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莱韬悦建议企业,激励员工好好“养生”

只有当员工健康变成了每位员工自己的责任和动力,才能让整个公司的健康管理进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来源:视觉中国

你是否发现,办公室里越来越多的同事自带保温杯,杯子里泡着红枣、枸杞、菊花和各种类型的花茶果茶?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还是将其看作一种社交活动,可以肯定的是“养生”已经不仅是微博段子,而是办公室必备的生活方式了。

员工自发的“养生”行为也是企业管理层所希望看到的。全球性咨询、保险经纪和解决方案公司韦莱韬悦在近日发布的《打造员工健康福利的新实践——2018中国企业健康管理白皮书》中提到,只有当员工健康变成了每位员工自己的责任和动力,才能让整个公司的健康管理进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韦莱韬悦健康与福利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朱立江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员工健康和企业的生产力息息相关,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人事’到‘人力资源’,到现在的‘人力资本’,可见企业越来越提倡‘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价值。”

员工健康状况不佳对企业的影响  来源:韦莱韬悦

 该报告首先就为国民的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在自然环境、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民健康水平日益下降,尤其是慢性病发病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为患病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企业中青年员工群体健康逐渐恶化,超重、血压血脂偏高、颈椎异常等多种健康问题的出现率逐年上升,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企业员工年度健康体检主要异常指标变化 来源:韦莱韬悦

和企业不断增加的保险福利成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员工对企业医疗福利的体验度却不断下降。白皮书发现,自21世纪初大量外企将西方企业的员工福利概念引入中国,曾经非常新颖的年度体检、健康讲座等健康福利,在二十年后的当下已经失去了对员工的吸引力。以年度体检为例,据统计,员工平均到检率从2014的79%下降到2017年的65%,其中20-35岁的员工2017年到检率仅有58%。多数员工反馈体检是形式主义,体检种类单一,并且缺乏专业人士对体检结果的深入解读。

朱立江向界面新闻介绍,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来看,员工健康的投入回报率是隐性而不可量化的,或者说需要在很长的时间维度中才能得以体现,使得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的缺乏动因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企业现有的健康福利中,普遍缺乏一、二级预防活动(指病因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多数健康活动成为企业打造品牌的“面子工程”。

中国企业年度健康体检到检率变化趋势  来源:韦莱韬悦

 但是朱立江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发达国家大企业现在成熟的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在不断试错中才建立起来的,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健康管理方法。

白皮书总结道,中国企业目前健康福利体系欠缺的有三点:

1、对筛查数据个性化的解读和指导;

2、对员工行为改善的激励;

3、慢病管理和驻场医疗。

在这三点之中,白皮书尤其关注的是第二点。他解释道,企业健康其实是一种“文化体系的建设”。考虑到大多数企业都以发展为主,想通过HR一端的力量来改善企业的健康状况和驱动员工的健康意识是很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员工主动生产健康内容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雇主来说,除了提供一个健康的职场以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干预员工做出改变。”

根据韦莱韬悦对超过150个客户近3年的理赔数据分析结果,由于慢性健康风险以及慢性病复诊产生的医疗费用占了总医疗发生金额的55%-65%。慢性病成为控制医疗成本的关键,而多数慢性病恰恰和员工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白皮书介绍了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博士提出的两种慢性病维度,并绘制成了矩阵图方便理解。从横向看,慢性病可以在治疗方案上分成技术依赖性疾病(例如乙肝)和行为依赖性疾病(例如肥胖);纵向来看,慢性病可以在症状类型上分为及时发作性慢性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延迟发作性疾病(例如高血脂)。在这个矩阵图上,白皮书鼓励企业更加关注行为依赖和延迟发作性慢性病。通过激励员工自发改变生活习惯,不仅可以减少此类慢性病的出现几率,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的医疗成本。

企业员工常见慢病矩阵图 来源:韦莱韬悦

关于如何激励员工进行健康管理,韦莱韬悦建议企业推行“财务激励与健康福利挂钩的健康激励计划”。朱立江特别解释道,企业应该避免单纯的物质化激励,这不仅对企业来说是重大的财务负担,对员工来说这样的小利小惠也很难达到长期激励的效果——如何设置激励,比激励本身更加重要。

举一个生动的例子,网络游戏能通过巧妙的激励机制,使得玩家愿意投入时间参与游戏,只为获得游戏中虚拟的奖励。健康管理也是一样:在健康福利的各个环节中纳入激励,通过激励机制打通整个健康管理链。“寻找多元化的激励形式,除了物质参与以外,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激发员工长期的自我驱动力,例如评选健康大使、海外学习机会和旅游计划等。” 

在谈到科技发展对健康管理的作用时,朱立江认为社交媒体有正面的影响。放眼当下,大多数运动app的都以“社区”为依附,将个体运动转变为一种社交载体。白皮书中提到,对于行为依赖性慢性病,通过健康社区的尝试,可以在员工之间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积极分享个字的时间,达到互相激励的作用。“就像是用保温杯泡茶,办公室里一个人这么做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做,形成一种健康的氛围。”

报告给出的建议是向员工提供个人健康账户计划,根据员工对健康活动的参与度进行不同程度的积分奖励和管理,例如走路步数、运动时间等,员工可以用账户里的积分来换取想要的体检计划,检查结果会自动录入她的个人健康档案,员工还可以在线咨询医生、查看处方等。该计划还支持社交媒体分享,和他人在线互动也可获得积分奖励。如此便整合了员工主动生产健康内容和社区共同促进,激励结果也更加精准有效。

朱立江先生最后预测,在政府、企业和员工都开始重视个人健康价值的情况下,医疗价值链的整合将会是市场未来的大趋势。未来的企业健康管理还会深入到高端医疗的领域,涌现出更多创新的管理模式。“我们的医疗卫生体系正在专业化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有了过去十年的教训,企业健康管理在未来十年里将有很大的革新。”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