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农民“也喜欢国际品牌” 恒天然想未来五年在华业绩翻番

乳品原料业务之外,恒天然希望在中国提高消费品牌和餐饮业务的市场份额,三四线市场和中产阶级崛起或许会提供这个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恒天然仍然定下了未来5年内将在华业绩翻番,达到100亿新西兰元(约合68.46亿美元)的目标。恒天然首席执行官施牧德(Theo Spierings)近日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崛起的中产阶级、三四线市场乃至农村市场、电子商务将成为中国乳制品增长的动力。

恒天然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最新的2016财年中期年报显示(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月),乳品原料业务产品占其销售收入66%,消费品牌业务和餐饮服务业务产品销售收入占32%,其他为国际牧场业务。

中国是以恒天然为代表的新西兰乳品原料最大进口国,乳品原料业务是恒天然业务发展的基石,但消费品和餐饮业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新的中国战略中,60%收入来自乳品原料,20%将来自消费品牌,包括安佳、安怡、安满等乳制品,20%将来自黄油奶酪等餐饮服务产品。

2013年的肉毒杆菌事件虽然证明是乌龙,但仍让恒天然颇为被动,这似乎也是恒天然希望增加奶粉原料以外业务占比的原因。

施牧德此次来中国目的之一是宣布与合作伙伴贝因美的进一步合作,双方承诺将继续深化母婴营养方面的战略合作,利用贝因美的渠道大力推广恒天然旗下母婴奶粉品牌安满。

一线城市饱和,三四线城市包括农村会是一个大的趋势。施牧德说,恒天然观察到,三四线包括农村消费者“其实手上有钱,也喜欢国际品牌”。

虽然二胎政策给母婴奶粉带来更多机会,但在格局基本已定的婴儿奶粉市场上,安满并不占优势。

2009年开始,洋奶粉进入扩张黄金时期,多美滋、美赞臣、雅培、惠氏等外资奶粉都获得了快速增长,但在市场营销和渠道铺设领域并不擅长的安满婴幼儿配方奶粉却错失了这个扩张时机。

作为合资伙伴的贝因美却一度在婴幼儿奶粉品牌排名中位居第三。2015年3月,恒天然收购贝因美18.82%的股份,双方正式建立伙伴关系。随后,双方合资收购恒天然位于澳大利亚的达润工厂,并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生产出供给中国消费者的首批产品。

施牧德承认在三四线包括农村,包括恒天然在内的外资品牌都不具备渠道优势,而贝因美最大的优势就是三四线,通过贝因美的渠道,可以同时销售两类产品,即贝因美品牌和恒天然的产品。

据介绍,目前恒天然与贝因美还在讨论如何创建新的业务模式,接触之前没有接触到的消费者,如广大的下线城市,甚至更广泛的农村市场,电子商务会是有效途径。

此外,施牧德认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中产阶级的崛起,给恒天然旗下产品更多机会,比如相对贝因美产品价位更高的安满孕妇奶粉,目前在孕妇奶粉市场占有率达到70%。去年年底,恒天然旗下另一个消费品牌安佳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新轻欣脱脂牛奶产品,迎合中产阶级对于营养、低脂的偏好。

餐饮业务已经尝到中国消费升级、中产阶级增长的甜头。

“餐饮服务业务中,奶酪、黄油和奶油,这些都是针对中产阶级的产品。”施牧德称,现有生活方式下,外出就餐以及对西点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奶酪、黄油和奶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市场一半的披萨使用的是恒天然的马苏里拉奶酪。恒天然预测,到2020年亚洲西点市场销售额将增加一倍以上至6.29亿美元。

截至2016财年中期,恒天然大中华区消费品牌业务和餐饮服务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6800万新西兰元(约合4655.28万美元),同比2015财年同期增长了353%。

不过考虑到以安佳、安怡、安满等为代表的几个乳制品消费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比较低,恒天然恐怕还需要花些功夫去赢得消费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