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成为“反向春运”热门地,谁是“团圆”背后的消费新势力?

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表明,今年铁路春运传统高峰的反方向客流增加了9%左右。广州、深圳则成为这股“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之二。

在工厂经历了数个加班赶订单的日夜后,张希与老乡终于在下班后匆忙赶上了东莞至广州东站的城际列车。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登上K4227次这列返回江西老家过年的春运班列。

而此时坐在武汉至广州南站的G825列车上的孙桂昌,带着过寒假的孙子坐得正舒服。除了等待在出站口的亲人,等待爷孙俩的还有初到广东过年的新鲜感。

1月21日,2019年春运开锣,正式拉开了“流动中国”的迁徙大幕。无数个像张希、孙桂昌一样的旅客,或是北上,或是南下,用不同的归途交织成广东春运里的一个章节。

据广东交通运输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广东全省旅客发送量预计约1.88亿人次。这一数据较2018年春运1.36亿人,增幅高达38.2%。而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表明,今年铁路春运传统高峰的反方向客流增加了9%左右。广州、深圳则成为这股“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之二。

为何广东旅客发送量上升如此快速?广州、深圳为何又会成为“反向”热门目的地?

受访专家表示,无论是“发送量”快速飙升,还是成为“反向”热门目的地,春运背后实际折射出广东的社会变迁与经济活力。广东历经了制造业外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后,人员流动、产业转移、经济要素流转变得越来越频繁,焕发出新的吸引力。

产业升级见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广东春运旅客发送量近5年的变化中,两个时间点尤为特殊——2015年与2018年。2015年广东春运旅客发送量开始转向递减趋势,持续了3年;2018年,广东春运旅客发送量再次回升,尤其在2019年实现1.88亿人次,超过历年数据。

作为全国春运的发祥地,广东历来是春运大省。自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流行语,大批的农民工不断涌入珠三角地区,广东春运旅客发送量也迎来了高潮。

广州铁路局集团党校教授、铁路运输专家金一兵将其形容为:从“农业中国”向“工业中国”转型期间的一种特有现象,在全国跨省流动就业中,广东占了1/3,2005年至今,外省劳动力一直超过2000万人,近几年达2600万人。

但2015年变化出现了:广东春运旅客“发送量”开始第一次出现递减,并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递减。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数字变化本质上反映的是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

实际上在2008年开始,广东就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当时提出了所谓“双转移”,即把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

“但这种产业转型升级并未一下子传导到产业工人一端,直到2015年才有了明显影响。”林江回忆,2015年珠三角地区普遍有了“招工荒”,不少工人已经可以在老家找到不错的工作,甚至东莞市长都要帮助企业游说工人年后重回珠三角。

张希对此颇有感受,最早在2015年他所在的工厂迁去湖南,他与老乡转去长三角打工,直到2018年重新回到东莞。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看来,2018年广东春运旅客发送量再次回升,前述逻辑依然适用。“只不过,这次数字变化反映出的是广东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0%,占比56.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2%,占比30.9%,均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6.0%的增速。

“从某种程度上讲,广东的吸引力相比此前更强大了。”王国文分析,“早期一部分工人因珠三角机器换人等分流去了长三角等地,但随着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经济活力有了显著提升,更多的人被吸引过来。”

消费动力增强

王国文发现,如今的“春运”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人像孙桂昌一家一样,选择“反向春运”,即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春节后再返回老家。

一项携程发布的数据也侧面印证了他的判断。携程大数据显示,广州、深圳等成为今年“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而与去年相比,购买反向车票的旅客同比增长了两倍以上。

以武汉与广州为例,售票软件显示1月30日由广州前往武汉的车票已全部售罄,而当天由武汉去往广州的大量车次票量充足;除夕前一周,武汉飞广州的机票低至1.4折,仅需270元,比高铁票便宜约193.5元;而广州飞武汉的机票最低价就要1300元,比高铁票要高出了836.5元。

孙桂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今儿子夫妻俩回湖北老家过年,反倒不如自己带着孙子来佛山过年方便,不仅好买票,有时还能买上折扣票,最高6.5折。

在王国文看来,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春运”流行,背后反映出的是城镇化加速推进、落户政策放宽。不少年轻人从过去到异地“打工”,更多地变为在当地“扎根、安家”。

事实证明,随着城镇化加速、落户政策放宽,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增速呈加速增长趋势。2017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0万人,净流入为68.47万人。深圳、广州、佛山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列前三甲,分别增加了55.08万、45.49万和19.4万人。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反向春运”流行背后还体现出消费动力,即高铁运送能力的提升撬动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相比此前,广东近几年高铁客运能力大大提升,尤其在春运期间激发人员流动、产业转移、经济要素流转得更加频繁。”胡刚认为,把父母孩子接到城市,既解了春节前集中离开大城市、春节后集中返回大城市的交通压力,还撬动了春节旅游市场。

实际上,春节旅游市场一直蕴藏着强劲的消费动力。以广东2018年春节为例,广东省接待游客5564.6万人次,同比增长15.3%;旅游总收入422.9亿元,同比增长15.4%,广州、深圳、湛江居广东省接待游客总量的前三位。

“广东这几年确实一直在春节旅游市场发力,包括通过举办花市、灯会、主题公园展等形式吸引更多人来广东过春节。”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广东有如此强大的消费基础,正是因为强大的经济活力做支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