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一年的筹备,来自万象城、凯德、五大行的专业商业地产人士组建成了成都万科商业商管公司的50余人团队,他们已迅速着手成都11个项目商业的运作,这是2016 “成都万科城市配套年”的重要动作。成都万科方面还透露,万科商业主要的发力方向是社区型商业。
万科做商业的思路很清晰:将万科广场列为旗舰,以万科生活汇和万科生活广场的特色街区商业为主导来实现商业板块的发展规划。在成都,2016年万科商业运作将从60万方的商业货量着手,他们将对其持有的商业部分实行短期自持3到5年,另一边,万科已经开始联系券商、信托机构,试图用REITs途径来推进未来商业运作。
要做社区商业信托基金产品的想法足够大胆,成都万科商业负责人在商业媒体沟通会上也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在社区商业实现REITs的成功案例,但万科却偏偏要向“虎山行”。
万科在成都的11个项目的大部分商业形态是社区商业,这基于他们对承载于成都万科29个住宅社区,近6万户业主家庭数据的自信,按照三口之家人均年消费2万元估算,拥有如此量级的业主基数,等于拥有超过30亿的消费力基础,万科社区商业前景也得到了券商的看好。
“这是万科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无疑,万科商管的成立打破了业界和大众对万科只专注于住宅的一贯印象。但是此时才开始“下海”商业地产的万科也被质疑,现在是否为时过晚,尤其在成都,“质”上已有太古里、IFS,“量”上万达遍布成都各个区域,那么,万科的竞争力在哪里?
该负责人用“弯道超车”一词表明了他们对自身商业运作前景的预判。对于万科而言,成都5万4 千户住宅业主数据就是一个强大的支撑,业主对社区商业消费的高粘性以及社区商业本身的无周期、投资回报的稳定性都决定了社区商业的无限潜力,成都万科也将从社区商业开始商业地产的征程。
未来,万科将对旗下社区商业做统一的招商运营,部分物业阶段性自持,营造有特色的商业氛围,保障物业后期的持续增值,构建成都万科商业平台,凭借沉淀多年的业主基数和品牌凝聚力,实现资源跨界接入,将业主、商家、投资人与万科的关系,变为合伙人。万科还将引入万科自营的商业品牌,如万科幸福家、V咖生活馆、健康屋等。
在万科商管的预期里,未来万科商业的成功可以复制,他们期望借助品牌优势和统一招商运营,让万科商业可以快速成型,缩短商业培育期。同时,基于万科住宅社区的数量和分布区域,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将有机会快速复制到万科旗下其他商业街区。如果这一想法得以成功实践,这无疑将加速万科对持有商业实现REITs的进程。
在商业沟通会上我们还得到另一消息,位于东区音乐公园旁的万科金色乐府城市综合体项目将落成万科在成都的首座万科广场,按照计划,这个项目将打造成都首个互动情景式主题商业街魔方街,项目以“童梦乐园”为亮点,后工业英伦风特色明显,引进创新体验式业态进驻实现差异化,今年9月万科广场 魔方街将正式开街。万科商业负责人说,项目也将顺应去库存基调做促销,以更快的推动万科广场项目的开业。
此外,在成都万科商管的计划中,他们还将在现有的金色系列项目来实践带租约模式的运营,包括万科金色乐府、万科金色城市和万科金色城品三个项目,对项目实现统一招商运营管理。
而实际上,本身以住宅为主商业为辅的万科原本就有自己的商业团队,但此前和大多数开发商一样,商业团队仅是负责传统的销售和招商,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国内的大型房企,万科此前在商业板块是存在短板的。
万科商管负责人也坦诚,万科早些年在成都就开发了一些商业项目,但都没有做运营管理,而现在成都万科已成立专门的商管团队,对未来新项目的商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持有运营。这将是成都万科从专注住宅的开发商向城市配套服务商的转变。
四川新港地产总经理张月认为万科成立自己的商业团队是必然的决策,这有利于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保障物业增值。可以看到,市场上很多的社区型商业缺乏持续性管理,业态更新很快,仅仅依靠物业管理只能提供卫生和安全停车的保证。对于商家而言,商管公司可以对整个物业的形象宣传和运营管理、经营品质的保障很好的实现管控。
资深地产人士郑雪元也曾发表观点认为,一定要把运营管理、物业管理和投资客和开发商成为某种意义更深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是成为一体、互相捧场的。
“商业的地段和人流并非是商业地产开发投资的金科玉律,商业经营管理才是硬道理,决定着商场的价值和升值空间,统一的形象定位、业态的合理分布、规范的物业管理模式都能促进商业的稳步发展,避免商业业态的混乱。”郑雪元如是说。
张月还说,“如果要持续化发展,商业开发、运营、管理是一套体系,不仅仅是要设计一个商业的产品给市场。开发商也要为了满足现金流,用一部分拿出来销售,要保证投资者物业升值、实现投资回报,商业管理公司能够有效地促进实现正循环。万科重视商业板块运营为时不晚,很庆幸的是他们已经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