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戛纳主竞赛单元《巴克劳》:你到底想死还是想活?

《巴克莱》的确具有爆款的潜质,但是以我们对门多萨的期待而言,大概只爆了一半。

《巴克劳》剧照

文|于婧

 巴西导演小克莱伯·门多萨(Kleber Mendonça Filho)的新片《巴克劳》(Bacurau)是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影片里最受期待的一部——门多萨上一部入围戛纳主竞赛的长片《水瓶座》(Aquarius)当年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他既不是第一次入围戛纳,又还没到老油条大师的程度,多少还保留着不至于失手的新鲜感。

《巴克劳》的剧情简介也颇具吸引力:在一个名为巴克劳的原始小村庄里,女族长过世了。葬礼结束以后,这个村庄从地图上神秘消失。先前发布的预告片更是拔高了大家的期望——大胆的构图,迷幻的光影,看不清表情的人群,奔腾的群马,冒水的棺木,布满鲜血的儿童背心还有主视觉镜头下面部变形的农民,他问:你到底想死还是想活?

但影片同样也暗藏了很多值得担心的地方:充满悬疑犯罪的预告片与导演前作《水瓶座》大相径庭,后者的优秀是否能在类型片里得到延续?另外,《巴克劳》是门多萨与另一位年轻导演儒利亚诺·多赫内利斯(Juliano Dornelles)合作完成的,它会否沦为一部为了平衡而不伦不类的作品?

事实证明,《巴克莱》的确具有爆款的潜质,但是以我们对门多萨的期待而言,大概只爆了一半。

正如门多萨自己的采访所言,这是一部西部片。他在视听语言上,进行了自己最庞杂的实验。无与伦比的音乐,差异巨大的景别,刻意粗糙的剪辑和夸张大胆的色调,所有的一切都和更像是新写实主义的《水瓶座》完全不同。音乐既渲染了魔幻悬疑的氛围,又给这个原始小村庄奠定了荒诞却可怕的基调。尤其是最为重要的几场群像戏,音乐甚至配合到了每一个人物的神态。镜头语言则是戏仿了70年代西部片和许多低成本邪典电影。一方面是超大景别的长镜头,画面中是飞驰得不太稳的车与荒野;另一方面则把镜头推到人物面前,给吞食可疑草药的嘴一个大特写。躺在血泊中的尸体迟迟不肯离开观众的视线,硕大的弹孔里流出生机勃勃的鲜血,在村民的注视下反复出现。无差别无理由的杀戮配合诡异的音乐,一直延续到地底下。

但是这不是一部纯粹的类型片。它并不火热,反而有些冷淡。每当观众的感官被刺激到的时候,节奏却突然慢了下来,毕竟门多萨擅长描绘人物,他依然试图给这部群像戏添加一点人物情感,或者至少是人物情绪的发展。然而这成为了影片最大的问题。

一个不愿意投票的村庄,一个在行政系统里不存在的村庄,会在物理意义上被谋杀。人的身份认同就是是他本人与生长的地方,还是官员的一纸证明与地图上的一个名字?如果说,《巴克劳》意在隐射巴西社会,那么它的主题很容易就被太过“类型片”的视听语言所混淆。门多萨很好地证明了自己作为导演在风格化上的可能性,但他这次的风格和故事没有很好地契合。他可以讲一个邪典笑话,那么影片的故事性与节奏就需要更强;他也可以深入社会问题,那么就要更有耐心更加雕琢人物的塑造。《巴克劳》有一些左右为难。

在今年开局有些冷清的戛纳,《巴克劳》制造了许多的话题。特别是在它的市场内部放映现场,一结束就获得了大量的海外订单。不可否认地是,它在商业上会是一个爆款。在奖项上能不能爆,大概要看评审团成员兰斯莫斯(Yorgos Lanthimos)的意愿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