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 明天发布,先复习下 25 个知识

不知道没关系,知道了也挺有趣。25 件有关《米其林指南》小知识,帮助你在两天后的话题热点中抢占高地。

以下 25 件跟《米其林指南》有关的事,都特别适合以“你知道吗?”开头,也很容易与各类社会热点、文艺话题结合起来谈,知识点已经为你整理好了:

1. 《米其林指南》最早是为了推销轮胎而推出

米其林兄弟安德烈(1853—1931)和爱德华(1859—1940)在1889年创立公司,制造自行车和马车轮胎。米其林兄弟坚信,汽车行业有着远大的前程,但直到1900年,法国的汽车总数也还不足3000辆。为了推动汽车业的发展,也为了促进米其林集团的成长,他们决定为驾驶者提供一本能使旅行更便利、也可以促进移动性进步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就是后来的《米其林指南》。第一本指南诞生于1900年8月,首印将近35000本,在修车厂和轮胎经销店发放。

米其林兄弟二人
世界上第一本《米其林指南》

2. 米其林的“全球化”,开始得特别早

1904年,《米其林指南》就走出法国,推出比利时版本;1911年推出英国和爱尔兰版;1920年,这本小书正式从赠品变成商品,售价7法郎,起因是米其林兄弟发现,车行里的人把免费的指南小册子摞起来垫轮胎,“人们只重视自己花钱买来的东西”。

3. 一开始,这本指南只是一本纸质的“高德地图”

那时候基础建设差,很多路况都不适合汽车行驶,车本身很娇贵,容易抛锚,所以最早的米其林指南,主要登载路况和汽车配件商店的信息。1910年,指南引入地图;1918年,修车行信息增加;1919年,地图上标注了柏油路;1920年,推荐餐厅和酒店的内容才第一次出现在《米其林指南》里;1926年,评星制出现;1931年,三星评分的体系正式确立,并被沿用至今。详细的评选标准,是1936年出现的。匿名美食评审员的制度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建立起来的。

4.《米其林指南》在二战时帮助盟军登陆诺曼底

1944年春,盟军正在英国筹备诺曼底登陆时,一个问题让指挥官们很是犯难:法国城镇的所有标识都被毁坏或拆掉了,登陆部队的前进速度可能会因此减慢。经过广泛的研究和得到米其林巴黎管理层的全面应允后,盟军指挥官决定重印1939年版的米其林指南,这是当时最新的版本,里面收录了数百张详细、最新的城市街道地图。完整版的指南在华盛顿印刷,分发给军官。

和1939年原版指南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在封面上加了“军方再版”几个字。由于大部分登陆时用的指南都被遗失、毁坏或被回国的士兵带回美国,现在欧洲保存下来的这些指南寥寥无几。跟1939年版的《米其林指南》不同的是,这个特殊版本的指南是软皮的;跟轮胎相关的部分也被删掉了,封面上加上了一些英语信息。

5.1939年和1945年的版本,都很有纪念意义

1945年5月16日,二战停火协议签署仅一周后,新版的《米其林指南》出版了。封面上写道:“这个版本是在战争期间准备的,不像战前版本那么完整、准确,但应该对读者还是有所帮助”。内容以1939年为框架,但补充了详细的路况信息,连渡轮的费用和时间也都标明了。

6.缺失的年份

《米其林指南》诞生于1900年,但中间有些年份没有出版:1915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21年;1940年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让我们一起祝愿世界和平。

7.《米其林指南》促进了“度周末”这件事的普及

周六不上班的习惯在战后普及起来,普通人也开始愿意在周末驱车去远点的“吃点好的”——《米其林指南》在推动这件事上功不可没。这本书也得到了人们的信赖。战后的二三十年,《米其林指南》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期间,三星评分的系统经过短暂调整,1950年代以后,三星餐厅变得稀有了。

8.第一个“明星大厨”是 Fernand Point

随着米其林体系一起成长起来的第一个“明星大厨”,当属里昂 Le Pyramide 餐厅的主厨 Fernand Point,他的餐厅名列1933年第一批获得三星的23个餐厅之一。从1925年开始直到1955年去世,Point在餐厅工作了30年,他把巴黎的时髦与法式的传统结合,为当代法餐开创了局面,Paul Bocuse, Toisgros 兄弟和 Alain Chapel,都曾是他的门下弟子。

身形伟岸的 Fernand Point

9.我知道必比登推介餐厅,但……谁是必比登?

就是它:

不断进化的必比登

在很多人眼中,这位白胖胖很快乐的先生可以与米其林划等号,这么想也没错,但他其实有自己的名字——必比登。1955年起,《米其林指南》通过必比登美食推介类别,推荐价格平易近人却美味的餐馆。

10.必比登的名字来自拉丁语

早期轮胎人必比登出现在广告中时,一般都是举杯的造型,一旁的拉丁语文案"Nunc est Bibendum” 意指“现在就是饮酒的时刻”,也是罗马诗人贺瑞斯的名言。酒杯里盛了螺丝和碎玻璃,意味米其林轮胎坚韧无比,不会轻易爆破。

11.轮胎先生的戏很多

必比登曾被诠释为斗士、拳击手,在意大利市场还衍生出灵巧的国标舞舞者造型,以及一个懂得享乐的万人迷等,借此吸引富有、有能力买车的上流社会人士。

在1900年代的海报中,必比登为了帮助轮胎爆破的一家人牺牲自我,用自己身上最大、最优质的轮胎,帮他们换轮胎。

1920年代,必比登稍微地改变了,变得比较高雅,亲近家庭。他开始运动,包括跑步、骑脚车,还在广告中把轮胎当成“飞盘”来玩)。他瘦了,看起来更健壮。

12.为什么必比登是白色的?

