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预售排片乱象:影城经理公开索红包,不给钱就没排片?

“当下春节档很多暗箱操作,说白了都是只看眼前的利益,透支的是整个市场的未来前景。”

图源:视觉中国

文:江宇琦 编辑:师烨东

随着《啥是佩奇》在昨天刷爆朋友圈,挤入超过10部影片的“史上最惨烈春节档”,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但在这场大乱战中,不仅仅有《啥是佩奇》等的创意物料,有些想要取得好成绩的片方们还做起了暗箱操作,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多位从业者向毒眸感慨:“今年春节档预售阶段的乱象要多于以往,不少行为简直是恶心。”

从预热阶段观众所表现出的期待值和各片的卡司看,今年春节档并没有绝对的头部,体量较大的8-9部影片可以说都有机会。就预售情况而言,也的确如此:截至1月17日,大年初一预售票房在2500万以上、600万以上和200万以上的影片均各有3部,各梯队影片在排片与预售占比上的差距并没有被拉开。

春节档电影预售成绩

这样的“平均主义”并不是许多片方所乐于看到的,因为春节前两天的总票房,往往能占到春节档整个大盘的40%以上,单片两日票房也能占到春节期间总成绩的30%左右,空间十分巨大、诱人。特别是像今年有如此之多影片上映,到最后必然有6部左右会沦为“炮灰”,所以打好开局、抬高票房下限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事实上,如果能在初一、初二冲一把,即使是“炮灰”,可供想象的空间也不小。例如2017年《西游记女儿国》《祖宗十九代》春节前两日就分别卖到了3.6亿和4000万左右,一些成本不是很高的影片甚至前两天就有机会回本。

因此,为了争取到更多前期排片,近期各大片方纷纷在发行、营销上加大力度,开始向三四线地区下沉;但一些乱象也随之而来,多地影城经理和从业者向毒眸证实,多部影片的相关方砸入大量金钱在三四线地区购买排片,“今年预售水分比往年高很多,各平台所显示的数据和真实情况有很大差距。”

在很多影城经理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今年有超过10部影片上映,大多数影城肯定不可能全部照顾到,大概率会集中排几部影片。而目前一二线城市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逐步培养起来,这些地区很多影城在排片时普遍比较理性,已经锁定了某几部热门影片,不会轻易调整。所以影片想要创造增量,只能打三四线地区。”

淘票票专业版所公布的预售情况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几部头部影片在当地的总排片占比达到了70%以上;而在广西、海南、湖南等地区,一些二三梯队影片的排片占比则要高于全国均值。某发行人士告诉毒眸,一二线城市外,迎来返乡潮的三四线地区已经成为很多片方发行工作的重点,一些第二、第三梯队影片早早就开始布局下沉工作。

《神探蒲松龄》在抖音

想要下沉到三四线,片方该怎么做?放在往年,片方可能会选择通过票补的形式来抬高预售和排片;但据毒眸了解,今年多数影片的票补力度是各片方协商、统一后的结果,各线城市的最低票价均不会低于19.9元,想靠价格优势拉开差距并不现实。

因此,近期几乎所有春节档影片都在抖音等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开始发布营销内容——众所周知,抖音是目前下沉最好的社交平台之一。除此之外,去年《捉妖记2》采用的农村刷墙战术,今年也被《廉政风云》《小猪佩奇过大年》等影片所采用,早早就在农村地区刷起了宣传语。

《廉政风云》的刷墙广告

但很显然,仅仅依靠常规手段并不足以令一些片方安心,于是一些本是潜规则的操作手段,今年反而被搬上了台面。

此前文章中毒眸曾经提过(点此阅读:《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场金融思维营销的降维打击 | 猛侃专栏),电影上映前夕,发行方为了冲排片往往会花钱买一定票房,把预售数据做得好看一点。而在往年春节档,针对一些年票房几百万的中小影城,很多发行方会以每家2000元左右的费用“购买”一定量排片或是拿给影城做活动,且这部分费用都会计入到影片最后的总票房里。

到了今年,买场次的现象依然不少见,只不过“买卖方式”较往年有了很大不同。由于多个发行方都存在买票房的情况,有的发行方为了争夺第一、拉高排片,直接给某些影城砸钱,要求单日排片比例必须比排名第二的影片高出5%。有发行人士告诉毒眸:“他们花大价钱要的不是排片占比,而是必须第一。这样无论其他公司谈多少排片,都会把这部影片的排片抬上去。”

而在三四线城市,更常见的潜规则则是额外的“排片奖励”。在一款名为“推影”的APP上毒眸看到,某些春节档影片明确提出,只要影城单日排片达到3部以上,就会给出额外的1000元奖励;不同的三四线地区影城管理者也向毒眸证实,的确有类似的奖励机制存在,且今年部分影片在当地买场次的力度要大于往年;另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影片在一些地区的“奖励额度”甚至已经提升至1000元/场,并且对影厅座位数没有要求,可以说是丝毫不计成本。

“推影”APP

这些发行方的行为,也让一部分影院的心态起了变化。

某部还没来得及下沉的影片的发行人员告诉毒眸,近期不断有影城经理找上门来,直接提出要钱:“往年很多影城都是等着我们去谈,结果今年都是明码标价、主动找上门来。有人甚至和我说,某某片给了他多少钱要了多少排片,如果我们想要排片的话也得给这么多钱。”

更叫该发行人员感到诧异的是,很多年票房不过2、300万的小影城,一上来就先要价3000-5000元,并且这部分钱还不一定会都计入到最终的票房里,很多直接装进影城腰包。按照以往的票房情况来估算,这些小影城春节里单日总票房可能只有几万元,分摊到每部片子上不过几千,这意味着发行方想要拿到排片,就得把当日的票房全部买下。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片方的骚操作不仅仅出现在发行环节,有的甚至在制作阶段就已经开始谋划。有相关方向毒眸透露,今年有片方为了获得更多的排片,特意将影片剪得更短。对此,某影院管理者解释到:“春节初期各片上座率都很高,一部影片如果时长更短、相同时间内能排映的场次更多,意味着能够给影城带来的收入就更多,所以这类影片也会更受影院欢迎。”

尽管从数据上来看,今年春节档的预售情况颇为红火,但数据本身其实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一位影投管理人员就告诉毒眸:“预售初期的时候肯定是片方在制造假象,我们会理性对待,循序渐进调整场次和票价。”同时毒眸也获悉,一些原本管理不太严格的小影投,为了避免单店经理收受贿赂、随意排片,已在17日把排片系统锁死。

而按照过往的经验来看,即使部分影片能够通过暗箱操作获得前期热度,但从初三、初四开始市场便会趋于理性,口碑将再度成为观众选择影片的重要选择,影城也会倾向于排口碑较好、上座率较高的影片。到最后,能够脱颖而出的仍然是像去年的《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这样品质较好的影片。

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从业者对当下这种竞争乱象感到担忧。有着十多年从业经验的影城管理者陈经理向毒眸表示,如此多不规范行为,很可能会让电影行业辛辛苦苦“熬出来”的春节档,也遭到生态破坏的问题。“当下春节档很多暗箱操作,说白了都是只看眼前的利益,透支的是整个市场的未来前景。”

来源:毒眸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