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小敦刻尔克” 以及因此被改变的历史

希腊南部各个撤退点就像是另一个敦刻尔克,海滩上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大批的车辆和辎重装备。其实,此时墨索里尼已经完全失去了价值,已经被扫到了历史舞台的边角,希特勒对他的友谊,还真是超越了功利的层面。

电影《敦刻尔克》海报

作者:关山远

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敦刻尔克》正在热映,这是一部非典型的战争大片,习惯了人海战术、宏大场面的观众,对电影中多少显得空荡荡的敦刻尔克海滩,感觉颇不过瘾。

或许是为了节省成本的缘故吧,真实历史中塞满海滩的40万士兵和无数辎重,在电影中被大幅削减,貌似只有4千人要撤到英国去。

但这部电影还是颇多亮点,没有主角,聚焦于每一个想逃出生天的士兵,还有不顾一切渡海来救的英国人,令人特别赞叹的是出色的音效,如放大无数倍的心跳声,在耳边震动,始终在提醒观众:这是一场与纳粹恶魔进行生死竞速的救援,刻不容缓!

历史的魅力在于:后人即使已为结果长舒一口气,但仍然为过程而胆战心惊。

1940年的敦刻尔克,已是一块死地,何况40万陷入困境的英法联军,面对的是邪恶天才希特勒,除非奇迹发生,他们才能得救。但正义撞上了大运,奇迹就是发生了:33万人撤到英国,4年之后,他们蹈海反攻,从一个叫诺曼底的地方,又踏上了欧洲大陆。

本文写的不是敦刻尔克,而是有“小敦刻尔克”之称的另一场战役与撤退以及因此被改变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即使在邪恶穷凶极恶、最为得势之时,幸运女神,也未完全抛弃正义一方。

01

温泉关,希腊东部,爱琴海岸边,背山靠海,地势极为险要。公元前480年,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率领三百死士在关口狙击南下的波斯军,名垂青史。

2400多年后的1941年4月,此处又爆发了一场惨烈的大战,守军是由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组成的英联邦军,攻方是德军。

德军入侵希腊的战争,是在1941年4月6日早晨6时打响的,15个师(包括4个装甲师)组成的德国第12军团从保加利亚扑入希腊,希腊人与英联邦军队从北到南,节节抵抗,应该说,盟军一方打得特别顽强,但德军那时刚横扫西欧,战斗力正处于势如破竹的阶段。希腊一役,德军人数与装备上也占据优势,他们很快就主宰了战场。

二战史记载此役时写道:“德军成群的斯图卡轰炸机轮番袭来,低空俯冲轰炸他们的目标。尘土翻滚,岩石震颤。爆炸声响彻整个山区。

在黄色机鼻的纳粹容克飞机掩护下,德军装甲部队继续发动进攻。联军部队因敌机的不断轰炸而伤亡惨重,随后一拥而上的德军步兵便进行收尾阶段的扫荡。”

德军首要目标,是歼灭英联邦军队在希腊的有生力量。后者也知道大势已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尽可能撤离人员,也成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温泉关,因此成了双方争夺的要津:英联邦军队藉此阻挡德军,掩护部队在海滩撤退;德军则要清除攻占希腊首都雅典的最后一道关卡,把对手消灭在爱琴海的滩涂上。

这场战斗从4月24日上午11时30分开始,德军遇到了顽强抵抗,损失了15辆坦克,付出了大量伤亡。盟军坚守了一整天后,撤出阵地。他们成功地掩护了战友的撤离,大约5万名军人安全脱身,约占盟军四分之三。

史载:当时希腊南部各个撤退点就像是另一个敦刻尔克,海滩上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大批的车辆和辎重装备。

德军打下温泉关,意味着雅典的陷落。德军进入雅典前,雅典电台发出了这样的广播:“希腊人,坚定、骄傲、有尊严地站起来,你们必须证明你们自己在历史中的价值,我军的英勇及胜利已经被确认,我们理想亦将会被实现……希腊将存在我们心中,我们军队的灵魂及最后胜利之火鼓舞我们生存,希腊将会再生及更加强大!”

