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燃煤发电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

尽管煤电清洁发展取得巨大成效,常规污染物将保持在较低排放量水平并持续下降,但在节能减排方面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2006年,火电二氧化硫排放1350万吨,但十年后的2016年,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在内的三项污染物加起来总计400万吨。我国燃煤发电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志轩如上表示。

9月19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完成的《中国煤电清洁发展报告》在京发布。

据了解,《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煤电的发展现状及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全面梳理了煤电清洁发展的行动和措施,并对煤电清洁发展进行了展望。

供电煤耗降至312克/千瓦时

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消费中国以煤为主的格局,也决定了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

长期以来,煤电发挥着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是平衡电价的坚实基础。

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16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16.5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容量9.4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的57.3%;发电量达6.0万亿千瓦时,其中燃煤发电量约3.9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5.5%。中国火电供电煤耗降至312克/千瓦时,发电水耗降至1.3千克/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作为燃煤发电大国,中国长期致力于发电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发电装备技术方面,中国的超超临界常规煤粉发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冷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投产百万千瓦等级机组达到96台,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长至2016年的79.1%。

在污染治理技术方面,中国燃煤电厂燃煤煤质复杂,燃煤平均发热量与挥发分偏低、硫分和灰分偏高,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原始生成浓度较高,且大多为环保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形成了全覆盖,治理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报告》还指出:2016年,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至0.08克、0.39克和0.36 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79~2016年,火电发电量增长17.5倍,烟尘排放量比峰值600万吨下降了9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峰值1350万吨下降了87%,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峰值1000万吨左右下降了85%,为全国实现“十一五”“十二五”污染物减排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煤电废水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逐年提高。2016年,中国火电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了21.6%,为中国和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一段时间仍是主体电源

近几年,化石能源的能效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水平持续提高。绿色低碳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将促使非化石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

《报告》预计: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15年的12%提高至2030年的20%,燃煤发电机组供电煤耗由2015年的318克/千瓦时降至2020年310克/千瓦时以下。中国煤电将持续发挥基础性和灵活性电源作用,当前乃至二三十年内煤电仍是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

多年来,煤电行业一直是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行业,随着排放标准的加严和超低排放的实施,污染物高效控制技术和装备快速发展应用,已经扭转了煤电等于重污染的局面。

据悉,与2005年相比,2016年电煤消耗量增加约5.5亿吨,而同期三类主要污染物(烟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幅度达79%~90%。煤电烟气污染控制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尽管煤电清洁发展取得巨大成效,常规污染物将保持在较低排放量水平并持续下降,但在节能减排方面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1991年国家首次发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来,先后在1996年、2003年和2011年进行了三次修订,颗粒物、SO 和NOx排放限值不断趋严。

目前,在国家划定的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新建机组排放限值,已全面超越了其他国家和地区2016年12月之前制定的同类标准要求。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三部委发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部分燃煤电厂提出了严于排放标准的超低排放要求,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NOx、SO 、颗粒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50mg/m3、35mg/m3、10mg/m3,要求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我们现在对于燃煤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是全世界最严的,采取的污染控制技术,也是最高的。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2016年,火电增长量增长了17.5倍,但污染物的排放量却直线下降。”王志轩说。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名称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