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标普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中国信贷增长的原因

标普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既不客观也不合理,还忽视了中国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1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其理由是中国强劲的信贷增长削弱了金融稳定性。对此,专家认为,标普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既不客观也不合理,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中国信贷增长的根本原因,同时忽视了中国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

分析师指出,信贷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及融资结构等的综合反映,受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经济体的融资结构本身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会使货币信贷呈现不同的水平,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应结合一国实际具体分析。

“标普调降中国信用评级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中国信贷增长的根本原因。”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22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

杨业伟表示,从金融结构上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一方面具有较高储蓄率,另一方面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高储蓄决定了高投资比例,持续的高投资将推升资本产出比;另一方面,中国融资模式以间接融资为主,储蓄向投资转化大多以负债形式进行。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也提到,高储蓄支撑了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在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体地位,只要审慎放贷、强化监管,防控好信用风险,完全可以保持好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对界面新闻表示,标普报告让人不信服的地方还在于错误的“嫁接”,信贷增长并不意味着将直接带来金融风险,更可能反经济增长带来的信贷需求。

今年以来,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强监管的作用下,金融去杠杆效果逐步显现。最近几个月新增贷款略超预期,一方面是经济企稳带动企业信贷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金融去杠杆推动表外转表内。中国央行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已连续四个月低于10%,央行表示,未来M2减速将成为新常态。

此外,分析师指出,标普的判断忽视了中国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标普在新闻稿中称,尽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要性在下降,但部分融资平台仍在举债支持公共投资,将来其债务的偿还可能需要动用政府资源。

财政部表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范围,依法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和经清理甄别认定的2014年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01万亿元,我国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元,占国内GDP的36.7%。

在金融去杠杆的同时,我国财政领域也开启一轮监管整顿风暴,地方隐性负债和影子融资是监管重点。财政部等部委多次发文,明确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政策边界和负面清单,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更是首次提出地方债务要终身追责,要求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

刘学智在采访中称,在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世界前列,各部门债务偿还压力不大,中国负债水平进一步大幅上升可能性较小。他还说,中国经济总体负债水平不高,并且负债主要是内债,对外风险很低。

正如财政部指出的,标普等国际评级机构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多是“老生常谈”。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这种误读也是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的忽视。

“标普这类评级机构很多时候都存在很强的滞后性,问题发生的时候他们往往没有太多关注。外界没必要过于紧张,只需要当做 ‘善意的提醒’。”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对界面新闻表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