德军直接开到达希腊的国家象征——雅典卫城,升起纳粹旗帜。史载,希腊士兵降下希腊国旗后,拒绝交给入侵者,毅然抱着国旗,从雅典卫城跳下。

但希腊的抵抗,并未结束。在爱琴海,希腊最大的岛屿克里特岛,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接踵而来。

这一年的5月20日,德国对克里特岛堪称疯狂的进攻正式开始。德军用重型轰炸机对岛上的地面防空设施进行了一小时的狂轰滥炸,每颗炸弹重达一千磅,迅速摧毁了英联邦军队的大部分对空炮火。旋即,德军五千伞兵自空而降,德国海军也开始尝试登陆。

英联邦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击毙了大部分德军空降兵,也重创德军海军部队。但岛上的马利姆机场落入了德军空降兵之手,虽然英军炮火密集,但德军运兵飞机不顾一切地飞来,在付出了一百多架飞机撞毁和被击中爆炸的代价后,控制了机场。

5月27日,英军承认失败,决定撤退。当时岛上还有2万多英军,在德军飞机与军舰日夜不停的攻击下,撤军之难,可想而知。

30日,丘吉尔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为营救残留该岛的官兵作最后努力。经拼死相救,大约一万七千余人撤离到了埃及,没来得及撤离的五千余人,大部分被杀害。

德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尤其是德军第7伞兵师,已被打残,希特勒因此下令:禁止以后进行任何空降作战。但纳粹更大的损失,还在后面。

02

其实德军完全没必要跑到希腊打一仗。

在1940年底,希特勒已决定在1941年5月15日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在计划的开头他就强调:“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

希特勒是个不世出的疯子,但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缜密,他深知,“巴巴罗萨”行动要想顺利完成,必须保持巴尔干侧翼的安全。在纳粹的威逼利诱之下,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被拉入了德国的轴心国集团之中。

正在全面备战呢,偏偏希腊打起来了。

都是因为一个不甘寂寞蹭热点而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墨索里尼。他看到德军这仗打得风卷残云一般,希特勒出尽了风头,他不服啊,他也要面子是不是?当然,他更想趁火打劫,实现自己像罗马帝国当年一样扩张国土的梦想。

当然,他的梦想,只是痴心幻想,有句刻薄的话评论说:二战中意大利军队,主要是负责搞笑。

眼看着法国快向德国投降了,墨索里尼命令意大利军进攻法国,结果32个意大利师被法军6个师吊打,到法国终于向德军投降时,还占着意大利一块土地。

心想着英国人都快被德国人打残了,墨索里尼又派出大军到英国殖民地埃及去抢地盘,结果自己的30万人,被英军3万人在非洲大地“撵”得到处跑。英军在北非的罗盘行动,战果辉煌:约38300名意大利士兵战死或被俘,而英军方面损失不到700人……

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更是不折不扣的闹剧。意大利人打进来之前,希腊虽然跟英国关系好,但跟德国关系也没差到哪里去,保持中立。墨索里尼纯粹是为了争面子,感觉希腊国家小军队弱,征服希腊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威望。部下建议:稳妥些好,最好把打希腊的计划跟希特勒通通气。

史载:墨索里尼大怒,吼道:“他们德国人向我通报过挪威战役了吗?他们在向西线发动进攻之前征询过我们的意见吗?他们就当我们不存在一样。现在还要我向他们通报吗?”

墨索里尼把进攻希腊时间定在1940年10月28日,这恰好是1922年他率领法西斯党徒夺取意大利最高权力的纪念日。这一天,意大利大军打进希腊,结果首次进攻,就遭遇失败,4个星期后,被希腊人给打出来了,赶到了阿尔巴尼亚。场面很难看,甚至出现了意军27个师被希军16个师包围数月的“军事奇迹”。

希特勒怎么不恼火:其一,意大利人擅自行动,希腊不得不向英国求援,这个中立国给打成了同盟国;其二,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一看意大利这怂样,认为轴心国靠不住,退出不玩了;其三,也是更重要的,希特勒只能推迟“巴巴罗萨”计划,来帮墨索里尼救火,他不得不救啊,意大利人被打成这样,已危及德国在巴尔干的地位。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22日清晨3:45分,在比原计划推迟了一个多月以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以德国为主的轴心国数百万大军攻入苏联。

