认为,公益组织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是未来互联网公益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他也指出公益组织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确实是没有钱,但是又只有进行信息化,才有出路,这对公益组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此外,互联网时代也要求公益组织摒弃原来的传统公益理念,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去把公益产品或项目运营起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腾讯云技术总监、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发起人黄希彤认为,目前公益圈还没有接纳真正的互联网产品思维,使用的仍然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互联网手段。

“公益组织应该更多的在怎么用好互联网上面去发力,利用互联网去做创新。”黄希彤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