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再难,家电手机厂商,别强钻“消费升级”的套

和收入增长相适应的是,消费升级也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而不是快速迭代的。因此,家电、手机厂商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并不能过于激进。

[钉科技述评] 作为混迹于家电、手机圈的媒体人,近一年来,消费升级这个词,听的着实不少。企业大谈消费升级,目的是在为自己的高端化转型找到理由。当一句话重复说一万遍,不管别人信不信,首先自己是相信了。

消费升级真的是个机会吗?

企业的逻辑很简单,因为消费在升级,所以产品可以卖更高的价格,品牌自然更加高大上,利润也会水涨船高。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未必会照着剧本去演。

笔者相信,社会、经济总是在进步的,但温和、缓慢的升级,于企业而言,并不能看成是一个多大的机会。

如果消费在很显性的升级,那么消费者的收入必然是显性上涨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收入增长高于GDP

钉科技分析发现了以下几个现象:

其一,人均收入的增长处于温和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12年-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保持在增长趋势,2012年为16510元,2016年达到了23821元。但从同比增幅来看,是逐渐下降的,2012年增长最大,达到了10.6%,2016年则增长最少,仅为6.3%。

从数据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增长,但基本上是温和的状态,并没有一个显性的大涨。并且,增幅是不断收窄。

商品消费相对缓慢

其二,商品消费增长相对更加缓慢。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容怀疑。数据显示,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64.6%,创下历史新高,接近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

但在消费的结构中,商品消费的增长相对缓慢,服务性消费增长更快。2014-2016年,城镇居民用于医疗、教育、娱乐、旅游、交通等服务性消费的支出占比由35.7%上升到41%,上升了5.3个百分点,用于居住的支出占比也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用于商品消费的支出占比由43.2%下降到36.8%,下降4.4个百分点。

一方面,居民收入并没有一个显性的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居民的消费更多的是花在了服务业上,商品消费整体份额在下降,这样的大环境,值得家电、手机厂商注意。

钉科技认为,和收入增长相适应的是,消费升级也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而不是快速迭代的。因此,家电、手机厂商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并不能过于激进。

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很多家电、手机厂商为了“升级”而“升级”,强行与高端、高价挂钩,而产品、品牌、品质都没有质的提升。

以手机市场为例,千元机市场从大热到大冷,小米、荣耀、魅族、努比亚们都不约而同的挺近中高端市场,诸多机型的价格卖到2500元甚至3000元以上,但实际效果聊聊,只有极少数品牌和产品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并没有形成类似千元机此前的繁荣盛况。

因此,我们也看到包括360、荣耀在内的一些品牌,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重新发力千元机市场,用更好品质的产品、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去俘获市场。

家电市场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彩电行业的技术升级仍在进行中,尤其是AI、智能、新型显示的成熟并不是朝夕之功,一些没有技术底蕴和资源储备的品牌,不应该急于攒概念迎合所谓的升级市场。

除了智能电视之外,智能空调的渗透率不过20%,智能冰箱、智能厨电很多停留在炒作概念的阶段。丁少将认为,家电企业面对“消费升级”,适合“小步快跑”,而不是一开始就全力冲刺。

综上,消费升级是大的趋势,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家电、手机厂商要要做的还是厚积薄发,而不是以焦虑的状态猛踩油门,将之视作赚快钱的抓手。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