苏联蒙受了巨大损失,半年内50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到当年11月,德国已打到莫斯科城下,他们的攻势在12月初达到极限,前锋部队已经推进至莫斯科市郊,甚至见到了克里姆林宫的螺旋状尖塔。

但他们已是强弩之末了,凛冬已至,德军士兵只能围在篝火旁,燃烧宝贵的汽油取暖,而苏军开始反攻。翌年,德军溃败,莫斯科解围。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不言而喻: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也极大提升了苏联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对的,同样不要忘记希腊的作用。众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因为德军介入希腊战役,“巴巴罗萨”计划因此被迫延迟了一个多月,导致了德军未能在严寒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最终输掉了德苏战争。

历史大势不可逆,假如德军攻占莫斯科,就像假如德军全歼敦刻尔克40万英法联军一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还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但这胜利,会来得更艰难。

03

在二战中,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的关系,基本上是这样的:墨索里尼到处点火,然后引火烧身,希特勒满腹牢骚,却又不得不替他灭火。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的关系,确实比较有趣。卓别林曾经拍过一部电影《大独裁者》,这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自导自演,刻画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的大独裁者形象,原型其实就是希特勒。

卓别林扮演的大独裁者演讲满口都是类似德语的胡言乱语,可以听出德语的“炸肉排”“泡菜”和“肝肠”,实际上,那些言辞毫无意义,只是对希特勒引以为自豪的演讲风格的莫大嘲讽。

这部影片上映于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的1940年,希特勒看了电影后,狂怒,宣称一旦打到美国,头一件事便是把卓别林送上绞架。

事实上,这部影片在拍摄之前,曾经受到了德国外交人员和美国法西斯组织的施压,但卓别林以非凡的勇气,在巴黎的报纸上登出该片的主要剧情,公开向纳粹挑战:“当希特勒在煽起疯狂的时候,他必须受到嘲笑。”

《大独裁者》剧照

《大独裁者》电影中,有两个独裁者在一起互相攀比的场景,另一位肥头大耳的,原型即是墨索里尼。两人互不服气,使用各种机巧,像小孩斗气一样,试图压倒对方,令人啼笑皆非。

不过,在真实历史中,希特勒还是挺尊重墨索里尼的,毕竟墨索里尼是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权威,并率先在意大利成立了法西斯政权。当他成为欧洲红极一时的政治人物时,希特勒还只是他的一个崇拜者。

希特勒逐渐发迹后,也一直视墨索里尼为“老大”式人物,珍惜与他的友谊,希望得到他的支持。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轴心”,即墨索里尼提出,版权归他。

希特勒是个冷酷无情的人,情感很难以正常人标准来衡量,但他对墨索里尼还真不赖,默默帮他灭火,帮他守卫意大利。甚至1943年7月当墨索里尼在军事政变后被软禁,希特勒还策划了一起特种兵营救,成功救出了墨索里尼。

其实,此时墨索里尼已经完全失去了价值,已经被扫到了历史舞台的边角,希特勒对他的友谊,还真是超越了功利的层面。

《大独裁者》剧照

不过,相比希特勒对于两人友谊的“忠诚”,墨索里尼就压根儿谈不上“忠诚”二字了,他起初瞧不起希特勒,后来看到希特勒横扫欧洲,又开始羡慕妒忌恨了。

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在1939年11月的日记中如此写道:“墨索里尼一想到希特勒在进行战争,尤其他当他想到希特勒取得胜利的时候,就感到简直无法忍受……”

许多历史学者认为:二战中德国和意大利结盟,是最大的败笔。德国军方面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假使战争爆发,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这样或许可以牵制敌方10个师,假使它投入对方,则德国只要用5个师可以将其击败,但假如加入德国方面作战,则德国反而要用20个师去保护它。”

用句现代的网络语言,墨索里尼绝对是“猪一样的队友”。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二战中打败希特勒德国,墨索里尼立了大功。所以,著名记者、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认为:希特勒对“滑稽可笑的意大利伙伴”的忠诚,是二战当中不可解的谜之一。

