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 人口红利在加速消失 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经济改革推动了一个类似刘易斯描述的二元经济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日前撰文指出,面对加速消失的人口红利,中国应进一步改革以保持持续经济增长,从而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

他在最新论文中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缔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一个共识是,人口红利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但理论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变为人口红利,并在现实中成为高速增长的因素。实际上,许多具有与中国相同或类似的人口转变经历的国家,并没有取得同样的经济增长绩效。

蔡昉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推动了一个类似刘易斯描述的二元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利的人口结构帮助形成了以储蓄率从而资本积累率高、劳动力供给充分、人力资本改善迅速,以及劳动力流动带来资源重新配置为特征的发展条件,共同构造了中国很高的潜在增长率,并通过相关领域改革,逐渐清除了妨碍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体制性障碍,最终实现了实际的高速增长。

但随着人口转变进入具有新特征的阶段,劳动年龄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人口的负增长加剧了劳动力短缺,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资本劳动比过快提高导致资本报酬递减;新成长劳动力减少放慢了人力资本的改善速度;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减慢了劳动力转移速度和城镇化速度,弱化了资源重新配置这个生产率增长引擎。

蔡昉指出,这些因素标志着作为以往增长动力的人口红利正在加速消失,具体表现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从2010年之前大约10%下降到“十二五”期间(2011-2015)的7.6%、“十三五”期间(2016-2020)的6.2%。

蔡昉说,按照增长理论预期和各国发展经验,从赶超型的二元经济发展向在技术前沿上的新古典增长转变的过程中,增长速度放慢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潜在增长率以何种节奏降低从而实际经济增长以何种速度放慢,在国家之间却可以大相径庭,也会导致不同的长期后果。

“就中国而言,深化改革可以挖掘两类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潜力,从而帮助中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他表示。

第一是传统增长动力尚未完全耗竭。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仍然显著高于先行国家的水平,具有进一步大幅度降低的潜力。通过推进户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让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可以提高非农产业劳动参与率和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中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禀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通过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可以保持人力资本的继续改善。通过投资体制改革,以及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创造更好政策环境,推进公平市场竞争,则可以提高资本回报率。

第二是作为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力巨大。在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资源重新配置效应逐渐弱化的情况下,非农产业内各行业之间以及一个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重新配置,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只要同一行业企业间存在着生产率差异,则意味着生产要素尚未达到最优配置。通过金融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和创造性破坏环境,可以赢得长期可持续增长源泉。

“无论从过去取得的经验看,还是从赢取改革红利的潜力看,改革开放仍将是中国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的源泉。纪念和回顾总结40年经验,也是为了把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蔡昉最后在文中写道。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