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集团整合进行时:“中国神材”来了

从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的业务分布上看,“两材”的整合存在必要性。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在成立一年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集团)的整合有了更大动作。

去年8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材集团)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材集团)实施重组,组建中国建材集团。新巨头的体量惊人。截至2016年底,中国建材集团拥有5644.6亿元的总资产,其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612.3亿元、75.8亿元,并且控股15家上市公司。

但新巨头的业务纷繁复杂。虽然通过合并之后,中国建材集团拥有了世界第一的水泥产能、商品混凝土产能、石膏板产能、玻璃纤维产能、风电叶片产能,可集团旗下1600多家成员企业的数量意味着上述业务分散而存,内部整合迫切。

中国建材集团的诞生,标志着中建材集团与中材集团完成了总部层面的合并。而市场对于集团企业在上市公司层面整合的猜测从未停止。今年4月份,中国银河国际证券针对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材股份,01893.HK)出具的一份研报便指出,该公司存在潜在的重组可能性,有助于价值的释放。

终于,“中国神材”渐行渐近。9月8日晚间,承载中国建材集团核心业务的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03323.HK)、中材股份发布了一则联合公告,体量规模更大的中国建材将以换股吸收的方式合并中材股份,换股比例为每0.85股中国建材换取1股中材股份。合并完成后,中材股份将从港交所退市,股份将被注销。

于是,继此前的“中国神运”、“中国神电”之后,“中国神材”接棒成为国企改革的最新力作。

事实上,从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的业务分布上看,“两材”的整合存在必要性。

“两材”业务及旗下上市公司梳理

中国建材的主营业务包括水泥、混凝土销售、轻质建材销售、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等,中材股份的主营业务则包含水泥、水泥工程技术装备、新材料等。

在水泥领域,两家公司的重叠性高,并且水泥业务均扮演着两家公司的核心业务角色。

作为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商,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建材拥有4.09亿吨的水泥产能。该公司的水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今年1-6月份,中国建材实现水泥、混凝土业务收入共计438.43亿元(人民币,下同),占该公司总营收的比例高达82%。

而中材股份则为国内第四大水泥生产商,拥有1.12亿吨的总产能。在其所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中,祁连山(600720.SH)、天山股份(000877.SZ)、宁夏建材(600449.SH)便主营水泥、混凝土业务,另一家上市公司中材国际(600970.SH)则成为该公司水泥工程技术设备的平台。今年1-6月份,中材股份实现水泥、水泥工程技术装备业务收入共计203.85亿元,占该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同样为82%。

“两材”重组最显著的变化便是上述水泥领域的整合。在水泥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产能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的范围已蔓延至水泥行业。来自行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水泥产量和熟料产量分别为24.03亿吨、13.76亿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2.74%、68%。可见,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繁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份,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7-2020)》指出,截至2020年,拟压减熟料产能39270万吨,提高熟料和水泥产能的利用率分别至80%、70%。因此,在整个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推动企业整合便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除了水泥业务层面,“两材”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也存在着经营范围的重合。

主营收入占比较低的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业务今年上半年为中国建材带来7.44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上,中国建材玻璃纤维业务的绝大部分体量则由中国巨石(600176.SH)承担,并实现独立上市。今年1-6月份,中国巨石的玻璃纤维及制品业务实现收入39.97亿元。

而中材股份的新材料业务则由玻璃纤维制品、复合材料构成。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51亿元。此外,中材股份旗下上市公司中材科技(002080.SZ)最大的主营业务则是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今年上半年,该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达31.41亿元。

“两材”合并成“中国神材”后,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水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业务的集中度明显提升。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建材集团业务铺陈广阔,经营领域众多,相较于其他央企重组案例,中国建材集团内部整合的动作更是频繁。

2016年9月7日,距离中国建材集团正式挂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洛阳玻璃(600876.SH、01108.HK)与凯盛科技(600552.SH)双双发布停牌公告,预示着集团内部整合的开始。

率先披露重组进展的凯盛科技随后公布其重组标的资产为中建材浚鑫与安徽天柱绿色能源,这两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建材集团,业务范围为光伏电池组件、EPC与电站。不过,今年2月份,凯盛科技宣布此次重组终止。

当凯盛科技宣布重组失败的次日,洛阳玻璃则顺利公布了重组预案并于8月份更新了前述方案。洛阳玻璃获注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光伏玻璃资产,涉及合肥新能源、桐城新能源、宜兴新能源三家标的企业,交易作价为7.74亿元。

今年2月23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已经顺利完成“无缝对接”,下一步要对旗下15家上市公司进行深度业务整合,目前正在做方案。

凯盛科技的重组失败、洛阳玻璃的重组推进、“中国神材”的重组浮现,这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举措则表明中国建材集团内部整合正当时。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