关于希特勒的不解之谜,还有许多,比如,德军已合围敦刻尔克之际,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突然下令所有在前线的装甲部队,停止对英法联军的追击。当时冲在最前面的德国第19装甲军的坦克部队,离敦刻尔克只有10英里的距离了。

统率第19军的古德里安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如果当初最高统帅部没有制止第19军的推进,那敦刻尔克早就被攻克,胜利的成果也非现在可比。假使当时我们能够俘虏全部英国远征军兵力,那么未来的战局发展恐怕就很难预言了。很不幸,这个大好机会却被希特勒个人的神经质糟蹋了。”

希特勒为什么会下这个奇怪的命令,猜测甚多,至今无解。事实上,关键时刻,他并非只有一次表现出这种神经质。

邪恶的天才,也并非无懈可击。

这不正是正义在历史中碰到的运气吗?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04

折戟莫斯科之前,希特勒一直吹嘘纳粹德国不可战胜。确实,德军战斗力很可怕:“闪电战”灭亡波兰;丹麦只抵抗了一天;荷兰五天后投降;入侵法国半个月,英、法军队被挤压到敦刻尔克海滩,一个多月后占领巴黎;进攻苏联,狂飙突进,苏军溃败,被俘官兵以数十万计…… 

希特勒同时也是个擅长玩心理战的恶魔,二战爆发前,他精确判断出英、法、苏等国的小心思,瞄准他们或绥靖或懦弱或贪婪的性格软肋,诱惑、恐吓、欺骗……或骗他们妥协,或逼他们让步,或拉他们下水。

等到大难临头,他们才意识到:养虎遗患,与狼共舞,容忍、默认甚至包庇邪恶,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苦难与恐惧!

正义一方,也在努力寻找邪恶者的心理破绽。1943年,美军情报人员完成了《希特勒性格特征及其分析报告》,得出了希特勒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结论。

盟军遂决定在法国登陆,与苏军一起东西线并进,另外英美空军加强对柏林的昼夜轰炸,给希特勒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的军事指挥陷入混乱和冲动之中。事实证明,完全正确。

恶魔并非没有软肋,这无疑是正义一方的运气来源,但正义一方最大的幸运,还是要由自身来创造。 

1951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出版了他历时六年完成的历史巨著《二战回忆录》。在书的开头,他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可以说,二战给人类最重要的启迪就是:正义不能向邪恶低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邪恶极恶时,很多人会失去信心,比如二战,在欧洲战场,一些国家与军人畏德军如虎,争相投降;在东方战场,全面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曾问冯玉祥:大家都说抗战到底,“底”在何处?冯玉祥回答“日本投降”。汪精卫后来嘲弄说:“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与无知。”他们选择了向邪恶低头。

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证明:面对邪恶,即使邪恶极恶时,正义也不能向邪恶低头,不能失去信心,不能心存幻想,只有尽快团结起来,决不让步,才能共同制止邪恶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浩劫。

如同莫斯科保卫战中,参加红场阅兵的军人直接开赴前线;如同丘吉尔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又如同在中国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誓死奋战,不当亡国奴……

在法西斯邪恶穷凶极恶时,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盟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在欧亚非的广阔战场上展开了惨烈战斗。

这时距离最终的胜利还有三年多时间,但对盟军来说,可遇不可求的运气,已是不可逆转的运势。

05

有人说,运气总是偏袒坏人;也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胜利者总认为自己是正义一方。

但历史无疑是公正的:制造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等人类文明惨剧的邪恶,并没有成为胜利者。

奥斯维辛集中营

这远非“正义者的运气”能够概括。追求真善美、相信正义必胜,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并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著名学者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中写道:“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暴力是在持续降低的,而我们生活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而暴力减少的关键,在于将人类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人类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之间的博弈。后者的分量,正在逐渐加强,人类通过越来越完善的制度设计,越来越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冲动,发挥理性的力量,抵御暴力的诱惑。

或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恰恰是人类正义最大的运气吧!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