根据《财富》杂志2005年的一篇讲必比登历史的文章,这可能是因为,最早的轮胎要么是灰白色,要么是浅褐色,1912年以后,人们才开始在塑胶配方里加入碳,以发挥防腐剂和强化剂的效用。

13.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厅,有价格上限

最初,米其林采红色字母“R”标记那些做出“美味佳肴、价格合理”的餐馆。这些餐馆在一个固定价格范围内,比如欧洲城市上限是36欧元、美国城市是40美金、香港是300港币、东京是5000日元、上海是200人民币。

14.什么人能做米其林指南评审员?

米其林对评审员的性别、年纪、长相和国籍没有要求,只要他们享受食物,热爱用餐体验。每一位美食评审员都能独当一面,因为他们都是米其林的全职员工,大都从酒店管理学院毕业;每名美食侦探平均每年旅行约30000公里,在不同餐厅用餐约250次,入住超过160间酒店,从中选取最佳餐厅和酒店。

15.米其林指南评审员真的都是匿名的吗?

美食评审员会匿名造访所选定的餐厅和酒店,同一般顾客一样,订座、点菜、用餐及付款,在用餐过程中决不会做任何笔记。美食侦探并不希望获得与其它顾客不一样的服务,他们盘中正是一般顾客所享用的、不多不少的菜肴。如有需要,美食侦探只会于付款后才表露身份,以求获得更多资料。

16.米其林“星星”只跟食物有关

《米其林指南》通常只用简短的两三行字发表对餐馆的评价,但在百年的发展中,最著名的“星星”之后,有越来越多符号被发明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星星”仅是评委就以下五个标准做出的判断:
盘中的食材
准备食物的技巧和口味的融合
创新水平
是否物有所值
烹饪水准的一致性

换句话说,“星星”与餐馆装潢、餐桌布置、服务质量无关,只跟食物本身有关。
叉匙符号才是用来评判餐厅环境的,评级从1到5对叉匙不等,通常为黑色,红色代表更佳表现;房子代表酒店的服务水平。

17.对地方性差异,各有针对性的标识

《米其林指南》承认地方性美食有其独特性,并为之做出了改进。比如,在西班牙,一些高水准的西班牙小吃店(tapas)获得额外的葡萄酒和牙签符号,英国/爱尔兰指南中,有水准的酒吧获标啤酒杯符号。同时,餐馆若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葡萄酒、清酒和鸡尾酒单,米其林指南也会送上葡萄、清酒瓶及鸡尾酒杯的符号。

18.国际化的第二次热潮

顺应时代潮流,2001年,米其林公司发行线上版《米其林指南》。为了拓展海外市场,第一本美国版《米其林指南》于2005年问世,先是纽约,然后是芝加哥、旧金山;2007年,东京推出了日、英语两个版本的指南,这是米其林的亚洲第一站;2015年,巴西版推出,登陆南美洲。2016年,红色的小册子第一次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发布了上海版本。

19.美国《时代》杂志曾评论说,《米其林指南》是旅游者的圣经

在1952年说的。

20.曼谷版的《米其林指南》要出了

预计在2017年年底公布,跟大多数拥有米其林的城市不一样的是,曼谷版指南是由泰国政府拿出大笔预算来赞助和推动的。

21.佳士得在2016年底拍卖了一整套《米其林指南》

一共108本,当时佳士得官网给出的预估价格是2-3万欧元,但好像流拍了。

22.东京是拥有最多米其林星星的城市

2017年东京版《米其林指南》上,东京一共获得227颗星,其中三星餐厅12家,京都(96颗)和巴黎(92颗)分列第二和第三。顺便一提,2017版的上海《米其林指南》共颁出35颗星。

23.最星光灿烂的主厨是 Joel Robuchon

截至2017年9月18日,Robuchon 在全球一共获得了33颗星,艳压群“星”。第二多星的主厨是 Alain Ducasse。

Joel Robuchon 图片来源餐厅官网

24.保持三星时间最长的餐厅在里昂

是 Paul Bocuse 的L’Auberge Du Pont de Collonges,从1965年起,这家餐厅就是米其林三星了。

25.《米其林指南》有没有对手?

从世界范围来说,很难讲,但美食文化深厚的大城市,都不乏许多本土的餐厅评选,也都有着自己版本的“大众点评网”,汇集食客意见。 总部在英国 Best 50 餐厅评选汇集了业界大咖,获得了全球认知度,但它的评选制度与米其林完全不同,评委都是公开的业内人士,榜单也非常浓缩——全世界范围里选50家。有意思的一件事是,2015年,在法国政府赞助下,一个新的榜单针对 Best 50 发起了挑战:一位法国电脑工程师发明了一种算法,可以根据各网站结合包括米其林在内的餐厅评选榜单的数据,评选出最佳餐厅。“ La Liste 全球最佳1000家餐厅”榜单在2015年第一次公布,迄今已连续两年推出榜单,但无论是美食爱好者,还是餐饮从业人士,好像都持观望态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官方提供,网络

来源:菲卡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