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托马斯奖得主古那拉特纳:我对杀手有认同感,而我本不应认同一个怪物

评委称这部小说“紧急、及时又引人注目”地描绘了全城骚乱下的伦敦住宅区生活。

图片来源:Suki Dhanda/The Observer

新人小说家盖伊·古那拉特纳(Guy Gunaratne)赢得了3万英镑的斯旺西大学国际迪伦·托马斯奖。他的获奖作品是《狂暴之都》(In Our Mad and Furious City),这部小说“紧急、及时又引人注目”地描绘了全城骚乱下的伦敦住宅区生活。

古那拉特纳是一位35岁的斯里兰卡裔英国作家,同时也是人权纪录片制片人、2018年布克奖的入围者和Jhalak小说奖获得者。《狂暴之都》描写了一名英国士兵被一名黑人谋杀后的48小时,整个故事由“身体里流着异邦血液的人”讲述。

“偶尔会出现一部小说,利用各种声音、风格和故事的独特想象,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般地理解那些远离当下文化和社会中心的生命场合,”托马斯奖评委会主席戴·史密斯(Dai Smith)教授说,“这正是盖伊·古那拉特纳令人惊叹的处女作小说要达成的目的:在缺乏包容性的今日伦敦,为老少边缘人勇敢发声。”

《狂暴之都》

迪伦·托马斯奖是为纪念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设立的,面向39岁以下作家——和逝世时的托马斯同龄,或更年轻些——的英语文学作品。该奖曾颁发给卡约·钦贡伊(Kayo Chingonyi)的诗集《库姆坎达》(Kumukanda,赞比亚语中启蒙的意思)、马克斯·波特(Max Porter)的《悲伤是一只飞鸟》(Grief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和菲奥娜·麦克法兰(Fiona McFarlane)的短篇小说集《高地》(The High Places)。古那拉特纳的《狂暴之都》击败了莎拉·佩里(Sarah Perry)的小说《梅尔莫斯》(Melmoth)、诺瓦由·罗莎·图玛(Novuyo Rosa Tshuma)的《石头房子》(House of Stone)以及娜娜·夸梅·阿杰伊·布兰亚(Nana Kwame Adjei-Brenyah)的小说集《黑色星期五》(Friday Black),成为该奖今年的得主。

古那拉特纳在2018年接受《观察家报》的采访时说,2013年两名伊斯兰极端分子对英国士兵李·里格比(Lee Rigby)的谋杀成为了他故事灵感的一部分。“这对我肯定是一种刺激,”他说,“谋杀发生时我在芬兰,杀手迈克尔·阿德博拉霍(Michael Adebolajo)的视频被广泛传播,视频中他浑身浴血。让我感到震惊的不是杀人事件本身,而是杀手的说话方式与我相同,他的衣着与我母校的学生们相同,甚至他一言一行的举止都让我感到熟悉。但这是恐怖主义,带着乡土气息的恐怖主义。”

古那拉特纳说,他本可以做的最糟糕的事是书写一个年轻人的极端化,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这不是最让人不安的那个点。真正让人不安的是我对杀手有认同感,但我本不应认同一个怪物。因此我想通过五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我的不安,让每个角色都直面极端版本的自己。”

(翻译:冷君晓)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卫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